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情境创设的原则

2016-03-03徐晨晖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橙子天堂恐龙

徐晨晖

(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0)

例谈情境创设的原则

徐晨晖

(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0)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常常挖空心思创设各种情境。然而,有时候创设的情境不但没达到了教学目的,有时候反而干扰了教学。那么,究竟怎样的情境创设才是符合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呢?笔者以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认知水平原则

一位教师执教《鸟的天堂》时,开课便问“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回答:“天堂是死人去的地方”, 心中预设答案“天堂是很美的地方”的教师顿时傻了眼。为什么教师设计的这个情境会遭遇尴尬呢?原因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天堂很美”是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在这个班的学生还没有达到理解“天堂”这个词的情感色彩和引申含义的认知水平的背景下,教师的愿望只能与教学实际背道而驰了。因此,创设情境,我们不能一相情愿,自以为是,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用他们易于亲近的、易于接受的途径、方法来设计教学。而另一位教师采取让学生先观看大榕树的课件,倾听鸟儿此起彼伏的叫声,再联系课题说感受的方式来教学。在这样直观、生动的情境之下,学生立刻明白“鸟的天堂”的含义。

二、激发学习兴趣原则

所谓“情”即师生的主观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所谓“境”即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和社会形象等)和学生再造、创造性想象共同作用后在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某种场景;而“创设情境”则是教师创设一种学习的诱因、制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情意。“情”与“境”的有机融合所构成的“教学情意场”,使教和学都处于放松欢愉状态,这种状态将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当一个学习目标达到后,兴趣削弱,活动中止,于是又要创设新的情境,激发新的兴趣,循环往复,贯穿教学的始终,这样的情境才能始终吸引学生注意。

作文课上,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个黑色大袋子,神秘地在学生眼前晃了晃,问:“猜猜看,老师的手里拿着什么?猜中了,就送给你!”学生们于是兴趣盎然,你一言我一语,猜得不亦乐乎。在猜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袋子,说说猜测的依据是什么,怎么判断。最后,打开袋子往讲台上一倒,十几个形状各异的橙子滚了出来,立刻引来学生们的欢呼。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橙子的形状、颜色,进行剥橙子比赛,让学生品尝橙子的味道。之后再请学生根据刚才的过程写一篇关于橙子习作。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发现这是一学期来,学生写得最好的。

为什么这次学生都能写得生动有趣呢?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把学生带入到了情境中去,激发了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欲望,变“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学生经历了“猜橙子”、“剥橙子”、“尝橙子”等环节,感受深刻,写起来当然就“下笔如有神了”。试想,假如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橙子的习作”,恐怕学生会认为“橙子有什么好写的?”,提不起观察橙子的兴趣,那就更别谈写出高质量的习作了。看来,创设一个又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发展学生思维原则

我们知道,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到其思维活动的支配和调控的,因而,我们应始终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核心,努力做到“把孩子越教越聪明”。情境创设,也应当以此为目的。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那就不是有效的情境。

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一位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恐龙是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幅又一幅恐龙图片:学生读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时,出示体型巨大的马门溪龙;学生读到“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时,出示身材小巧的翼龙;学生读到“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时,出示张开血喷大口的霸王龙……在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哇”“啊”的惊叹声中,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而另一位教师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来了一场“擂台赛”,要求学生判断几组句子的对错,内容分别是:“恐龙双足有力,行动敏捷。”“恐龙性格暴躁,凶猛异常。”“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几公斤”等。学生们先是低头沉思,接着踊跃发言,纷纷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陈述理由。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形态各异的家族。

两个教师都有意识地创设了情境,也都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然而仔细分析,第一位教师创设的情境,因为没有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只是关注了学生是否懂得“恐龙是个形态各异的家族”这一知识,而忽视了在掌握这个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的语文能力训练和思维能力训练,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作为一堂语文课,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倘若是一堂科学课,那么这样创设情境也许未尝不可,但在语文课上,这样的情境明显是以直观形象代替了学生的理性思考,造成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局面。第二位教师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擂台赛”的情境,几组句子的设计更是精心:在“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这个句子中故意漏掉“数”字、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这个句子中,故意漏掉“不足”两个字。学生在判断、辨析过程中不仅明白了恐龙形态各异,还感悟到了作者语言表达十分准确的写作特点,巧妙地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争辩讨论的过程中,因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不同而造成观点各异,为说服他人,学生不得不反复理解、思考、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就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见,创设情境,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科的特点,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这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橙子天堂恐龙
橙子变变变
天堂湿地
鸟天堂
大橙子小橙子(4)
大橙子小橙子(2)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天堂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