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视角的中学体育课堂构建
2016-03-03江苏省兴化市城东初级中学张兆杰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初级中学 张兆杰
生活化教育视角的中学体育课堂构建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初级中学 张兆杰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从学生的兴趣本身和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出发,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为中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生活化教育 中学体育 课堂构建
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永不言弃、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和坚毅的本质的培养,忽略了体育能给人带来娱乐、休闲的功能。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将一些生活化的东西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使体育教学更具有生活色彩和娱乐性。体育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从学生的兴趣本身和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出发,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为中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立足中学体育生活化基本原则
中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有:
1.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这是开展任何体育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又要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性多。也就是说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多个目标指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3.紧跟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活。
4.操作难度系数适中。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器材、设备等,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选择那些使用范围比较广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5.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既达到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二、优化中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教授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方法和技巧。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且体育本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构建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是发展的必然性,以生活化的体育教育教学为基础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层次划分为基础性、提高性、转型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体育教学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不同。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划分,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中学体育生活化教学措施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挖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从传统的传授模式中脱离出来,更好地展现自我。课堂实践中体育教学措施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展视野贴近生活。
中学体育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中学生的发展要求,通过开展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社会化生活的了解,丰富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和教学资源,从而使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接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更好的领悟生活的意义。
2.创建和谐关系。
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中,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扮演着倾听者,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讲述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好的学习,使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不同感悟和想法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近距离的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具有自主性,更加自信。除此之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临场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方法,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加强情感体验。
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更多的是从教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体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忽略的情况。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的固有教学思想,从传统的示范性教学转换成以生活化为主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体会生活的乐趣,从传统的教育中解脱出来,注重中学生人格的塑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老师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自主性更大。
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使其挖掘自身潜能,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以期达到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拥有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