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2016-03-04胡一楠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班超张骞匈奴

胡一楠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2.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8)



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胡一楠1,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2.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8)

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对中古中亚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西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张骞首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起源研究以及东汉班超再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发展演进的考察,指出诚信、“和为贵”儒家文化以及和平基础上的大国、强国背景是两汉丝绸之路开辟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21世纪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应以史为鉴,在世界和平中推动沿路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古丝绸之路;东汉张骞;西汉班超;新丝绸之路;诚信;儒家文化

一、概念考辨

最先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于1860年起,在中国西域考察三年,回国后著成《中国亲程旅行记》(5卷本),1877-1912年出版,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他在19世纪60年代亲自到中亚、中国西部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地理和经济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认真参读了中国的历史记载,并在德国出版了他的考察研究成果:《中国亲程旅行记》(5卷本,1877-1912年)。在书中,他提出:在公元2世纪,存在着一条从洛阳、长安到中亚撒马尔罕(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商道,这条商道上的主要物流是丝绸。这是一条从中国输出丝绸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的商道。因为这条商道上主要运输的是丝绸,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最大的也是丝绸,所以他将这条商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也激起了自19、20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地理界、考古界、交通史学界以及历史学界对中国西部、中亚、西亚这条“丝绸之路”研究的高潮。这里包括伯希和(P.Pelliot)*伯希和,法国汉学家,1908年参加法国考察团,从敦煌西域掠回6000余卷文献。、马伯乐(H.Maspeto)*马伯乐,法国汉学家,著有《古代东方民族史1895-1897年》。、劳费尔(B.Laufur)*劳费尔,美国汉学家,1910年出版《中国伊朗编》,由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等,也包括美国学者谢弗(Edward H.Schafer)*谢弗,美国汉学家(1913-1991年),1963年出版《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他的代表作《撒马尔罕的金桃》,1963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后,被世界汉学界公认为研究唐代“丝绸之路”,体现东西方社会、文化史交融的代表作*该书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吴玉贵同志翻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唐代的外来文明》。。

二、丝绸之路的起源——西汉张骞首通西域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因此,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以及1870年以前的世界有关中国的书籍中没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

然而,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本能地由于经济、政治、自然地理的需求需要不断扩大交往。于是在西汉汉武帝时代,中国开始向西走出国土,去探求与异邦的交往。

(一)张骞通西域的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

据史籍记载: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1]《食货志》950

“孝慧、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1]《高后纪·赞》75

“历至孝文即位,……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2]《律书》1083

仅以粮食价格看,从汉初“凡米石五千”到“粟至十余钱”,粮价降低了近四、五百倍。其主要原因就是几十年的息战,使人民远离战争祸害,能专心从事农耕生产。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农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国民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

农业经济繁荣后,更需要经济的交流。在这样大前提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才有能力,也有可能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汉武帝在国家发展有了一定经济能力之后,想彻底解决匈奴人常侵入汉边疆,破坏边疆人民生活的问题。当时汉武帝听说匈奴人攻破月氏王,迫使月氏国王遁逃,因此他想联合月氏国共同夹击匈奴,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也就是说汉武帝要防守从辽东一直到黄河西面漫长的边境,希望联络大月氏国结成一个军事同盟,让他们从西面进攻匈奴,汉朝从东面进攻,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给匈奴以重大打击。所以,才招募勇敢者去完成这项使命。张骞是应诏而去的使者。因此,张骞最初出使西域是为了汉朝的军事目的而去的。

(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奠基作用

张骞是一位勇于探索并具有强烈国家民族使命感的人物。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自愿应召,出使西域。他和他的副使堂邑氏胡奴甘父*堂邑氏胡奴甘父:是一个人。此人姓堂邑氏,名字叫胡奴甘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堂邑县的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胡人,在别人家作奴隶,名字叫甘父的。以后简称为堂邑氏。出使西域。张骞体型高大,为人宽厚,守信用,且爱人。少数民族和异国人都喜爱他。出行之初,张骞还带领一支浩荡的西行队伍,共有一百多人。但不料,当队伍走到匈奴人的辖域,被匈奴人扣留十多年,并且匈奴人让他和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但是张骞不忘自己的使命,当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和监管之后,他趁机带领部众逃亡出来。他的目的地仍是大月氏,要取得与大月氏结盟的效果。中途,他途径大宛国,大宛国听到汉朝的情况,愿与汉朝通好,便为张骞他们做向导,将他们导引到康居国。康居也愿与汉朝通好,又将他们导引到大月氏国。但是这时的大月氏国因其国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原国王的夫人为王,臣服于大夏国。地域也已迁到土地肥饶、远离匈奴、生活比较安定的地区。因而大月氏国因为距离汉朝太远,不想结盟夹击匈奴。所以,张骞的出使任务未完成。史书记载:“竟不能得月氏要领”[2]《大宛列传》3158。也就是说,张骞未拿到与大月氏结盟的盟约。在大月氏呆了一年多,张骞他们从终南山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一年多,直到匈奴人内乱,张骞才趁机带上他的匈奴妻儿和副手堂邑父回到汉朝。这时距他出使时已经过去了13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张骞与堂邑父返回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的艰辛历程,九死一生。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最后返回的也仅存张骞与堂邑父二人。

虽然出使西域的军事结盟目的未达到,但张骞亲自走过了西域四国:大宛国、大月氏国、大夏国、康居国。这几个在西域很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得知了汉朝的情况后,都很希望与汉朝有友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同时,通过亲历的四国,他还听闻了其余四国周边的国家,国情、人文、地理、经济情况,他们也均想和汉朝有友好的和平交往。这其余的国家就是《史记·大宛传》中提到的:乌孙国*乌孙国:汉代时,在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带。西汉时人口63万,游牧民族。近代哈萨克族中有乌孙部。、奄蔡国*奄蔡国:西域古国。约分布在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游牧。其后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顿河下游。、安息国*安息国:亚洲西部古国。原为波斯帝国一行省。公元前二世纪为西亚大国,是古罗马帝国与中国贸易必经地。、条支国*条支国:西域古国,在安息西界,临波斯湾,当在今伊拉克境内。、黎轩国*黎轩国:即古罗马帝国。等。所以《史记·大宛传》记载: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支、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大宛:地处今费尔干纳盆地,中亚古国。大月支:汉时西迁到大夏,即今阿姆河上游。康居:今巴什喀尔至咸海。

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已经了解到汉境以外中亚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经他的宣传,这些中亚游牧国家极欲和汉朝通好,进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他得知当时两个大国安息国和黎轩国(古罗马国)均愿与汉朝进行经济与文化上的友好交往。所以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军事结盟任务虽未达到,但却使汉武帝得到大量有关西域的信息,这也激起了这位年轻的汉朝皇帝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的强烈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在匈奴势力比较衰弱时,第二次派遣熟悉西域的张骞出使西域。这次表面的原因仍是为解决联合结盟抗击匈奴之事。因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亲历获得的西域各国情况,使“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2]《大宛列传》3168张骞就以自己见闻,建议汉武帝趁匈奴势弱时,联合乌孙国,与之结盟,断匈奴右臂。而乌孙国若与汉朝结盟,其余西面国家均可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次出使队伍有300多人,带有大量马匹、牛羊、赏赐的金币和丝绸。并分设持节副使多人,可由张骞再派遣到其余国家。

张骞队伍到达乌孙国,与乌孙国王达成汉派翁主和亲,结为同盟关系的盟约的意向。张骞又分别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身毒:古印度国。等地,其副使所出使的路线已到了今天里海南岸的和椟城。如果张骞的副使能渡过里海,就可以到达罗马国了,那时古代东西方之间——两大帝国之间的通道就可以打通了。但是很可惜,张骞于完成与乌孙国和亲同盟意向的当年归国,次年即公元前114年去世。

张骞是中国古代打通东西方丝路贸易的第一人。他以他的勇敢、忠诚、和蔼的诚信赢得了所出使各国人民的尊重和信任。被汉朝封为博望侯。在以后与汉朝交往的西域诸国,都盛传博望侯的名声。他的名字在2200年前的西域诸国就成为一张“诚信”名片,大家听到“博望侯”,就相信汉朝政府。有《史记》记载为证: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2]《 大宛列传》3169

这“质”于外国的“质”,就是“诚信”。张骞的个人魅力中有许多都是汉代首席外交家中可贵的品质,然而“诚信”是第一要素。因为张骞的诚信,其后与外国开拓交往的外交官,也以博望侯名义交往,“外国由此信之”。所以,作为今人,我们当知,中国在2200年前,打通“丝绸之路”的国际交通、经贸、人文、科学交通线时,遵循的就是“诚信”原则。它是中华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基因。

三、丝绸之路的发展演进——东汉班超再通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是一帆风顺或一劳永逸的。尤其在古代,由于地理、文化语言以及人们对经济利益认识的差异,虽有张骞作为“凿空西域第一人”,然而其后,这条打通古代东西方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道路仍要许多勇敢且有足够智慧的时代伟人去维护,才能不断绵延。

东汉初年的班超就是张骞之后续承担重任的一位。班超出生于公元32年,殁于公元102年,即东汉光武帝至和帝时期的人。班超从公元71年随从窦固出击匈奴,以其才能出众,被派遣出使西域。此后在西域作为汉朝使者出使31年,直到七十岁,因身体原因,请求退休回汉朝。当年即病逝于汉朝,可谓将一生贡献给了丝绸之路维护的事业。

维护这条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要道,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超群的判断力、忠于祖国的信念和勇敢的战斗精神。班超初出使西域到鄯善国*鄯善:古西域国名,本名楼兰,王居抨泥城(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内附。东汉时其王数次遣子入侍。其地离阳关一千六百里,离长安六千一百里。,该国王对汉朝使者十分礼遇。但不久,便礼待疏懈。班超机智地察觉是因为匈奴的使者也来到鄯善,国王受匈奴势力威胁,无所适从。班超立即果断地召集汉朝随从吏士仅36人,决定斩杀匈奴使者,防止鄯善王将汉使全部献交匈奴。其间有人犹豫想等汉朝派出的文职官员回来相商。因为机不可失,班超说服大家夜半突袭匈奴使者住地斩杀其使者,天亮将匈奴使者首级示鄯善王,鄯善震怖。此丝路便继续开通了。出使于窴国*于窴:西域古国名,地在今新疆和田地区。西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初被莎车国所并。至广德为王,击灭莎车,势力强大,公元94年(和帝永元六年)班超联合于窴等国,击败焉耆。打通西去道路。其地距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于窴王受匈奴胁迫,见汉使人少,便以巫者说急需班超的坐骑祭祀天神,威胁班超,试探班超。班超佯许,当巫者来到时斩其首级,并送给于窴王。于窴王已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勇杀匈奴使者事,于是攻杀匈奴来使而降汉。班超因之重赐于窴王,保证了此路的开通。其后,当时原已属汉西域都护府的龟兹王为匈奴所立,并在西域北道攻破疏勒国*疏勒:西域古国,故治在今新疆喀什市。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起,属西域都护府。,杀其国王。为维护北道安宁,班超从小道派使者去劝说,被匈奴人新立的疏勒王不听。班超的使者劫缚其,班超到后,召集疏勒民众,申说龟兹依仗匈奴的种种无道,按疏勒民意新立国王,但并不杀原匈奴所立的傀儡。以后,西域的焉耆*焉耆:西域古国,故址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击破之,又内属。、龟兹*龟兹:西域古国,故治在新疆库车县一带。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府。等国在匈奴支持下,趁汉朝皇帝(汉和帝)新葬,发兵攻疏勒,汉章帝新即位,只好让班超撤军退回汉朝,当地民众抱住班超马腿哭泣,认为汉朝在都护府保证了西域道上平安的经济交往,如父母一般。汉使撤回后,西域人民会再次陷入部落小国混战,民生无宁日。班超考虑当地诸国要求,复返回西域,保证了西域的安定,也保证了丝路经济的畅通。

班超在西域的31年,能灵活利用西域当地民心,维护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贸易数十年,保证了汉与西方国家经济和平发展,维系了西域各国经济的安定交往,使西域50余国都纳属于西域都护府的保护之下。《后汉书·班超传》称:“超……不动中国、不烦戎土,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司马法曰:‘赏不逾月,欲人速睹为善之利也’。”[3]《班梁列传》1067这说明,班超继张骞之后,又一次以汉朝当时的影响和他个人的能力维护了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及各国人民的生活安定。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大秦:古罗马帝国。,至条支国*条支:西域古国名。据《汉书·西域传》载,当在今伊拉克境内。的西海(今波斯湾)遇海阻拦而还。说明那时汉朝也早想打通欧亚两洲的直接经济交通线。

从张骞与班超传中,我们了解到两人能维护西域的丝路经济。首先,因为汉代是当时世界大国和强国,丝路经济带上需要这个大国、强国起带领作用;其次,因为汉朝儒家文化的“和为贵”思想,汉代通西域其实起的是地域经济的维和作用,所以才能使从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延续两汉四百年。

四、古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东西方世界以中国与罗马为首形成两大经济主体

2200年前的东西方社会,本是互不相通的,然而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也纷纷派遣使者与使团来中国。西域各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目睹了当时汉朝的强大,人口众多,国富民强;而中国又是一个儒学文化的礼仪之邦,他们愿意和一个这样的国家进行心悦诚服的往来交流,所以,中国在那时几乎成为丝绸之路上国际交流的交汇点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从此开始的世界两千多年的交流,虽有很多困难,却一直生生不息传承了下去。中国是这个交流的发起国、主导国和坚持国。还有学习张骞榜样的班超出使西域,其不仅延续了张骞的路线,而且有了发展。而西域各国也纷纷派遣使团来汉朝。直至公元166年,东汉皇帝汉恒帝时,西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派遣的商人使团直接在洛阳拜见了中国皇帝,东西方两大帝国在古代世界真实地结交上了。

“166年希腊商人的代表团在中国皇帝宫中的出现便证明了这一时期商业和国际关系的广度。他们自称为元首(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安托尼努斯,安托尼努斯·披乌斯的后裔)的使节并进行建立地中海国家与中国之间正常海上贸易的谈判。”[4]683

公元前二世纪,通过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就已知晓了地中海上亚平宁半岛的大秦国了。那时,依张骞的介绍,这个国家被称为黎轩或黎靬。所以当公元前114年,张骞的副使从里海边带回一支被罗马政府军打败的罗马奴隶起义军团的罗马人时,汉武帝命令将他们安置在现今甘肃的永昌县地方的地界内,直属于张掖郡,并为之专门设立一个县称为骊靬县,保留了“黎靬”古音。以至两千二百年后,这支古罗马人的后裔仍存。因为人种上的差异不是两千年就能消失的,所以,现存于甘肃永昌县骊靬村的古罗马人后裔以其形体上所显示的欧、亚人种的差异也可作为古代东西方丝路经济交往的证明[5]。

丝绸之路的开辟虽历经艰难,但总有勇敢的商贸往来的开创者、持续者,通过丝路驼铃让这条联通两大洲的贸易路走下去,而人类的经济也借助于这种沟通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这条经济带上,中国和罗马是其维系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古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张骞将西域的新农作物引进到中国。如葡萄、苜蓿、胡葱、胡荽、胡瓜(黄瓜)、胡麻(芝麻)、胡桃、红花、无花果、安石榴等[6]255。这些引进之物,首先在京师离宫别馆种植,作为示范,以后逐渐推广到民间,便传播开去。

“苑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2]《大宛列传》3173-3174

“今北地诸州旧安定、北地之境往往有苜蓿者,皆汉时所种也。”[3]《西域传·大宛国》2871

马匹也大大繁殖。西北各郡,地域辽阔,水草丰盛,成为天然大牧场。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2]《货殖列传》3262

为了迎接从西域乌孙国和大宛国得来的好马,汉武帝将乌孙国的好马称为“西极”,将大宛国来的汗血马称为“天马”,也专设酒泉郡通西域各国,各国使者因此多则数百,少则百十人地通行于汉朝。

因为经济的交流,在两汉,丝绸之路虽往返不易,一趟出使,往往都是数年或近十年往返一次,但丝绸之路终于延续下来。

经济上的往来是互惠的,中国古代是以陆上交易为主的,所以,由张骞通西域到班超通西域,主要走陆上丝绸之路,这是十分艰辛的事。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达波斯湾边,且西望罗马帝国,而终因闻听海道艰难,放弃去罗马帝国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所以《后汉书·西域传》载:

“论曰: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莫不献方奇,纳爱质,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下。故设戍己之官,分任其事;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3]《西域传》1982

这里总结了西汉自张骞开辟西域通道至班超任通西域使者,汉朝政府因之设西域都护府,实行边疆屯田制,设立通西域邮置使得丝绸之路持续开通,使得各国商人顺此道路络绎不绝进行物资交流。甘英止步于波斯湾,虽未直通罗马帝国,已可“临西海以望大秦”。当时中国对西域的通商距离,从玉门关、阳关算起,也已四万多里了。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是丝绸的输出。汉代时由于中国在周边世界中经济发达,故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但当时的贸易是一种顺差贸易,也就是出口远远超过进口。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是丝绸。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世界上育蚕和织丝最早的国家,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野蚕,对之驯化,因之养蚕和织丝的技术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到汉代时丝织业日益发达,先秦时仅供老年人享用的帛之类,所谓“五十者可以衣帛矣”[7]《孟子·梁惠王章句》2666的状况早已大大改变。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能穿丝绸了。西汉昭帝时的桓宽在记载盐铁辩论会议的《盐铁论》中说:

“今富者縟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亵人而居婚姻之饰。夫纨素之贾倍缣,缣之用倍纨也。”[6]359

也就是说,汉朝时富有人家被褥都是刺绣的绢制作的;中等人家也身穿较厚的素色或花色丝织物;普通人家都可穿过去后妃们才能穿着的丝质衣物;连人们的内衣都可穿着过去结婚时才能穿戴的丝织服饰。这都是因为丝织物很普遍。作为丝织物来说,纨素的价钱贵于缣的价格一倍,因而缣的使用也更广泛,书画等也用缣来制作。

正因为汉代织丝、养蚕技术的发达,每个家庭,妇女都从事丝织业。生产的丝织物、生丝,均可以成为家庭收入与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故而,作为出嫁妇女,其重要的家内劳动就是织丝。《汉乐府》中多处写到这点。例如: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出自《汉乐府·上山采蘼芜》。

这是汉代的原作,诗中反映了一位被休弃的前妻向前夫打问新娶之妻的情况,却从前夫口中听到丈夫不满意新娶的妻子,主要原因在于新娶妻子织丝技艺比旧妻差多了。这个差,不仅在于织丝的数量,而且在于质量,因而,导致的后果是家庭收入明显减少。新妻仅能织缣,而旧妻能织素。新妻一日能织一匹缣,而旧妻一日织五丈多素。再折合成货币,一匹缣仅能卖得素价的一半,那旧妻织素所得收入,比新妻要多到近两倍了。所以丈夫才自己说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代货币已大量使用,按汉代法律规定,每个家庭除向国家缴纳十五分之一的田租税收外,还要缴人头税,即以成年人要缴的算赋是每人每年120钱;如果家中有15—30岁未出嫁,或出嫁后丈夫故去未生子而归回娘家的女子,则每人要缴五倍的算赋,即600钱。此外,男丁一年要在地方服一月的徭役,到边疆服役三日。人们不可能自己亲去,便折合成更赋共2300钱。当然,家庭日用油、盐、柴、米等,要花费的也是钱,这些钱自然均靠家庭妇女织丝出售所得。

因为从事丝织业获钱比农耕容易得多,所以汉代社会出现重手工纺织业、商业,轻农耕的现象。司马迁写道: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2]《货殖列传》2473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般的小老百姓,目光是逐利的,你家中只有十个钱,他瞧不起你;你有一百个钱,他就畏惧你;你有一千个钱,你就可役使别人;你有一万钱,就可雇用奴仆。这是很自然的物质财富观。那么,因为贫穷寻求致富的办法,则是从事农业不如从事手工业;从事纺织刺绣业不如开商店。这些工作,虽然在社会排位上算末等职业,然而却是贫穷人致富获得资本的来源。所以司马迁目睹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感叹道:“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家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2]《货殖列传》2463

在商品经济发展之下,汉代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尤其在张骞通西域后,打通了对外贸易的通道,中外商人将大量的文绣缯帛、罗纨锦绮运往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的罗马帝国,形成了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在新疆的尼雅、甘肃的武威、蒙古的诺因乌拉以及古楼兰遗址罗布泊等地发现了不少汉代的丝绸物,有的甚至是成捆的缯帛埋藏于干燥的沙漠中,经历两千年的悠悠岁月仍能完好保留下来。中外史籍也对之有记载。例如:

“(大秦国)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3]《西域传·大秦》1974

这段史实记载古罗马帝国与汉朝其实早已相互有耳闻,作为当时东西方间两个最有影响的大帝国,双方想直接交通的愿望是早已有之。对于汉朝来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想结交与罗马帝国,可能更主要的目的是开阔视野,扩大认识,宣扬其国威。因此,当公元前114年,张骞的副使经由里海南岸带回一支罗马“降人”时,为了交好罗马帝国,他专门将此支罗马“降人”安置在通西域后新设置的张掖郡,并在张掖郡十县中设置“骊靬”县专门安置他们。这支罗马人的后裔至今经两千多年仍存在。因此,2013年在西北政法大学与罗马第一、第二大学共同召开的“长安与罗马: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罗马法与中国法的传承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意双方学者亲自去考察了这支现存的古罗马人后裔——“骊靬人”[5]102-104。一方面,这方面说明了汉朝政府很想友好地对待罗马帝国的来人,因为这支罗马“降人”并不是被汉朝军队打败了的,而是罗马共和国起义的奴隶,但他们建立的奴隶王国“新叙利亚王国”失败后,为了求生,残败的起义军辗转东逃至里海北岸,听到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到达里海南岸的和椟城时,他们主动投降汉使,而被汉使带回中国。汉武帝专设骊靬县安置他们,是为了表示对罗马的友好。另一方面,从罗马方面来说,他们也早听说了汉朝,这是因为,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成为中亚、西亚商道上的主要赢利贵重商品。当时的丝绸,其高级者,在中国本土也要价值万钱一匹。而一斤黄金也仅值万钱。

罗马帝国与中国结交的主要目的是两国直接通商,尤其是罗马贵族生活中极需比黄金还贵重的中国丝绸,他们不想使中间商安息、波斯等赚取百倍以上的丝绸利润。罗马人在获得比黄金还贵重数十倍的中国丝绸后,会将之再分解为更细的丝纱,织出密度更细薄的纱来供贵族使用。这样,丝价可以稍微降减一些。而即使这样的丝织品,罗马贵族也仅能佩戴在服饰上作为身份的标志。而这种再分解的丝织物,被中国人称为“绫”。在中国,则是用来作为富贵人家糊窗户用的。这种习惯到清代仍如此。

这种丝绸贸易不仅与中亚、西亚、罗马帝国进行,甚至在与匈奴相处时,也存在丝绸贸易,《史记》记载:“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2]《匈奴传》2218

武帝打败匈奴后,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的边塞贸易。匈奴人喜欢汉朝的丝绸,汉朝便用丝绸与匈奴人进行边关贸易,所以凭借丝绸可换得匈奴累金之物。汉朝塞内的骡驴运输,衔尾入塞外,而塞外匈奴的各色马匹被换回,匈奴地区适应御寒的貂皮毛毡类也换回进入中国的内库。这显示了中国的丝绸在当时世界的商贸中的影响。

不仅史籍有记载,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汉代原始文献,汉简中也看到丝绸路上,连汉代守边的士兵也在进行少量的丝绸交易。例如:

“吞远煫卒夏收XX自言债代胡煫长张赦之买收缣一丈,直钱三百六十。”一二〇五

“望南煫卒康辅XX十石以买练一匹。”一六〇一A[9]

这是张掖郡居延县守边战士的买卖少量丝绸记载。出土文献是最可靠的第一手信史资料,它反映了即使是汉武帝因张骞通西域后新设置的西域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守边的军士们也以自己微薄的薪俸参与丝绸贸易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使汉代商品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峰期。

然而,商道一旦打开,它便是双向的而绝非单向的。汉朝使者虽因波斯湾之隔,未能直通罗马帝国,而作为古代东西方世界两大帝国之一的罗马帝国,却不想让贸易的利润为中间商安息国所垄断,罗马的元老院的贵族们喜欢穿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以标志自己身份的高贵。为之每年用于丝绸交易的银钱是巨大的,尤其是通过中间商安息商人,罗马的史学家因此感叹:“帝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次于国内贸易。根据老普林尼所提供的证据[4] 696-697,在他的时代,……罗马每年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输入的总值达1亿谢斯铁尔提乌斯。普林尼遗憾地表示,这样的巨款从帝国流出去:‘奢侈和妇女使我们付出了这样的代价!’”[4]697

正是由于商业的需求,罗马帝国终于发现利用固定的季节风,可以打通往返于红海到印度的海上通道。公元一世纪末,罗马努力打通与汉朝的商贸通道。他们利用罗马东方部分,在97年,中国东汉使节甘英到达叙利亚的城市安提奥启亚,与叙利亚长官进行了贸易谈判。而考古发现,“在这里沙漠中间找到了中国的丝织品和叙利亚刺绣的毛织品的残余。”[4]698而又进一步到公元二世纪,罗马对印度的海上贸易进抵孟加拉湾。有一个希腊商人穿过马来半岛,在公元166年,代表罗马皇帝安敦在洛阳拜见东汉桓帝[4]698。这就说明,公元二世纪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直接商道打通了,这是罗马帝国根据自己的商业需求打开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古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仅影响了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也必然形成文化思想上的交流。

文化上的影响与汉朝政府实行的派遣宗室公主与丝路上大国君主的和亲政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而要使天下大同“和谐”一致,通婚是很好的措施,古人认为通婚可以“附远厚别”。就是使远方异族国家因通婚和中国结成婚姻亲属关系,中国更应厚待这些婚姻关系国,双方之间,便多了“和谐”少了争斗。所以,张骞通西域时建议与乌孙国结成婚姻之国。汉武帝于是在公元前107年(元封中)接受了乌孙国以马千匹为聘礼,派遣江都王的女儿细君公主与之通婚。而汉朝也在送亲时赏赐了乘舆服饰、御用物资,陪嫁的官员、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3]《西域传》2876。这实际是一支文化交流的队伍。细君公主死后,汉朝又派遣解忧公主继续承担和亲任务,并在匈奴侵犯乌孙国时,发大兵帮助乌孙国,取得大胜利。汉朝派遣去作为陪嫁的公主侍者冯嫽懂史学,能主持政务,曾持汉节作为公主使节处理乌孙国内纠纷。解忧公主直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才因年纪已近70返回汉朝,这个和亲前后已过半世纪。与乌孙国的关系直到西汉末年汉平帝元始中(公元三年),仍处于可控状态。[3]西域传·乌孙, 2875-2881这种和亲因为汉朝派去的陪嫁人数多至数百人,带出去许多物资,以及陪嫁人群中知识、技能、工匠、语言翻译等促进了双方的文化、思想的交流,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此后还有汉元帝时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单于呼韩邪和亲至少持续边疆的安定四十余年[2]《匈奴传》2812-2828。古往今来,国际间的交往就存在着义与利的关系,而汉代的和亲政策从总的局势看,它有利于国际间的和平安定与文化交往。在两千年前,它仍是可值得称道于外交关系的一种做法。并使儒学文化向西域发展,即和平、中庸、互利、互惠文化观西传。

五、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构建新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对当时汉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而且绵延至后世,有的甚至在今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中。例如:“撒马尔罕的金桃”。撒马尔罕是今日乌兹别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在张骞通西域时称为康居国。后来,一支分出去就成为古史上称的“康国”。《北史·西域传》有记载: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国。……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3]《北史·西域传·康国》2145

唐朝时,康国是唐的臣属国,七世纪时,两次正式将其地的特产进贡给唐朝宫廷。《唐会要》记载:

“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

这种被称为“撒马尔罕的金桃”以其味甘色美,作为稀有物种被种植在长安的御苑中。当时御苑范围很大,动辄数百里。想来,这种“金桃”存续下来。如今西安市区居民,在夏季桃子上市时,还可购买到从泾阳运至西安的大如垒球,其色如金,味道甘美如饴的黄桃,它不禁使人们脑中浮现千年丝路古道上“撒马尔罕的金桃”。同理,中国西北的张掖,因其自然地理条件的相适应,已成为著名的葡萄产地和葡萄酒酿造地。“葡萄美酒夜光杯”,这脍炙人口的唐诗,也使西域的美食成为今天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了。

而丝绸、漆器、铸铁打造刀具等,以及以金银制作器皿的技术,也都是汉通西域后,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诸国各民族交往中流传过去,如今其许多手工艺已成为当地人的技艺了。

“自宛以西至安息国……其人……善贾市,争分铢。……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3]《西域传》2863-2871

时至今日,有出国旅游到中亚、西亚一些国家的国人带回旅游时买回的国外刀具或打造精美的餐具常啧啧称赞,殊不知这些均依赖丝绸之路开通,中国汉代技艺西传,再经当地能工巧匠世代技艺传承而来。

同样,西域中亚、中东甚至古罗马国的良马、珍珠、翡翠、狮子、大象、葡萄、葡萄酒等珍奇物品传入中国,如今的中国人民也视这些物品为本国已有的了。

“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馀,士兵强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牆、竹杖则开牂柯越巂。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3]《西域传》2892-2893

这段《汉书》的原始记载,说明因为有汉初文帝、景帝及之前从高祖开始五代君主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士兵也培养得强盛,所以到汉武帝时代开疆扩土。为能与西南诸地通商,获得内地没有的犀牛皮、玳瑁等物,汉武帝开设了珠崖七郡。为了与今天的四川等地交流竹器,开设了牂柯郡、越巂郡。听到张骞通西域后西域诸小国想与汉交通,汉武帝也想获得良马、葡萄、苜蓿等,设西域四郡打通汉通大宛、安息的交通。从此之后,西域的明珠、翡翠、珍奇羽毛,都交流到汉室后宫了,而汗血马等良马、大象、狮子等珍奇动物也都以礼品送到汉室马厩和皇家上林苑养育。所以,汉武帝设置了数百里的上林苑,凿了昆明池,又以昂贵的代价豢养了这些珍贵物种,并招待四方来的外国客人和贡使,他们走时还要馈赠重礼。维持军队和招待各国使者的费用,不可胜数。

在西域诸国与汉的交往中,汉也常采取和亲政策。而和亲中,汉朝常以大量的丝绸与手工业工匠作为陪嫁,使中国的丝绸及手工艺向西域传播。而有些嫁与西域的汉室公主,在生儿育女后,又会派遣自己子女作为西域国家代表再回汉室学习汉的技艺,再带回西域流传开去。

“公主上书,愿令女比宗室入朝,而龟兹王绛宾亦爱其夫人,上书言得尚汉外孙为昆弟,愿与公主女入朝。元康元年遂来朝贺。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留且一年,厚赠送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其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3]《西域传》2885

这里记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文中所提的公主是乌孙公主,就是汉武帝时派去与乌孙国王和亲的汉室公主。乌孙公主在乌孙国生了女儿后向汉室请求将自己女儿比照宗室公主来汉朝学习礼仪。然而龟兹国王喜爱乌孙公主的女儿,便向汉朝上书想娶汉朝的外孙女,要求与乌孙公主的女儿一起到汉朝学习汉朝文化。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他获准与乌孙公主的女儿一起入汉朝朝贺。在汉朝停留一年,乌孙公主的女儿也被汉朝再封为汉室公主。汉朝赠与龟兹国王及公主车骑、旗鼓、歌吹演艺人数十人、绮绣、杂缯、珍奇物品价值几千万,一年后又厚赠送别他们。这以后,龟兹王多次来汉朝朝贺,因为喜爱汉朝的衣服及各项礼仪制度,他回国后完全按照汉朝的礼仪制度治理自己国家。这段记载真实地再现了丝绸之路在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也特别令我们知道,为什么到唐代时龟兹音乐传入西域、中国,甚至它的音乐与舞蹈成为西域代表乐,唐玄宗创作、杨贵妃跳出的“霓裳羽衣舞”中就有大量龟兹音乐的成分。它们证明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这条道路的断裂和继续均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从总体来说,凡是外部处于战争状态下,交流就会断裂,凡是处于较和平的时代,交流就会频繁。而人类社会也因这种交流而向前发展。所以,21世纪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辟,必然给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新的更美好的机遇。但只有世界的和平在继续,交流和机遇就会更快、更发达。反之,它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个认真读史书的人都能深切体会到的。

[1]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司马迁.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上海:上海书局,2001.

[5] 冯卓慧.我国甘肃永昌县发现古罗马人后裔[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4):102-104.

[6] 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陈寿.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陈寿.三国志:卷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9.

[9] 冯卓慧.汉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汉简、律令、文献所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责任编辑:任 燕)

The Enlightenment of Silk Road in Han Dynasty to the New Silk Road's Development

HUYi-nan1,2

(1.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2.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of Shaanxi,Xi’an 710068,China)

The ope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ilk road in Han Dynast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central Asia in mediaeval times. The paper investaged the orig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according to Zhangqian and Banchao’s travel to western countries. It shows the integrity, confucion culture and power countries were the crucial elements of the silk 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lk road should take the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propel the inter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old silk road; Zhangqi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anchao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new silk road; integrity; confucion culture

2015-04-18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科研课题“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经济、文化发展研究”(15D-06-B07)

胡一楠(198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人事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区域经济。

K234:F127.4

A

1672-2817(2016)05-0020-09

猜你喜欢

班超张骞匈奴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班超坐镇丝绸之路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李代桃僵(上)
班超出使西域
张骞后裔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