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

2016-03-04冯艳广魏琴刘小军孟凡涛王俊丽王慧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充质类风湿贫血

冯艳广 魏琴 刘小军 孟凡涛 王俊丽 王慧娟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

冯艳广 魏琴 刘小军 孟凡涛 王俊丽 王慧娟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试验组:第1、2、3个月分别静脉输注第4~6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细胞数为1×108,口服甲氨蝶呤片12.5 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2.5 mg,1次/周。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评分、ESR、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s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中度贫血,应用方便、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

间充质干细胞;脐带;类风湿关节炎;中度贫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系统,除了特征性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外,还常常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血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许多关节外的表现,而贫血是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国外报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贫血的发病率高达30%~70%[1]。在应用UCMSCs治疗难治性RA的过程中发现其对贫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故设计此方案观察其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度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收治的20例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5~20年,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纳入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诊断标准[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90 g/L;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血液系统病变,无感染、肝炎和结核病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试验组第1、2、3个月分别静脉输注第4~6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河南省华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数为1×108,口服甲氨蝶呤片12.5 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2.5 mg,1次/周。观察周期6个月。如关节肿痛症状明显不能耐受时可临时服用泼尼松或依托考昔等抗炎止痛药。输注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ESR、CRP、Hb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计算28个关节的DAS28评分,根据DAS28结果判断疗效。DAS28≤2.6分,病情缓解;2.6分<DAS28≤3.2分,病情轻度活动;3.2分<DAS28≤5.1分,病情中度活动;DAS28>5.1分,病情重度活动。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变化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变化情况(±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10 5.21±1.08 3.24±0.60ab对照组 10 5.04±1.32 4.17±0.90a

2.2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ESR(mm/h) 试验组 10 72.94±14.01 35.54±7.26ac对照组 10 75.37±16.16 43.58±8.35aCRP(mg/L) 试验组 10 50.52±10.53 22.36±8.61ac对照组 10 47.81±11.76 29.92±6.76aHb(g/L) 试验组 10 81.12±8.65 101.18±11.70ac对照组 10 80.57±11.15 89.64±8.93b

3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进展型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贫血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血红蛋白水平与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则贫血程度越严重,病情预后越差[3]。发生机制可能为:免疫介导致使自身抗体或炎性因子表达升高,直接抑制红系祖细胞增殖,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钝化骨髓对EPO的反应及干扰铁代谢等各个环节,从而引起机体贫血[4]。

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阻止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具有营养作用,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RA的过程中发现其对贫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考虑与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具有营养作用,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故进一步设计此方案观察其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度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UCMSCs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中度贫血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改善,ESR、CRP明显下降,Hb明显升高,贫血改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0例患者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总之,在临床上,针对一些难治性重症RA,伴有血液系统异常,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虑给予UCMSCs治疗,应用方便,安全有效。由于本临床试验例数有限,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评价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1]Baer AN,Dessypris EN,Krantz SB.The pathogenesis of anemi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nalysis.Semin Arthritis Rheum,1990,23(4):209-223.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

[3]孙晓云,苏茵,蔡莉萨,等.类风湿关节炎伴发贫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7):614-616.

[4]李芳,刘宗印,腾清良,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贫血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2):97-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32

2015-10-20]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刘小军

猜你喜欢

充质类风湿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