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和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异同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2016-03-03王军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熊彼特企业家马克思

王军磊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马克思和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异同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王军磊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创新思想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阐述,但真正第一个系统提出创新理论的却是熊彼特。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关于创新的论述没有以体系性章节的形式出现,但是却散落于其所有著作当中。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马克思和熊彼特关于创新的思想,进而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位经济学家创新思想的异同,最后得出两位经济学家创新思想对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 熊彼特 创新

一、马克思与熊彼特创新思想概述

1.马克思创新思想概述

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马克思论述创新思想的三种基本形式,在马克思看来,创新的主体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人,是现实的人有目的的作用于客体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获取新成果的过程。创新活动体现了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

(1)创新的本质:现实的人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创新活动是比一般性实践活动更为高级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种高级主要表现在创新不仅是对已有认识的运用,更是对客观事物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也有阐述道,创新活动是一种复杂劳动,相比于简单劳动而言,单位时间内它创造的社会价值要更大。创新不仅表现为物质的创新,也表现为精神和社会关系的创新。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创新者、生产者本质力量的运用,都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2)创新的基本形式: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在马克思看来,创新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它的本质仍然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创新的形式是与基本实践活动相对应的。马克思将基本的实践活动概括为三类,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但三者并不是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前提的。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创新的基本形式概括为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熊彼特创新思想概述

熊彼特在论述创新思想的时候非常强调企业家的素质技能,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和资本家是不同的。“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就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企业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组合的结果。熊彼特认为创新的方式包括下列5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熊彼特还从创新的角度重新解释了资本,他认为资本不是具体生产要素的加总,而是把资本作为企业家实现创新的且随时可以提用的支付手段。熊彼特过分的强调了企业家对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他看来,企业家唯一的职能就是创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作用,而创新又只能有企业家进行,所以,熊彼特把企业家看成了资本主义的“灵魂”。在熊彼特论述创新思想的时候虽然也提到了生产技术革新的重要作用,但他的论述是在完全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抽象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

二、马克思与熊彼特创新思想的比较

1.相似之处

(1)关于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进行的创新活动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就是用生产要素来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主要是新的生产方法或者说技术个性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创新可以使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新的经济结构得以产生。

在社会发展中马克思十分强调生产力的作用,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由此可见,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马克思和熊彼特共同强调的。

(2)关于经济周期

马克思和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都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的原因,创新的发生使得经济走向繁荣,创新的衰落使得经济走向衰退和萧条,创新的再次出现使得经济复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当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固定资本的更新能够暂时摆脱危机,是经济复苏和高涨的物质条件,但是又为下一次危机形成了物质基础。尽管熊彼特和马克思两人对经济周期的起始阶段界定不同,但两人对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是相似的。

2.相异指出

(1)创新主体

马克思和熊彼特关于创新主体的界定是不同的,马克思对创新主体范围的界定比熊彼特要广。熊彼特认为创新只能由企业家来进行,只有企业家有这个能力和资格,他所指的企业家不仅包括一般的工业企业家,还包括金融方面的企业家以及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有关人员。马克思也肯定企业家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虽然在他那个时代企业家的作用还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但马克思认为创新不仅仅只能由企业家进行,他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除了企业家之外至少还包括工人。

(2)创新模式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基本模式,三种模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具有必然性。熊彼特虽然也涉及到了马克思的创新模式,但他却否认三者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否认联系的必然性。在熊彼特看来,“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就是创新,他虽然也提到了技术创新,但他真正关注的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不是技术本身的发展。

(3)创新的目标

马克思和熊彼特在论述创新的目标是都提到了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更为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他把人的发展作为创新的根本目标。尽管熊彼特也提到人的发展,但主要是指企业家。在对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上,马克思不仅看到了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它的消极作用,而熊彼特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只看到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促进作用,这是对创新目标理解存在差异导致的结果。

三、马克思、熊彼特创新思想对今天的启示

1.技术创新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

汽车的发明、计算机的应用等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纵观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雾霾)的治理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将科学技术创新摆在第一位,促进我国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我国经济增速重新回到高速的轨道上来。

2.推进制度创新,为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表现在经济上,就是长期以来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和出口需求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表现在社会政治方面,就是权力寻租活动猖撅 、腐败蔓延、贫富分化,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口益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缺陷,健全和完善这些制度便成为当前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制度创新的目的是为经济和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因此,制度创新首先要做到的是健全科技创新制度,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革除束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3.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

在创新的两个目标中马克思更为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然而在熊彼特那里,经济发展是创新的主要目标,虽然他也提到人的发展,但与马克思不同,他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家的发展。我们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家还包括广大的劳动者。创新活动的价值就是在于它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先决条件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结论

创新是高级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力,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健全和完善我国制度和体制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3-84,117,83

[2]刘红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J].湖南大学,2011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73页、2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姚开建,经济学说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332-333

[5]汪澄清,马克思与熊彼特创新思想之比较[J].借鉴与创新,2001,03,006

王军磊 (1990.08.15--),汉族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专业: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经济。

猜你喜欢

熊彼特企业家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浅析熊彼特之创新理论
熊彼特学术思想的影响路径探析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