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对初三历史教学进行反思
2016-03-03毛桂群
毛桂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中学 843009)
浅析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对初三历史教学进行反思
毛桂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中学 84300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更全面的把握今年中考的方向,我对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进行了分析,本次主要以2013年中考试卷进行了分析,现分析如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中考试题共两大项内容,选择题12题,共24分;非选择题4题,其中13题读图题,共6分;14、15、16题为材料阅读题共30分。本次试卷满分60分。今年中考历史学科考试形式依然是开卷,今年的中考历史与往年相比,不仅凸现了新课程特色,突出了学科能力考查,还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难”和“活”。比如“难”在同学们最拿手的选择题,本次中考试卷上选择题的原题明显减少了,在中考前,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试卷,但中考的12道选择题几乎没做过,但又都似曾相识。“活”在几乎每道题都拐个弯,从审题的角度上看,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相关事件的比较和联系,这是我对这份试卷的大概印象。本次中考命题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本次中考试卷有如下特点:
1.立意深刻,内涵丰富。
本次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第16题,以“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材料,引出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请就我国步入世界市场如何“提供体制上的保障”提出合理化建议,此题属于难度偏大的题,学生拿满分的很少。分析主要原因:①不仔细审题、读题。②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非所问。③用文字表述历史的能力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问题,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能力。
2.构思精巧、结构合理。
选择题题型丰富,如逆向选择题、图片性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如选择题第二、三题分别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理解。第8-12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史实进行整合,意图通过试题使学生意识到“珍爱和平、和平来之不易”。尤其是选择题5小题,难度稍大,由“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指出这一“转折点”是指中国的什么事件?分析:本题考察点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本题错选C答案的比较多,原因:没仔细看题,学生对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记得特清楚,所以在没看清楚题目的前提下直接选择C答案。
3.形式多样,取材广泛
全卷形式多样,大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创设情境,比如选择题第9题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不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的前提下达到历史考查的目的。
4.注重历史能力的培养
试题中蕴含了较多的历史能力考查。如选择题第12题毕加索谴责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而创作的作品,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C、《记忆的永恒》D、《格尔尼卡》。学生能选对《格尔尼卡》的不多。因为A、B答案在平时做题中经常出现,但C答案和D答案几乎没见过。原因:《格尔尼卡》是发生在1937年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而创作的,我们的教材上、教辅上都没有反映出来,有些同学之所以选对了,是因为九年级美术书上有这么一副画,并且作了说明,但大部分同学未注意过,所以错误率比较高。
二、针对多次考试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不到位。如练习册上有这么一题,材料解析题第一小题第一问:“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谁”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少学生选择了瓦特,显然不少同学对此知识在识记方面存在明显偏差,尤其是忽视了对“蒸汽机车”的理解或是对“蒸汽机车”的提示语根本不理解,故选择答案时选错了。
2.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或是不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因而丢分严重;有些同学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将原材料统统抄袭一遍,翻开课本乱抄一通,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这些都表明其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欠佳。
3.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表达不通顺等问题。
4.书写不规范、错位答题、错别字多,或答题字迹不清等都可能造成考生丢分。
三、教学建议
分析完这份试卷,我认为在坚持原来的教学方法时,还要注意在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复习策略。针对2013年中考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中易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中考复习建议:
1.教学活动紧扣《考纲》
关注新观点和新观念,理解考纲的新变化,明确历史中考的新要求及命题原则。
2.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卷考试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答案在课本又不全在课本,可以抄书又不能只抄书,要运用各方面能力分析、综合,才能答好题。结合近年的考试特点,本人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分析这些年来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许多试题上的图片、材料就来自课本,利用好教材,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课本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强化知识信息输入,加强学生对特定史实的识别和掌握,还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严格要求,加强规范性训练,提高答题技能
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对历史学科几乎不花精力和时间,只有到考试时才会仓促的翻课本来应付考试。试想一下到考试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题的答案在教材中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积累,也包括加强对答题能力训练,提高答题能力,在考试中不善答题丢分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平时要加强针对性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① 平时的训练和测验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掌握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加强答题有效性的培养,避免出现答错题或答离题;② 规范答题,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条理清晰等好习惯等,从而提高得分率;③ 只有学生注重平时多种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信息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