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年贵竹传异事 应说阳明旧草堂
——王阳明在黔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探析

2016-03-03刘凤霞

关键词:遗迹阳明王阳明

刘凤霞

(贵州大学 阳明学院,贵阳 550025)



【经济学研究】

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王阳明在黔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探析

刘凤霞

(贵州大学 阳明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乃明代心学大儒王阳明谪居之地,在这里曾发生震动思想界的“龙场悟道”。可以说贵州是阳明思想孕育的发祥地,与明代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流布、传承存在紧密的地缘关系。着力探讨王阳明在黔遗迹之保存、保护及开发和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彰显王阳明对贵州的文化贡献,促进阳明文化在贵州的传播和承继。

王阳明;贵州;遗迹保护;旅游开发现状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贬谪至贵州,由此贵州历史上产生了震惊思想界的“龙场悟道”,在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文学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入黔时,王阳明从黔东南平溪卫经镇远、施秉、黄平、凯里、福泉,又至贵定、龙里、贵阳;正德五年(1510),王阳明经朝廷拔擢为江西庐陵知县,赴赣任职时也是从这条线路离开贵州的。阳明在黔游览名胜,题写诗文,着力讲学,留下“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精粹的同时,贵州省地面遗存也保留了很多阳明谪居贵州时所遗留的历史文化遗迹,可以说贵州是阳明思想孕育的发祥地,与明代阳明心学思想的发展、流布、传承存在紧密的地缘关系。本文依据相关历史传记文献、地方史志及学者撰述,对王阳明在贵阳生活、讲学的踪迹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对贵州保护阳明文化资源、开发阳明文化旅游战略提出建议。

一、贵州境内王阳明遗存遗迹述略

地面遗存方面,主要有王阳明进出龙场沿线所留古迹,有玉屏县(平溪卫)钟鼓洞、平溪馆,镇远旅邸,黄平县(兴隆卫)飞云崖,凯里市苗侗风情,福泉市(平越卫)七盘岭;谪居龙场时在修文所留遗迹,有草庵,玩易窝,龙冈山阳明洞、阳明手植侧柏,龙冈书院、王文成公祠、何陋轩、宾阳堂、君子亭,三人坟,天生桥、木阁山,龙场驿、谷里驿、金鸡驿、陆广驿等古驿站;在省会贵阳所留遗存遗迹,如文明书院,栖霞山来仙洞,扶风山阳明祠,南庵、小西湖、白云堂、南霁云祠,太子桥、二桥、三桥,万卷楼等;还有黔西县灵博山之象祠,龙里雪道等;除此之外,王阳明在贵州所收弟子所建的生活讲学之所也应纳入大范围的阳明遗存遗迹中,如正学书院、阳明书院、贵阳南明河鱼矶的栖云亭、清平的学孔书院、山甫书院、学孔精舍、黄平的草亭书院、思南的为仁书院、中和书院、都匀的鹤楼书院、南皋书院、麻江的静晖寺等,以及王门诸弟子生活、游历、题咏之地,这些遗迹多分布在贵阳、凯里、福泉、余庆、镇宁、思南、都匀、麻江、盘县等地。

文献资料方面,王阳明在黔创作诗歌、文章等均收入《王阳明在黔诗文集》,另有部分书法遗墨以及后人的碑刻仿书,散见于龙场的阳明洞、王文成公祠及扶风山阳明祠、贵州省博物馆,这些拓片或影印材料都存于《贵阳阳明祠、阳明洞碑刻拓片集》中。[1]

二、王阳明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

贵州省对境内王阳明地面遗迹的保护工作已有30年历史。阳明文化资源中的阳明祠早在1982年就被市政府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三人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市仙人洞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贵州政协委员组成的文物考察队伍就形成了《关于贵州省文物的调查报告》,其中涉及阳明遗迹多种。1995年10月,阳明祠又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阳明遗存遗迹如阳明洞、三人坟在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决议。1997年,贵州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贵州旅游文史系列丛书”首批十卷出版发行。到了2006年,国家文物局又把贵阳扶风山阳明祠、仙人洞及修文县的阳明洞、玩易窝都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对阳明遗存相关文物进行大力保护的同时,贵州省还着力开发阳明文化相关旅游资源。修文县从1999年开始,共举办了四届“国际阳明文化节”系列活动,重点修复了王阳明在龙场谪居的石洞遗迹——阳明洞、玩易窝,部分建筑遗迹——君子亭、何陋轩、宾阳堂,以及阳明在修文的讲学之所——龙冈书院(王文成公祠)。后来又在原遗址基础上不断修葺、增配,新建了王阳明纪念馆,规划设计修建了阳明园、龙冈广场、王学圣地大型牌坊,并修建了阳明大道、增设阳明宾馆等旅游配套措施,计划把修文县建成以“阳明文化”为核心,集“文化、康体休闲、生态”三大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中心和黔中生态文化旅游中心。与此同时,贵阳市政府也投入巨资,恢复本地部分阳明文化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市民休闲娱乐、感受阳明的文化游览胜地。如先后多次改造扶风山风景区,将南庵恢复为翠微园,整修了南霁云祠。除此之外,贵阳市还依托当地自然风貌,打造一批贵州生态与阳明文化共同得到彰显的旅游景点。如思南中和山、兴义阳明洞、贵阳仙人洞等。贵州境内的其他县市也有所作为,如黔西县委、县政府在1996年6月举办象祠文化研讨会,并恢复了阳明文化旅游景观——象祠。

除了地面遗迹的修复,贵州还开展了一系列以阳明精神为内核的文化活动。如率先成立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并在各大高校设立多个王阳明研究机构,出版“阳明学研究丛书”、拍摄电视专题片《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和《龙冈悟道》等剧本。迄今已由各级政府牵头举办开展了多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将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纳入“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大力弘扬“阳明学”这一优秀的思想文化。

就旅游文化资源分布来看,贵阳市和修文县是贵州境内阳明文化景观相对集中的地方。总体上看,贵州各地域相关部门均树立了相对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念,即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寓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来,以文物保护促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经济发展。这有利于摸清贵州文化资源的状况,有利于塑造和宣传贵州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

三、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虽然贵州省的阳明文化资源因举世闻名的“龙场悟道”而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开发优势,但在贵州省经济发展和交通情况的制约下,贵州丰富的阳明文化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经笔者调查,认为贵州目前的阳明文化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一)阳明文化旅游缺乏整体参与性

目前阳明文化的旅游开发多以历史遗存遗迹的保护为基础,基本停留在文物保护和景点的恢复与修葺上,对历史文化资源本身的文化内涵缺少深入挖掘,在对阳明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就没有展示出贵州省独有的阳明文化思想品格和“龙场悟道”“知行合一”等本该蕴含丰富深刻的哲学文化内涵。大多数市民在历史文化遗迹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有很多阳明文化遗迹亟待抢救保护和深度挖掘,甚至保护不利,很多民众对此表现出社会群体的淡漠意识。

(二)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

目前,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开发所展示的景观景点整体水平不高,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不必说急需改善的路面、路况,就连基本的的交通、住宿、娱乐、餐饮等旅游服务都处于杂乱不一的局面,缺少与阳明文化旅游的整体设计和设施匹配。另外,各景观景点零星分散,至今仍未形成一条足以带动全局、影响大、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线路。还有一些景点和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如道路、宾馆、饭店、购物场所等)缺乏相应的接待能力,难以满足旅客吃、住、玩、乐的全方位旅游消费需求。阳明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人员,只具有带团经验,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讲解内容深度不够,无法宣传阳明文化的内涵。

(三)旅游产品开发欠缺

现已开发的阳明文化旅游景观产生的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阳明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和体现都不够。贵州省的旅游产品多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比较粗放,缺乏个性和独特文化的互动性。从事旅游规划和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员未及时更新观念,缺乏与节庆文化、村寨文化、茅台酒文化、遵义红色文化、黄果树瀑布等自然生态旅游文化的联合开发,旅游形式和产品设计因循守旧,缺乏突破和创新。阳明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缺乏专业设计人员,缺乏专业指导,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很少或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亦没有深入挖掘旅游产品应该凝聚的文化价值,以致现有阳明旅游文化产品种类繁杂,品位低端,缺少突出的精品。

(四)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不够

囿于地理环境限制,目前的阳明文化旅游缺少深度挖掘与开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阳明谪黔诗文里涉及的阳明文化遗迹或题句、碑刻,很大一部分留在了古驿道的大山深处,这就加大了开发利用的难度,不利于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建立。另一方面,部分县域政府和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对阳明文化内涵缺少正确认识,在开发过程中,任意改变、改造原有遗迹,一定程度上对原有遗迹造成了破坏。现代文化旅游业要求,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应该首先保证与原有文化内涵的协调一致,进而再注重经济效益的追求。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作法明显违背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

四、策略与建议

目前贵阳(修文)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王学崇拜者的瞻仰之地,而且有可能使贵州和贵阳获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顶皇冠。那么,贵州的旅游文化产业应该如何打好“阳明”牌呢?针对上文所论的存在问题,笔者拟提以下建议:

(一)高点谋划,科学规划布局

阳明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无疑具备其独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贵州省宣传、旅游、文化部门要着力开拓其延展性、实用性,将文物的静态呈现变为动态的文化旅游,通过高点谋划,科学规划,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全面展现贵州阳明文化遗存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依照“区域相近、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重点景区、精品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准确宣传阳明文化内涵的品牌旅行社,推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另一方面,打造以贵阳和修文为中心的“阳明文化旅游”品牌示范区,构建立体化现代服务体系,并以贵州原有的旅游品牌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茅台酒文化、红色遵义文化等为依托,加快贵州城市旅游群落建设,以尽快打通与云南、四川、湖南等相邻省份的旅游线路,发展西南地区“大旅游、大格局”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健全旅游交通循环系统

目前,贵州省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应在完成自然资源旅游向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战略转向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以建立健全贵州省的旅游交通循环系统。具体而言,应尽快建设现代化交通枢纽,加强以交通、信息、城镇为基本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数据、生态农业等代表性新产业,形成旅游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体为:重点建设旅游区间的主要公路干线和城镇与旅游区的交通干线,开设机场、火车站、码头、长途汽车通往旅游区的停车港,设计合理的文化旅游专线;科学规划与周边省份连接的高速公路、铁道线路,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自驾车旅游对交通设施的需求;[2]加大旅游区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扩建一批重点旅游县、乡、村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完成与景区线路匹配的医疗、卫生、加油站、休息区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专区沿线道路的绿化和景观园林建设。

(三)加快阳明文化品牌的塑造

好概念才有好品牌,要努力打造阳明文化旅游品牌,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执行方案。首先通过强势的专题策划旅游宣传活动,如开展新闻发布会、旅游推介交易会、国际阳明文化学术研讨会,制作电视纪录片,编印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宣传书籍,打造旅游文化研究及实践团队等重要举措,大力开发阳明文化旅游品牌,尤其注重对日本、韩国等阳明学思想渗透较广的国家地区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其次,应着力加快阳明文化与贵州原有优势资源的融合性,打造贵州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在凸显贵州本省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丰富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层次,如与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服饰等结合起来,在对阳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注重阳明心学现代价值的宣传,将资源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需要的旅游产品,让阳明文化旅游达到“神与物游、思与境偕”的完美境界。

(四)将贵州优势资源与阳明文化有机结合

把阳明文化和贵州旅游开发,进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把握准文化的内涵发展,寻求一个利益的平衡点,变文物旅游为文化旅游。整合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将贵州的优势资源统一整合,转化为旅游文化的强势支撑,把贵州省打造为“民族风情之乡”“高原山地文化之城”“阳明文化旅游之乡”“红色革命之圣地”;打造民族风情+避暑之都+阳明文化巡游+红色革命历史追溯+喀斯特地貌+中药材、农产品多位一体的旅游新卖点,让游客在游览古朴的少数民族村寨时,不仅感受到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欣赏独特的喀斯特山川地貌,还要融入到黔中的阳明文化体验中来,将山地文化、民俗文化、阳明文化内涵内化到黔中文化环境的构建之中,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之旅。

(五)加强阳明历史文化遗存及其保护的宣传

要转变观念,把阳明文化资源渗透到市民观念中,让广大贵州人民都知道王阳明,了解阳明,提升民众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软实力。让黔中人民意识到阳明文化在本省留存的独特价值,意识到“龙场悟道”为代表的阳明文化资源的巨大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让他们感受到贵州阳明学文化遗存遗迹的珍贵,并为阳明心学由贵州发端而感到骄傲,以此增强广大群众对阳明文化的保护及承传意识。可以充分利用《阳明全集》《贵州府志》等丰富文献资料,为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服务。如对其中所记载的阳明谪黔交游、黔中王门后学分布、书院遗迹、阳明谪黔诗文等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和深入研究,并通过现代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及宣传,为本省旅游文化部门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实证资料。同时,为保证规划制定的合理、科学,应整合本省及国内的阳明学研究专家参与到本省阳明文化旅游开发政策的制定中来,做好参谋工作。

进入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当代旅游资源重点已从自然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500年前王阳明已经在《夜宿汪氏园》诗中为贵阳写好了广告词:“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当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对王阳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当政府清晰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向,对贵州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将阳明遗迹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阳明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必将为贵州旅游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1]张克伟,王阳明浙省遗迹论考[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七辑,2014:201-235.

[2]王路平.阳明文化与贵州旅游: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透视与开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46-375.

[责任编辑石晓博]

WANG Yang-ming’s Amazing 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in his Old Cottage in Guilin—WANG Yang-ming’s Work in Historical Sites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LIU Feng-xia

(YangmingSchool,Guiyang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Guizhou, the original place of Yangming philisophy, has close geographical associ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ANG Ming philosophy in Ming Dynasty. An analysis of WANG Yang-ming’s work in historical sites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dicates WANG Yang-ming’s great contribution to Guizhou culture.

WANG Yang-ming; Guizhou; historical sites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2015-12-2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贵州阳明学文化遗存研究(JD2014001)阶段性成果。

刘凤霞(1981—),女,山东青州人,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

F590.8

A

1008-777X(2016)03-0081-04

猜你喜欢

遗迹阳明王阳明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