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2016-03-04李书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叶酸半胱氨酸血症

李书恒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李书恒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叶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且男性水平高于女性,加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

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其脑组织发生供血、供氧不足现象引起脑组织坏死症状导致的,在老年男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积极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了48例脑梗死患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现将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3.4±6.1)岁。并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3.8±6.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2 ml静脉血,将血液标本置于浓度为2%的异地酸钠抗凝试管中,常温离心5 min取得血浆标本。将血浆标本保存在-20℃环境中待检。选择英国DREW DS30检测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标本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E170型仪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标本中的叶酸水平。

1.3判定标准[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定标准:同型半胱氨酸值为5.0~15.0 μmol/L属正常水平;15.1~30.0 μmol/L属轻度增高;30.1~100.0 μmol/L属中度增高;>100 μmol/L属重度增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为(17.8±2.8)100 μmol/L,其中男性为(19.1±2.4)μmol/L,女性为(15.9±2.1)μ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10.1±2.2)100 μmol/L,其中男性为(10.5±2.1)μmol/L,女性为(9.8±2.3)μmol/L。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回归分析 对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属于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及叶酸属于自变量,分析结果得出性别、年龄及叶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变,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坏死现象。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激活机体内的炎性反应,对血管壁造成损害,抑制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导致血管壁内有大量脂质沉积,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和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及长期吸烟酗酒有密切关系。且经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得出[2],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引起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氨酸代谢的一种中间产物,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影响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大量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对血管舒张因子CO有一定灭活作用,进一步促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死发生[3]。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17.8±2.8)100 μmol/L,对照组为(10.1±2.2)100 μmol/L,观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19.1±2.4) μmol/L,明显高于女性的(15.9±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得出,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主要是老年患者受口腔功能及胃肠道功能影响,叶酸摄入量低导致的,老年患者绿色食物摄入量少,而叶酸多在绿色植物中[4]。另外男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主要与雌激素分泌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男性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男性患者多有长期吸烟、酗酒现象。叶酸回归系数值大于年龄、性别,由此可知,叶酸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降低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内容。因此需积极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危人群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一旦发现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升高趋势,需及时给予维生素B、叶酸等预防药物进行防治,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全面改善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1]黄铿伟,魏越浩,黄毓华,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预后的关系.广东医学,2015,36(10):1568-1570.

[2]陈玉岚,张向阳,珠勒皮亚,等.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4948-4950.

[3]梁俊卿,史宝欣.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33-35.

[4]刘海斌,孙亚莉,李晓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47

2015-10-08]

450000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叶酸半胱氨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绿叶蔬菜富含叶酸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