青少年创客教育:特点、核心要素及其发展*
2016-03-04张茂聪
秦 楠 张茂聪
青少年创客教育:特点、核心要素及其发展*
秦 楠1张茂聪2[通讯作者]
(1.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近年来,创客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呈燎原之势,而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变革、互联网与教育的日渐融合更是为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青少年作为创客教育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需要予以特别关注。文章以青少年为对象,以打造青少年群体的创客教育为主旨,在分析创客教育内在本质的基础上,认识到青少年作为独特的创客教育群体应施以适宜的教育内容、过程及方法,同时从宏观、中观、微观向度分别对青少年创客教育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创客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创客;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日渐融合,应用创新与技术进步双重驱动我国教育的嬗变。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是10~17岁。基于此,以青少年为对象并在其认知与能力范围内实施创客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创造、动手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热点。什么是适合青少年的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能否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等问题,则成为了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解答的重点问题。
一创客教育的本质
1创客教育是行知合一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将“知行”转为“行知”。 “行”包含有做、动手、实践之意,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客教育即为行知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创客教室(或创客空间)中配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新型桌面工具以及用于制作的金属、塑料等一系列环保材料,以便于青少年创客们动手制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物。每个小创客都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边做边学、以实践促学习,这既打破了教条化的思维方式,摆脱了刻板枯燥的知识教育的束缚,又促使他们在向外求索的同时回归本心,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使教与学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然的本真。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特征,创客教育行知合一的理念与方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实际情况。
2创客教育是赋权增能的教育
本研究认为,“赋权增能”中的“权”是指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权利、质疑的权利;“能”即创新、动手、共享合作、跨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培养了大量只懂接受命令而不会创造的人,创客教育的出现为传统教育的变革送来了曙光。创客的“创”是基于项目工程之上的动手实践,需要青少年具备工程思维和科学素养,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高度融合应用,与传统教育中的手工课、科技制作课有所不同。在创客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日渐明晰,教师将求知、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自身学习旅途的开拓者、意义建构者,不因囿于外在的权威力量而失语;学生将学习求知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在手中,学生自己“取”知识,而不是坐等教师“送”知识。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建构成型作品的过程中提升了动手实践、合作、共享等能力,培养了科学素养,锻炼了工程思维,可以为社会的制造业添彩助力。
3创客教育是依托技术的教育
二青少年创客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独特性
青少年是一群具有特殊属性的教育对象,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处于未完全“开化”的状态。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还未被外界诱因恰当地引导出来,故而,创客教育要激发孩子们的自然天赋,必须时刻把握孩子的本性,以促进他们的成长。②孩子的能力及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一日之气候,多孕于崇朝;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创造力并非是成人的专利,青少年阶段的学习不容忽视,应充分、及时地对这一阶段的教育加以把握。
2教育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宜性
创客教育不论以何种形式开展都要以青少年为中心,其教育内容、过程、方法都要基于青少年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兴趣,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思维特征相适宜,可以说创客教育的实施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同学习者适合不同的创客教育形态,而适宜的教育内容、过程、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此外,创客教育的实施应与教学过程紧密联合,符号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同时进行。
3教育目标的能力趋向性
完成科研项目、设计出纷繁复杂的创意作品并非是青少年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创客教育目标的设定具有能力趋向性,即忽视教育的功利性,旨在通过适宜的教育发展青少年创造性意志,重视青少年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青少年阶段的创客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创客领域的精英,而是在创客活动的过程中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做实验,而是在每一次的动手实践中激发孩子们的创意灵光;教师的眼光不要紧紧盯着最后的结果不放,而要将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积极地融入孩子们动手实践的过程中。
考虑变工况特性的微能源系统优化规划:(二)优化模型及方法//田立亭,程林,李建林,郭剑波//(20):17
三青少年创客教育的核心要素
1理论向度要素
(1)在理念创新上,从传统守旧到整旧扬新
将“开源、共享、创新、实践”等创客理念引入校园中,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育瓶颈,构建适宜青少年发展的教育体系。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知识获得的路径及形态也相对单一,师生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这种狭窄、单一、师生分离的学习模式培养出的人才,虽然满足了特定时期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却与信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相抵触,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而创客理念中的“做中学”、“开源共享”、“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等思想是对传统理念的突破,为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成为未来学校、创新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元素。
(2)在文化构建上,从死板沉闷到开放创新
对不同的学校而言,不存在最好的创客文化,只有最适合的创客文化。活动是创客文化的载体,创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客文化的活化与延伸,是创客文化构建的推进器,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组建创客活动中心,举办创客设计大赛、创客嘉年华,打造多功能创客空间等,构建创客文化。②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将创客专家、互联网人才“引进来”,让学生“走出去”,共同构建创客教育实践场。③家庭又是创客教育实施的软环境,也是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始终处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带领孩子共同开展创客活动,有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集中兴趣点,哪怕是简单的烹饪、拼积木也能融入创新思维,玩出创新,寓教于乐。由上观之,创客文化的构建既要集中学校与社会的力量,也要融合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力量,由此,加强创客文化的辐射效应与规模效应。
2 教育模式与范畴要素
(1)在课堂互动上,从闭门造车到群策群力
青少年的发展同时发生在个体、群体多个不同层次上,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任意层次的学习交流,学习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传统课堂呈现出一种闭门造车的尴尬状态,而创客教育带来的是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新风尚。虚拟社区、互动平台等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使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打开了一条知识流动的重要路径,提升了知识传递与创新的效率,使学习者得以在创造中实现对周围世界的多维度认识。在创客环境下,当学习者在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采取多元问题解决方式,如寻求同学、教师、专家的帮助,努力将一人的有限之力转化为多人的合力,并通过多次试错来总结经验、寻找突破口,而非一味地钻牛角尖、抱怨问题棘手。
(2)在师生关系上,从二元对立到一元融合
在青少年创客教育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角色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为“菜单提供员”、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递中心的教学向对话式的教学转变,从传统意义的单向知识传送向学习过程中“你来我往”的互动关系转变,从基于疏离、契约式的机械论向亲密、有爱的目的论转变[1]。在创客教育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摆脱各种权威、对错的束缚,二者不是依附性与被动性的对象,而是在共同探究项目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这是一种平等、对话、和谐、不分主客的融合关系。
3课程资源整合要素
(1)在课程结构上,从内容离散到学科整合
传统的课程模式以“独立学科”的方式将知识呈献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不系统的,这种内容离散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而创客课程体系一改过去劳技课程的死板、离散以及局限于纯手工而忽视电子类创作等弊端,引入并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专业领域——创客课程并不是以上几门课程的叠加,而是将离散的知识进行二次处理,寻找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连接点与整合点,开发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课程。创客教育情境下的学习是基于真实的创造需求,涉及的任务与问题往往是模糊、跨学科的劣构问题,需要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分析,进而深入分析创造过程涉及的核心任务与关键问题[2]。创客课程体系必然实现学科的整合方能满足学习者的创作需求。创客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基础课程,是青少年进行创造、创新所必须接受的入门教育,包括3D打印等相关设计类课程以及其它设计类、控制类的课程;选修课程有简单复杂之分、不同学科门类之分,学习者要根据制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进行个性化选择,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习什么知识,保证学的都是有用的知识。
(2)在资源流通上,从资源闭塞到开源共享
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互联网+创客”不断地深入,极大地改变了学习者生活和知识习得的方式。学习者不再是单一的“定居”个体,而是网络中的“游牧者”;学习也不再是个体内化的单一行为过程,而是基于网络的知识交互过程。学习资源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中,人、资源及其网络组织构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无障碍学习系统,实现从资源闭塞到开源共享的转变。让学习者通过与网络学习要素之间自主、自由的无障碍交互,完成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
资源的流通具体体现为知识在媒介载体间的流通和知识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送。传统的资源呈现观点认为,知识是固化的,它蕴含在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传统的、特定的场所,而随着学校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知识以数据、文字资料、图片、教学软件、语音等多种形式存在,将学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及其它教学载体联结起来,形成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学习者、教师知识作为庞大信息资源网络库中的节点,具有相通性,尤其是学习者与教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从而实现课下的互动与交流,进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造。
四创客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尊重青少年的差异,解决同质化难题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十分省事,强调将学生加工成同一规格的产品,不允许“吃偏食”,学生只能委曲求全、平均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人的智能组合又是千差万别的,青少年的发展虽然在整体上有规律可循,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就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等,即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3],具体表现为存在着认知方式、内在知识水平与结构、认识风格、兴趣、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差异。创客教育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意蕴,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定教,以生定教,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几乎同步进行,同时学生的课程也千差万别,旨在打造具有“自由个性”的个体,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依照自身的兴趣、愿望、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将创意转化为实物,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
2尚技重工,培养青少年的实践技能
通过创客教育的培养,青少年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的价值远高于获得的符号知识的价值,他们知道如何实现作品的个性化设计、协同优化与改进[4],并通过亲自践行、合作共享,得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创客教育的尚技重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换言之,创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之一,其科学性、技术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创作过程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力亲为、记录问题、合作学习等环节则拉近了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3挖掘创新潜能,激活校园文化
正如哲人所言:“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蕴藏于人的脑子里。”此处所提的矿藏,是指每个人都具备的内在潜能。创新潜能是青少年的天性,创客教育的开展将他们潜藏于体内且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良好的校园创造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创造性、主动性,而在一定文化氛围下培养的人才也可反作用于文化的发展。于教师而言,以学生为主体、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个性化教学等,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人文性和自由性;于学生而言,创意思维碰撞继而转化为实物、创意作品层出不穷、创新成果硕果累累,则为校园文化增加了科学性和多样性。
创客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呈燎原之势,而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变革、互联网与教育的日渐融合更是为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对于传统教育偏失的检讨、教育回归人本位的认识以及学校理念与文化领域的革新,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发扬创客教育理念、弘扬创客教育精神的同时,我们亦要反思:在创客时代,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作为舶来品,在借鉴国外创客教育体系之际,如何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客教育?如果无视“创新、实践、开源共享”等先进的教育理念,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创客空间,其价值如何定位?创客教育的实施与最初的教育目的、本体价值是否一致?在学校层面的实际操作中,创客教育与知识教育二者的关系作何处理?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去破解,“创客教育能否成为一种气象,需要集中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认识的智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同,需要具有创客教育特质的育人环境[5]。”
[1]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8):113-119.
[2]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3]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2.
[4]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3):21-29.
[5]张茂聪,刘信阳,张晨莹,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6,(2):14-20.
编辑:小西
Teenagers’ Maker Education: Natural Characters, Key Elements and Development
QIN Nan1ZHANG Mao-cong2[Corresponding Author]
In recent years, maker education has spread like wildfire in China.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and education have created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education. As a special part of maker education group, teenagers deserve the special attention. This article took teenagers as object and aimed at constructing maker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ternal essence of maker education, this paper realized that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 process and method should be exerted on the unique teenagers’ maker education.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elements of teenagers’ maker educ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mesoscopic and microcosmic view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maker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teenager; maker; maker education
G40-057
A
1009—8097(2016)10—0012—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6.10.002
本文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政策与管理的改革发展”(项目编号:NCET-13-08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茂聪,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评估,邮箱为maocongzhang001@163.com。
2016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