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6-03-03潘超伟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修昔底中美两国

潘超伟



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潘超伟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国际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外交关系。近代以来传统大国关系可谓血雨腥风,鲜有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案例出现。2013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关系有着深刻历史内涵。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要增进互信、减少误判,建立两国信任基础,消除战略猜疑,同时必须管控双方存在的分歧,不断扩大共识,打造中美命运共同体,从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增进互信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不打领带”的中美元首“庄园会晤”,成为首位到访安纳伯格庄园的“非盟国”国家元首,一时间世界为之惊叹!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良好的周边环境,为中国的崛起赢得宝贵时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成为中美“庄园会晤”的最大亮点,同时也为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修昔底德陷阱”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一)“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源于古希腊,是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他在描述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斯巴达的一场战争时提出崛起国与守成大国战争无法避免。他认为,雅典实力的不断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扩张行动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由于恐惧和缺乏沟通导致误判出现,最终引起两国大规模战争,战争持续30余年,两国均遭毁灭。传统大国关系的表现往往是无法走出“修昔底德陷阱”。近代以来“修昔底德陷阱”不止一次的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崛起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经历了腥风血雨的争夺战,酿成了极其严重的历史灾难,貌似这一陷阱成为了无法破解的魔咒。例如开始于19世纪末英国和德国的竞争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体现出崛起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无法协调的利益争夺,最终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修昔底德陷阱”最近一次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是苏联和美国的竞争,依然没有走出传统大国崛起的老路,两国的冷战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可以说纵观人类历史,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所建立和维持的传统大国关系往往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最终因相互猜忌和缺乏互信引发误判导致战争。

自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大国崛起往往导致与既有霸权国的战争。因此,中国崛起必将威胁美国的霸权统治以及中美为争夺领导地位的战争而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言论和观点在美国有很大市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不断的追求权力和利益,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通过人性不可能解决安全问题,因而,愈来愈强大的崛起国必将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引发战争。在建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方面美国深受现实主义学派的影响。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必将引发与美国的权力争夺,“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有很大市场,美国对崛起中的中国保持高度的警惕。美国著名现实主义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就认为,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不可避免地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变为军事上的硬实力,以取得支配地位和实现安全,这些行为会招致霸权国产生焦虑和反制压力。

(二)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与内涵

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相区别,是新兴崛起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1]。”其实在2012年5月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方曾经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但是美国基于自身因素没有予以回应,直到2013年习近平与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之后,美国朝野才越来越多的回应了中方的提法与建议。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中美应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表现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至此,新型大国关系完整地得到了阐述。此后,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以及北京APEC会议期间同奥巴马都谈及了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议题,特别是在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习近平和奥巴马在中南海举行了“瀛台会谈”,这一非正式会谈增进了两国互信,减小了双方分歧,扩大了共识,对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主要的内涵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首先,“不冲突、不对抗”。中美做战略伙伴而不是彼此的对手和敌人,通过对话、协商而非对抗、冲突解决问题,这是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最基本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在总量上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力的快速提升,逐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给中美双边关系带来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此后,有关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的言论越来越多,继而引发“中国威胁论”持续升级,美国认为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必将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损害美国的利益。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6 708亿元[2],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60%,进一步刺激了美国主张对华强硬的政客。面对美国疑虑,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曾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消除双方所有矛盾分歧,而是确保合作始终大于竞争[3]”。中国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称霸世界,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

其次,是“相互尊重”,即“双方要尊重各自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4]。”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没有出现一个类似中美这样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关系,“前人没有做过,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历史留给我们的都是对抗、冲突、战争[5]”。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就是相互尊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在台湾、西藏等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等方面拥有自身核心利益,这些都必须得到美国的认同,这也是当前中美关系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症结所在。中国尊重美国推进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谈判协定(TPP),这一谈判是一种更高水平和更高准入的一种贸易规则,代表了未来全球贸易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不必非要认为美国推行TPP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围堵中国、压制中国。同时美国也必须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上予以尊重,唯此才能实现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第三,“互利共赢”。所谓“互利共赢”就是“中美双方都能从交往合作中受益受惠,不能是单方受惠,更不应搞利益最大化。如果一方利益最大化,另一方势必就会最小化,合作就难以为继[6]”,互利共赢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的所在。当前中美两国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互为双方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 980.7亿美元。经济领域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繁荣与发展符合自身利益、双方为“共赢”而非“零和”关系。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

(一)增进互信 减少误判

部分中美两国专家学者从现实主义、零和博弈等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关系,认为中国崛起必然挑战美国地位以及由美国领导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进而通过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来对中国进行“平衡”与“遏制”。部分学者过度高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对金融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影响看的过于严重,忽视美国实力的韧性;还有一些学者从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出发,认为中美两国不可能和平共处,会出现“零和博弈”关系。因而唯有增进互信才能减少误判,从而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信任基础。

在今后一段时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一点无论承认与否这都是事实。美国的经济发展活力、市场贸易规则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在时间上依然是遥遥领先于中国。在外交关系方面,美国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很难想象今后一段时期在世界某个局部热点问题上美国态度无足轻重,今后美国在解决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粮食安全等问题上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崛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美国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必须维护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美国关系发生恶化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美两国建交近40年的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看,维护中美两国和平友好关系对中国更有利。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中国必须努力证明自己的崛起不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美国国际地位。首先,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更要有所作为,发挥在解决国际争端、核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同美国的合作,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其次,面对美国在外交上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不应过分解读。必须承认的是二战之后在亚太地区公共物品需求中美国一直是安全和经济的供应国,只是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之后中国逐步在经济上取代美国,成为亚太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导致在亚太地区出现所谓“二元格局”,即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TPP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经济领域的核心,中国不应过度理解为这是对中国的经济围堵。必须认识到,这一贸易规则体现出的高水平、严规则代表了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同时,“美方也应以实际行动向中方表明尊重中方维护主权的举动,认识到中方的和平发展战略不会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7]”,认识到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上的坚定态度,不在这些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与冲突。

(二)管控分歧 扩大共识

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摩擦与分歧。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求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寻求和不断扩大共识,有效处理摩擦和解决分歧。只有双方共同努力,“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避免落下,“奥巴马总统在习主席访美期间重申一个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强调美中两国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表示相信双方有能力管控分歧[8]。”

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南海问题、民主人权等方面存在分歧。长期以来,美方指责中国利用网络攻击美国国家安全、窃取美国商业机密等行为,这一分歧严重阻碍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同奥巴马总统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包括双方同意加强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协查和信息分享;各自政府都不从事或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探讨推动制定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和热线电话。”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符合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网络安全达成共识,表明两国高层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两国有意管控分歧,扩大共识,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良好愿望。

南海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另一个严重分歧点。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的正常交往,使得中国周边环境发生剧烈恶化,也造成了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的不断出现,给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在南海问题上美国认为必须保证南海地区航行自由与通过协商和平解决海洋领土争端。中国则主张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基础之上,通过与有关争议方之间坚持通过对话管控争议,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安宁,坚持尊重和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真正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同时中国也认为“南海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9]”。面对南海问题的严重分歧,两国必须进行有效管控,扩大共识。习近平指出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双方都支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支持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美国著名战略家、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认为,南海问题不应成为美中关系的“中心问题”,而只能属于“次要问题”。

民主人权问题是中美之间存在的又一分歧,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阻碍。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经常有美国议员政客借此批评中国的民主和人权,指责中国不尊重人权,缺乏民主,无端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国政府往往表达严重不满和强烈抗议。民主和人权也是中国人民和政府不断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曾指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美两国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存在广泛共识,民主和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同时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

(三)开放包容 打造命运共同体

中美两国要相互尊重和包容各自的价值追求和发展道路选择,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首先,美国应当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路选择,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必须与自己国情相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美国应当尊重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其次,中国必须继续坚持以“开放”理念为指导,继续坚持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中国机遇。习近平曾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10]。”最后,在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存在广泛共识,中美两国应当在全球性问题上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国民经济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中美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目前中美互为第一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中美之间贸易额超过5 000亿美元,国际政治理论认为“一国的进出口额越大,对他国的依赖越深[11]”,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与发展,相互依赖性也将不断提高。同时中美两国经贸的深化与发展对两国民众都已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国民众从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中不断获益,也会间接影响两国政府的政策和外交行为,有利于中美两国管控分歧,进而使影响两国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在外交领域发挥的作用将会不断降低,因为“一国越是依赖于其他国家,它对别国的权力就越小,他就必须更多地考虑其政策对获取国外供给和市场的影响,因为这将关系到它的国计民生[12]”。因此,必须继续加强与深化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扩大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共识,从而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经济基础,打造中美两国经济命运共同体。

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加强中美文化互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当前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可谓百花齐放,各层次交流繁荣发展。中国长期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国,每年超过10万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来华留学生每年也将近2万人。两国在教育、科研等文化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中美两国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减小相互猜忌,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

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存在着广泛共识。例如:朝鲜核问题、叙利亚问题、气候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美国的参与;中国也应该利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在解决局部冲突问题上的话语权,不断扩大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全球性问题需要中美合作来共同应对,同时应当注意到中国在处理与朝鲜、古巴、叙利亚等国外交活动中应力求避免过度刺激美国;同时美国在处理与韩国、日本等国关系时也应合理照顾中国的关切,尊重中国的感受。

三结论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更符合中美双方的长远利益要求。这一关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兼顾中国的核心利益与美国的国家利益,避免中美两国重走传统大国关系老路,从而破解“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需要中美双方共同推动建立,携手并进,唯有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好敏感问题,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当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美两国从经济贸易到人文民间交流再到共同处理国际问题,可以说共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十分广阔。只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十分光明!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08.

[2]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国家统计局,2016-02-29.

[3]崔天凯.推动构建中美新型人国关系[J].求是,2014(10):60.

[4]张新平,杨荣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14(7):59-66+68.

[5]倪世雄.漫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7.

[6]张建.试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国际关系研究,2013,(03):62-71.

[7]刘文祥,杨小勇.破解“修昔底德陷阱”魔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25+148.

[8]韩显阳.习主席访美有效管控中美分歧[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007/c40531-27667802.html.2015-10-07.

[9]王毅谈南海问题: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8/c_1118264663.htm.2016-03-08.

[10]开可,卢冠琼.习近平亮出五大锦囊带领中国跨越三大陷阱[EB/OL].http://sd.ifeng. com/a/ 2016 0407/4434851_0.shtml.2016-04-07.

[11][12](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1.

(责任编辑 李俊芬)

Breaking Down Thucydides's Trap to Build the New Model of Sino-US relations

PAN Chao-we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China)

The new model of Sino-US relations is the only one power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few traditional power relations broke out of the "Thucydide trap". Xi Jinping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of power relations "no conflict, no confrontation, mutual respec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 in 2013.This relationship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building the new model of Sino-US relations must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reduce misjudgment, then building trust between two countries and eliminate strategic mistrust; in the meantime, both sides must control the differences and expand both consensus, so as to create a community of destiny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o-US relations; a new model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 enhance mutual trust

D822.371.2

B

1008—6129(2016)06—0080—05

2016—09—27

潘超伟(1992—),河南商丘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修昔底中美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2019年中美贸易战时间轴
修昔底德啊,你真该遭雷劈!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中美贸易战火在即,光伏能否摆脱“修昔底德陷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大考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