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新探索

2016-03-03张晓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华青少年传统

张晓莉

(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商丘 476000)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新探索

张晓莉

(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商丘 476000)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丑恶辨别能力不强,因此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情态之中,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良品行。

中小学 传统文化 人文修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初见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因此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情态之中,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良品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以及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做人教育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加强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逢其时,势在必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今天,世界上多元多样的文化元素纷纷呈现在人们面前,文明成果千姿百态。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年轻一代使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文化叹为观止、自愧弗如,中国人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数典忘祖。基辛格称:“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更没有如此一脉相承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换挡降速,提质增效,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思想建设进入新常态,将进一步加强正确思想引领,用主流话语体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熏陶,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铸就伟大中国精神,让中国人活出自信、活出豪迈、活出精彩。

二、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社会、家庭、自我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段有国家、社会、便没有家庭和自我。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面前应以“舍生取义”为原则。我国古代哲学家强调为民族整体献身的精神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屈原在《离骚》中的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爱国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2.“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为目标的,倡导以“和合”为准则的统一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自然尊重自然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追求理想人格。我们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这是中国儒教、道教和佛学一致追求的目标。儒教主要强调人格的“内圣”方面。“内圣”的基本精神是以“仁”为其内容的。所谓仁郡仁爱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一再把人格的“仁”的内在规定突出地放在“义”和“节”这两个方面。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教学环节

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尤其是要增加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美德;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也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投身社区服务,丰富文化体验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把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书本上的抽象教条,或是流于摇头晃脑与浅尝辄止。要动员中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内化于心,增强自觉奉行能力。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心灵,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要开展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与课堂教育教学互为补充。可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做示范;可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载体,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中华青少年传统
青少年发明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