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

2016-03-04郑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

郑磊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

郑磊

目的对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取99例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抽取正常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展开高频超声检查,对声像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受试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呈现纺锤形,血流信号稀疏,L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增加(P<0.05);观察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或水滴形,血流信号丰富,L、S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明显改变(P>0.05),L、S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较对照组丰富(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对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以及形态进行清晰的观察,对淋巴结各径线、血流信号分布情况进行测量,为临床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关注。

高频超声;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临床价值

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儿科常见疾病的一种,为儿童时期腹痛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因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在过去常被忽视或者是误诊为肠痉挛、阑尾炎等。近几年超声技术特别是高频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效果得到明显改善[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以及正常儿童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展开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99例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观察组)以及9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观察组男65例,女34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7.5±2.3)岁,其中1~5岁32例,6~20岁41例,11~15岁26例;对照组男60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7.2±2.5)岁,其中1~5岁29例,6~20岁40例,11~15岁21例。两组受试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本院现有PHILIPS IU-Elite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为L12-5,频率为12.5 MHz。扫描时所有受检儿童均采取仰卧位,常规对肝、胆、胰、脾、泌尿系统等腹腔脏器进行扫查,而后采用高频线阵探头结合逐渐加压手法多切面对盆腔、腹腔进行扫查,对脐周及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形态结构、皮质以及淋巴门回声等进行扫查与记录,对最大淋巴结纵径(L)、横径(S)以及纵横径比(L/S)进行测量。

1.3血流分级 研究中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最大淋巴结内彩色血流信号进行观察与分级[2]:0级:淋巴结内没有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Ⅰ级:能够观察到点状彩色血流信号;Ⅱ级:可观察到条状彩色血流信号;Ⅲ级:可观察到树枝状彩色血流信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对照组受试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呈现纺锤形,血流信号稀疏,L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增加(P<0.05);观察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成椭圆或水滴形,血流信号丰富,L、S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儿童不同年龄段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s)

表1 两组受试儿童不同年龄段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s)

注:与1~5岁者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1~5岁 6~10岁 11~15岁L S L/S L S L/S L S L/S观察组 99 14.2±2.1 5.5±1.2 2.8±1.3 14.5±3.1 6.3±1.9 2.6±0.7 14.4±2.9 6.6±1.2 2.4±0.9对照组 90 7.3±1.3 3.2±0.9 2.2±0.6 8.2±1.5 3.4±0.8 2.5±0.6 8.7±1.4a3.1±0.7 2.8±0.5at 23.4765 22.3942 22.0933 22.7334 22.5231 22.2093 23.1644 23.0024 22.343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流信号情况比较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血流信号分级为Ⅱ~Ⅲ级者共计52例,所占比例为52.53%;对照组受试者中血流信号分级无Ⅱ~Ⅲ级,均为0~Ⅰ级。观察组患儿血流信号较对照组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效果不一,近几年高频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结构、形态等特征进行清晰的观察,可对淋巴结各径线、血流信号分布情况进行测量,为临床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这一结论与相关文献[3]报道结果相似。结果显示,对照组受试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呈现纺锤形,血流信号稀疏,L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增加(P<0.05);观察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成椭圆或水滴形,血流信号丰富,L、S以及L/S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明显改变(P>0.05),L、S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较对照组丰富(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信息,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1]刘景旺,赵静,郭庆乐,等.64 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585-588.

[2]都业华,周环宇.回盲部肠癌合并肠套叠超声与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4):298.

[3]李灿霞,李丽.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市诊断杂志,2010,8(5):292-2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62

2015-09-14]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