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分析

2016-03-03王小英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名胜区风景景区

贾 盾,王小英



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分析

贾 盾,王小英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 龙门景区伊河管理站,河南 洛阳 4710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了吸引游客,各大风景名胜区纷纷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但成效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因此带来有关水环境问题日益彰显,发人深省。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景区水资源、如何全面规范景区水环境在风景名胜区的深度开发中尤显重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国内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现状,提出了目前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利用的全方位措施,最后做出区域性强制水环境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合理利用

随着国家假日办制定国庆、春节黄金周及传统节日小长假的推出,我国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旅游业对GDP的拉动作用,各著名景区游人如织,但也是人满为患让人喜忧参半,由此而引发各大风景名胜区纷纷深度开发,而成效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因此带来有关水环境问题日益彰显,发人深省。基于唯物辩证的观点,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若利用过度则会破坏景区原有的自然环境,无形当中贬低其特有的景观价值;而若畏手畏脚、维持现状,则难成气候、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景区水资源、如何全面规范景区水环境在风景名胜区的深度开发中尤显重要。

一、国内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现状

(一)重生产生活类用水,轻景观环境方面用水

很多风景区在开发中往往目光短浅,只着眼于局部利益,缺乏顾全大局、整体的观念。在水资源利用当中,就难免顾此失彼、内忧外患。开发者往往局限于眼前利益,不惜血本截流景观泉水与溪水,修建水池、水库截水、储水,满足于景区内宾馆饭店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需要,如此作为短期效益固然喜人,但相比景区长远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1]。伴随着一幕幕小桥流水的失落、一幅幅赏心悦目流动风景的陷落,景区风景的憧憬在游客心目之中荡然无存,逐渐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无论对经营者还是观赏者皆是一个无可挽留的、巨大的遗憾。

(二)重传统水资源利用,轻新型水资源开发

目前国内风景名胜区所致力开发的无外乎传统意义的地下水、山泉水、河谷溪流等类的水资源。而对雨水与中水的开发利用皆是纸上谈兵,可谓凤毛麟角了。对丰富广茂的雨水可利用的只是简单冲洗和绿化功能,经过收集之后排入就近水体,此举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且在浪费雨水的同时无形当中造成优质水资源污染。洗涤后的废水等连同污水一并排出,不但增加污水的处理量,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无谓浪费[2]。

(三)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

所谓合理利用水资源重在节约与保护,否则会遭“天谴”、遭受大自然惩罚。敦煌莫高窟属沙漠型式类盆地绿洲,在绿洲区广袤分布湖泊与湿地,整体水量丰富,且地下水仅限于0.5-5米之间。自1968年,喀什、敦煌市动手打井提水,规模逐年扩大,这种超常规的开采导致每年地下水以1米的速度骤降,造成众多湿地痛失,甚至于享誉世界的月牙泉同样面临干涸绝迹的尴尬境地。

(四)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思维简单,往往以景区开发为经济依托,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客观造成景观的过度开发,一幕幕不堪入目的景象令人忧心忡忡。昔日清澈洁净的水体不见了,演变而来的是湍湍的浊流。目前风景区的水环境污染基本来源于景区建设和旅游客流的污染,如景区修路建设中将泥石、植被等推进水中,必定会造成一定程度水环境污染,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径流方式的改变[3];部分旅游者的公共道德与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乱扔垃圾,造成景区水面垃圾成片、气味难闻,成为景观中大的败笔;尤其一些景区经营中的旅馆、饭店生活污水乱排、污物未处理乱放,导致景区水环境污染严重,令人堪忧。

(五)景区规划中对水环境的保护利用过于简单

对水环境保护利用往往是规划完全遵从总体布局。园林规划作为景区整体规划中的龙头,被寄予众望。而环境保护与利用只是象征式、辅助式的束之高阁,经营者观念上通常以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介于从属的地位。这种观念意识的不到位,导致规划人员主观上麻木不仁,行动中轻视甚至忽视水环境的保护开发规划,被动、机械地配置景区相应的给水与排水设施,另外,简单套用城市的污水处理方式,极易造成规划流于形式[4]。因此水治理在规划上必须考虑讲究,必须甄别地域、环境做出系统可行性判断。通观国内现有的技术方法,难于脱离污水集中收集再送二级污水处理的单一模式,此种方案与现有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置模式等同无二。而此种排水模式为何难以在风景区实施,其原因在于景区的设施相对分散,投资过高,但投资效益更不尽人意,很难为风景区所接受。

二、基于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全方位措施

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与利用一般是通过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措施来付之实施的。

(一)宣传教育的手段

以宣传教育的手段首先打牢人的思想基础,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作为一种长期的行为规范必须长抓不懈,而不是临时突击短期行为所能达到的,不能奢望立竿见影短期效果的。在既有的建筑供水条件下,其用水的时间、用水的次数、用水幅度及用水的方式取决于个体用水习惯,而要改变用水习惯,必须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变其用水行为,逐渐达到倡导节约用水的实质目的。

(二)经济处置的手段

所谓经济处置手段,即以资金运作形式来影响、左右被调控者的处置行为,进而达到保护好水环境的目的。传统观念普遍以为水是上天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多用少在于个人愿望。应该看到水作为一种资源尤其经济的属性,处置水资源与水环境这类问题也相应要按市场机制予以运作。我们对水环境的生态环境与经济价值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全面确立价值观念,制定出合理到位的水环境价格,依托价格杠杆的调控进一步控管人们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排污收费机制,规范排污收费。本着“谁管理,谁保护”、“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采取不同的价值比重,分别对景区内居民、工业、宾馆等用户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与排污费,也可通过门票附加方式予以收取,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变[5]。

(三)行政规范的手段

水环境作为公共资源,政府是全民利益代表,无论从当代人切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上着眼,都负有保护与利用水环境的责任义务。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而行政手段能够全面顺利得以实施,自上而下必须配套统一、完善的景区水环境保护和利用运行机制,结束目前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多头领导、职能重叠的现状。在这方面洛阳市政府做得很到位,在充分应用行政的手段对龙门石窟水环境保护中,注重保护政策与景区发展政策以及整体经济政策紧密结合,工作成效显著。

(四)技术创新服务的手段

要着力于节水设备的推广使用。长期以来传统所使用的卫生洁具,不仅用水量大,而且漏水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浪费较大。据不完全估计,国内老式便器拥有量仍在亿套以上[6]。老式水龙头采用螺旋控制阀芯,所调节水量进程慢,难免造成部分水无辜流失;旧式淋浴器调温过程整个是水浪费的过程,大量的水在悄然流逝。目前节水市场上早已出现恒温型淋浴器,可事先设置温度,通过记忆合金适时调节水温,可瞬间回复设定温度;而节水型水龙头则采用90度式陶瓷阀芯,改变了螺旋型水量调节慢的缺陷,达到了即开即用的效能。

相当时期内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而旅游公厕却没有得到必要的改观,“脏、乱、差”问题屡有发生。在景区游览沿线,尤其关键景点和服务区附近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厕,这些公厕大多远离生活区,其给排水完全独立,导致问题愈加突出,因此景区落实独立公厕规划刻不容缓。景区内给水、排水条件较好的公厕可采用冲水式马桶。这种公厕必须注意的是要根据其排水条件和环境条件及时跟进污水处理模式,使其满足游客需要的基础上又不破坏周边环境,其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这方面河南洛阳的5A级景区龙门石窟风景区做的比较到位。对排污设施结合实际分别采用一体化地埋式成套处理设备;条件不允许的建设沼气化粪池;条件好的将其污水统一收集到已有的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没有供水条件的则采用新型无水公厕,为景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5年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表彰。

三、区域性强制水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地域广阔,从黑龙江(寒温带)到南海群岛(临近赤道)纬度纵跨接近50度;从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连绵雪峰到水域密布的东海之滨,其间海拔相差8 000余米。如此广阔的地域和错综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相差迥异的气候条件构建了不同类型、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区。其水环境保护与利用上除共性之外,各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采取区域性强制水环境保护与利用,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意义非凡,前景客观。

一是岩溶类型景区,此类景区如贵州织金洞、云南阿卢古洞等[7]。一般讲岩溶景区通常水资源较为丰富,而生态比较脆弱。其原因在于地表地下多呈双层或多重地质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成土条件较差、水资源易漏失、水土多为分离、土壤较为贫瘠、地质灾害多发与污染易发等,由此可见对此类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重在地质的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只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必须根据溶洞类水溶性特征切实把控其水湿的演替状况和演变规律实时跟进保护。

二是湿地类型景区,此类风景区如扎龙保护区等,对外界人为干扰敏感性最强,因此一定要重视湿地环境对周边河流及地下水补供的彼此互动关系,一定要慎重。如龙门石窟景区的伊河橡胶坝工程。基于科学的角度,通常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石窟的保护。原本伊河是季节河,断流期长达半年之久。但随着水坝的建成,龙门石窟景区周边水域加宽,空气湿度加大,造成文物风化加快。为此景区研究所与气象部门专门设置风力与空气湿度监控设施,随时掌控相关数据变化,全面加强有效监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是湖泊类型景区,此类景区有新疆的博斯腾湖、四川的泸沽湖等。此类景区水环境保护与利用应重在防范水体的富营养化上。因湖泊类水体接触较多的氮、磷等类营养物质,易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类生物形成异常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缺失,导致湖泊整体水质恶变,并加速其老化,进而促使整体生态系统与水功能相应遭受阻碍与破坏。主要防范措施:其一沿湖截治,将污水截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二引水冲湖,定时加注新鲜水用以稀释逐渐置换富养水。如杭州市在西湖沿岸铺设10公里截流管道,引入钱塘江水每日可达30万吨,促使西湖水体的更换率剧增一倍以上,西湖透明度自30厘米的基线迅速提升至60厘米,赋予西湖生态美的新景观[8,9]。

纵观世界,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绝对脱离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所包容的不仅仅是自然界赐予的山川与河流、湖泊与沟壑,也包容了人类文明创造的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前者是生态环境重要载体,后者则是历史文明所演绎的文化遗产。而旅游业要形成可持续发展必须付诸上述要素的保护,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区域文化的保护。而保护景区水环境的主要目的,即是保持景区生态系统良性的循环。鉴于此,我们必须确立防重于治的观念意识,防患于未然、解决问题于萌芽当中。既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西方国家老路;又要杜绝“边污染边治理”——景区疲于应付的惯用手法。保护不是摒弃发展利用不是过度开发。唯有积极地进取发展,才能实施更有效的保护,才能实现更有价值的利用。基于唯物辩证的观点,旅游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理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综合利用是动力源泉,尤其于开发中寻求生态保护与发展之路,才是经济与环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四、结语

本文系统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具体剖析了保护景区水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区水环境既有利于保持景区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又可以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2]傅文伟.论我国旅游开发与环境管理[J].经济地理,1994(1):79-81.

[3]吴长年,凌虹,罗逸群等.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6):9-12.

[4]张凯华.黄山——世界遗产还是世界遗憾?[EB/OL].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02 /25/ content_5111260.htm. 2002-02-25.

[5]罗世荣,吴家华.建设法规理论与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293.

[6]刘昌明,何希吾等.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19.

[7]阿龙,傅巢.云南保山景区水质不容破坏[N].云南日报,2002-01-11.

[8]林豫松.中国环境保护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00:9.

[9]陈及霖.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3):96-101.

(责任编辑 吕玉英)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of Scenic Spot

JIA Dun,WANG Xiao-ying

(Yihe River Management Station of Longmen Scenic Spot, Administration of Longmen Grottoes Tourism Zone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uoyang , Henan 471023,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living quality, great development on tourism industry has been made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compete for more tourists, almost all the famous scenic spots have been overdeveloped, while the outcome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expectation, especially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sues concerned become remarkable increasingly.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ow to appropriately utilize and protect the water resource in scenic area and how to pla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scenic area wholly dur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scenic area. In this paper, the states of the art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sues for domestic scenic area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and utilize water environment of scenic areas. Finally, prospects for sustainability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scenic area are made.

scenic spo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ational utilization

X321

A

1008—6129(2016)06—0068—04

2016—09—09

贾盾(1981—),河南新安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名胜区风景景区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