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以西安H高校为例

2016-03-03李昌和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昌和

(西安文理学院 政治学院,西安 710065)



【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以西安H高校为例

李昌和

(西安文理学院 政治学院,西安710065)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作投入不够、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考评机制不够科学以及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对此,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等改革方略,不断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创新意义;现实困境;改革路径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2004年8月26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1]十多年来,各级高校按照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和落实。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显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大举措。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内容,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阵地,是塑造大学生思想灵魂的熔炉。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要求其思想素质高,而且要求其专业技能优,特别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重要作用。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有利于推动反腐斗争的深入发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不够发达,人们的思想境界普遍不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深受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以权谋私,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精神指导下,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窝案,且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不仅对广大干部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而且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反腐决心。要使干部不敢腐败到不能腐败,再到不想腐败,就要做到标本兼治。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不仅能促使大学生成为廉洁清正的后备干部,而且能促使青年学生成为反腐斗争的坚强勇士,有利于推动反腐斗争的深入发展。

再次,有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文化主体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而且需要对国外先进文化的借鉴,更需要文化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一批忠于人民的先进文化工作者。高校是先进文化传播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先进文化主体培养和造就的摇篮,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改革,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文化工作者,塑造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通过广大先进文化工作者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髓,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促使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最后,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品德由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及个人道德意志三因素构成,教师传授道德知识、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能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做和怎样做一个有美德的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继承者不断给予充实、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领袖人物都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智慧对大学生增强道德观念有重大影响。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创新,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智慧,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真谛,对大学生的个人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有重大影响,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起各级高校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大学本科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然而,因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本课题组在西安H高校2012级学生中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4份,回收率95.7%。问卷发放覆盖2012级26个专业,占年级专业总数的83.9%。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显示,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

1.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然而,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是那一级办学哪一级管理的经费投入体制,国家财政主要负责国家主管的院校,重点支持985、211院校建设。随着原国家主管院校下放地方,省级主管院校数量增加,省级财政负担加重,因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限制,一些省属院校获得财政支持有限。西安H高校尽管是省市共建高校,但主要是市级政府财政投入,尽管市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但其经费投入没有形成规范制度,导致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必须面对市场开办热门专业,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相应地挤占了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特别是学校鼓励院系开办新专业,按院系专业数目拨付经费,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收入待遇,其面临的危机感依然没有消除。

2.教师工作投入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者,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有些高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许多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特别是有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上完课后,热衷于在民办院校、电大及培训机构当兼职教师,获取额外收入,没有将过多精力用于钻研教学方法和开展科学研究。加之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有些教师认为投入大量精力备课、讲课,其劳动成果未必被学生认可。特别是学校管理机制严重缺陷,使教师难以严格管理学生,导致学生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本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大学生的互动情况是:经常互动的占17.3%,偶尔互动的占49%,基本不互动的占24.7%,不互动的占9.1%。由此说明,教师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够,需要研究教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然而,我们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孩子中居于竞争优势,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甚至在小学二年级进行奥数训练,孩子的学习负担很重,只能是习惯性被动式地接受。尽管教育界大声呼吁给孩子减负,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中考、高考以分数论胜负,直接导致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还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由监管式的学习模式变为牧羊式的自律模式,他们已经习惯于机械式学习训练方式,缺乏学习主体性,加之自控能力差、学校管理不严、就业压力大等因素,使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本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程度: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占39.2%,一般的占49.7%,反感的6.1占%;大学生已看过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情况是:看过很多(10本以上)的占7.7%,看过一些(5—10本)的占12.9%,很少看(2—5本)占23.2%,几乎没看过(2本以下)的占43.9%,从未看过的占11.7%。

4.考评机制不够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检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必然体现在其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尽管各级高校按照统一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因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有其特点,其考评方式各具特色。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考评主要是考评教师和考评学生。对教师考评由学科专家、同行教师、学生负责,督导专家主要负责教师职称评审、青年教师考核、教学评优、专项评估等教学水平评价,同行教师开展相互听课评教活动,教师任课班级学生评价任课教师。因学校督导(教授专家)聘用数量有限,评教覆盖面小,难以做到学科专家评价学科教师,使教师难以得到真正督导提高。教师之间相互不愿揭短,导致同行评教流于形式。因不同专业学生程度不同,对教师授课效果认识不同,评教信息缺乏客观公正性。对学生考评主要是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及社会实践考核,闭卷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开卷考试运用原理能力差,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不明显。本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行开卷考试,认为利远大于弊和利大于弊的占42.5%,利弊均等的占44.3%,弊大于利和弊远大于利的占13.2%。显然,期末考试的闭卷、开卷各有利弊,需要深入研究。

5.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然而,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加之有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薄弱,学生管理工作不扎实,学校管理手段方式落后,考评机制不科学,使得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本课题组调查显示:第一,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认知程度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认为需要理想和信念的占90.2%,但在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分歧较大,39.4%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导思想,21.1%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到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21.4%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不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影响,17.9%人说不清楚。第二,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前途来看,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过时的占46.5%,过时的占11.5%,有点过时的占25.6%,未表态的占16.4%;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占60.8%,一般的占33.8%,不看好的占5.4%。第三,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上的态度及其对所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感觉度来看,对待课程态度:认真听讲的占27.4%,有时认真听讲的占42.2%,做别的工作和科目的占13.8%,有时逃课的占15%,经常逃课的1.6占%;对课程的感觉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41%,一般的占49.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9.2%。

三、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改革的路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主体、经费投入等多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努力实现教育目标整体效能的最大化。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在以下方面着重努力:

1.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教育模式,努力实现教育目标效能的最大化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紧密结合小康社会建设实际和青年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此,应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深化实践教学、加强学业指导、注重专题教育、严格品行考察,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融合、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相统一、课件板书与音响视频相互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立体式教育模式。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多、课时少,且课程本身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教师必须投入巨大精力,在备课、授课、教法上下功夫,将马列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有滋有味的智慧思想,让学生容易理解、愿意接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师通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艺术,深入阐发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形成不同时期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二是深化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院系要给假期社会实践、出外考察等安排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实行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制。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要求大学生在亲身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教师要在社会实践选题、调研问卷设计、调研报告写作、社会实践成果考核等环节层层把关,确保社会实践调查达到应有的效果。学校要对社会实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加强社会实践经费的监督和管理,严防社会实践经费被挪用、截留、挥霍、浪费和贪污。三是加强学业指导。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需要教师给予学业指导。高校应给大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鉴于高校教师少、学生多的实际,院系应至少给大一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学业。对于大学生辩论会、演讲赛、作品创作、节目表演、产品设计、职业规划、课题研究等项目需要教师指导的,学校要选派专业性强的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负责相关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注重专题教育。学校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党团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模范报告会、先进事迹宣讲会等专题教育活动,用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染和熏陶大学生,使其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在青年中起模范表率作用。五、严格品行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主体,要通过多种渠道考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任课教师着重考察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对出勤率高、课堂状态好、发言积极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迟到、缺席、违纪、不诚信等差生惩罚,考核结果计入平时成绩。辅导员、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其先进事迹和不良行为做好记录,将其思想品德表现作为入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力争定期向班级同学公布,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促使大学生优良道德养成。

2.改革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体制,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经费投入比例

一些学校领导过分追求办学经济效益,将学校经费投入热门专业,严重挤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经费。对此,应建立政府、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模式。建议党和国家出台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政策、法规,从全国教育经费总额中划拨一定比例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设立财政专项账户,由中央财政划拨到全国各级高校。中央政府负责国家主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省级政府负责辖区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同时,国务院出台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法规,明确规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人均费用标准、政府投入标准、学校配套标准以及经费使用范围等具体条款。凡是未按规定标准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院校,取消当年国家财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资助资格,并追究高校主管领导的责任。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保障政策法规执行,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状况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同等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酬不低于专业课课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学业指导、专题教育等。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监管,严禁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等。学校应号召大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赢得社会各界捐助。

3.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提高工资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目前现行高校教师工资体系不够科学,工资待遇低,主要表现在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收入远低于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绩效工资收入,且有些高校奖励补贴不能按月发放。对此,应将蛋糕分配权和蛋糕享受权实质性分开,政府主管部门掌控和监管高校奖励补贴发放,提高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份额。同时,要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条件,要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二是给教师创造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管理人员要给教师提供高效服务。学校教务部门要相对集中安排教师的课程,要给教师留有更多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学校、院系应尽量让教师少开会、开短会,不要占用教师过多时间,严禁教师调课开会。三是给教师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称评审上要一视同仁,甚至要给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政策倾斜,坚决打破不公平竞争限制,要给每个教师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要人为地制造不公平机制。高校在制定评职晋升政策时,要注意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严禁政策朝令夕改、因人制定规则。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要公开、透明、民主、公平,加强竞争过程、竞争结果的监督,确保教师职称评审公平公正。四是表彰奖励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要制定年终考核、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评选实施细则,不论是年度考核、优秀教师评选,还是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的评选都应突出教师的教学科研业绩,不能论资排辈和轮流坐庄,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五是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和参加学术交流。学校要投入必要经费,积极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高校做访问学者,参加短期业务培训,委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校要重视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就要从传统的单一的被动式教育模式转为现代的多样的主动式教育模式。现代的多样的主动式教育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纯理论讲授,将理论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配以音响视频,采取现代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变成通俗易懂、有滋有味的思想智慧传播,增强课程教育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在教法上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归纳法、演绎法、启发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师生的双向互动性。推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议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明确哪些内容需要理论讲授,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基本概念、逻辑体系等需要教师讲授,基本原理运用需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的讲授,教师必须以讲授为主,而知识小结等可采取发问式、启发式等具体互动方法。二是根据教学过程选择合适手段。在上课开始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可将上次课程内容通过3~5个问题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举手抢答,教师给予点评,并对回答问题正确者加分奖励,计入平时成绩。在课堂教学进行到收尾阶段,学生普遍比较疲劳,可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发言精彩者给予加分奖励,计入平时成绩。三是根据课程特点提出规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上课时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写、用脑想的“四用听课法”。具体地讲,用眼看是学生要看教师表情、教学课件、教材、板书,要随着教师教学活动变化而变化;用耳听是专心听老师的讲课内容、教学音响、同学发言等;用手写是将经典例子、名言、关键词等记录下来,将教材重要观点圈画或标注;用脑想是用头脑思考、想问题。四是根据学习状态利用肢体语言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状态好的学生,教师要记在心里,及时将其记录;对于学习状态差的学生,如睡觉、违纪、做杂事等要及时提醒和劝阻。对学生劝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停止讲课、用眼看、打手势、站在面前讲课等,让其明白教师的意图。五是提高教师的课堂表演艺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幽默的语言,偶尔说句方言,高唱一首歌曲,朗诵一首诗词,表演一段戏曲,都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上课要根据授课内容调整语速语调,将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等运用恰到好处,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5.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模式,完善其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多元化综合性考评体系,其主要侧重于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考核。一是课堂教学质量考评。针对专家评教覆盖面小、同行评教流于形式、学生评教缺乏客观公正性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学校督导聘任机制,尽量在督导队伍中吸收马列主义教授专家,尽量做到学科专家评价学科教师。改革同行教师评价方式,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改进为主要内容,重在相互学习提高,坚决杜绝不听课而随意给同行打分的现象。学生评教要客观公正,就要在不同班级抽出不同类型学生,特别是在选择学生时要抽取经常上课的学生。要坚持学科督导专家评价为主、教师和学生评价为辅的原则,在评教分数和等级划分上要突出学科专家的计分比例。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要合理划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值比例,命题不能降低题量和难度,要达到国家有关课程标准要求。要深入研究开卷、闭卷考试的利弊,针对不同专业灵活运通。任课教师给出学生平时成绩要有考核依据,其重在考察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二是实践教学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既要考核社会实践成果质量,又要考核社会实践过程,首先考核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社会实践,要求其将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填写在有关表格中,要有社会实践单位填写意见和加盖公章。其次考核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要求学生写出调研报告,凡是没有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在网上下载拼凑的材料,社会实践考核按不合格处理。再次评阅教师要严格把关。教师评阅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要给出评语结论,按照优秀、良好、中等、不合格档次划分等级或百分制分数给出成绩,给分要有理有据,宽严适度。三是注重大学生品行考察。教育主体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专题教育、品行考察时,应采取奖惩手段,对学业任务完成出色、专题教育效果明显、思想表现优良的大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学业任务完成差、专题教育效果差、品德表现差的大学生给予惩处。如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任务、不诚信行为、严重违纪行为等要给予严肃处理。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明白做一个有美德的人会得到许多益处,通过先进人物的模范行为影响大学生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及怎样做一个有美德的人。言教、身教、榜样等教育往往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奖惩手段,通过奖励促使大学生做一个有美德的人,通过惩戒促使大学生抑制不良习惯,最终促使大学生优良道德养成。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A1).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责任编辑朱小琴]

The Predicament and Outlet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at College —Taking H College as a Sample

LI Chang-he

(ScholofPoliticalScience,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Promoting reform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mode at colle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llusion to the troubles in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at college of inadequate financial support, teachers’ insufficient energy, students’ lack of interest, unscientific assessment system, and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iciency, countermeasures have to be taken such as establish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reforming ca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form, perfec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enhancing effectiveness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at college.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mode;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on; predicament; outlet

2015-11-01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改革研究(SGH140784)。

李昌和(1965—),男,陕西山阳人,西安文理学院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G641

A

1008-777X(2016)03-0100-06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