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杜甫的形象

2016-03-03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形象杜甫

孙 小 青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杜甫的形象

孙 小 青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通过对唐五代笔记小说杜甫生平事迹的梳理和阐释,在这些小说中的形象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杜甫,而不是被后人高高捧在天上不染尘世的圣人形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杜甫的印象和评价。这些颇有文学影响力的笔记小说对杜甫或褒或贬的评价都是推动杜甫被世人所认识、理解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唐五代笔记小说;杜甫;形象

中唐时期,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对后世杜甫评论影响至深,该墓志铭后被《旧唐书》[1]67所收用。除了正史中记载的关于杜甫的形象之外,自唐以来传奇小说体裁的兴起,文人墨客也通过笔记小说来描述关于杜甫的故事。唐五代小说中涉及杜甫故事的作品约有三十多则,孟棨的《本事诗》、郑处诲的《明皇杂录》、康骈的《剧谈录》、张怀瑾的《画断》、王定保的《唐摭言》、高彦休的《唐阙史》、何光远的 《鉴诫录》、韦绚的《刘宾客佳话录》、李肇的《唐国史补》、范摅的《云溪友议》、冯贽的《云仙杂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郑綮的《开天传信记》、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等等。这些笔记小说从正面或侧面讲述了杜甫生平事迹以及奇闻轶事,虽然故事有摘抄也有重复,但还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杜甫形象的窗户。

一、杜甫形象探究

(一)羁旅形象

孟棨的《本事诗》 (高逸第三)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 、王定保 《唐摭言》(卷十二) 都有这样一则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曰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据李白和杜甫之间的诗作往来,可以推断出两人关系非浅。若这真的是李白所作,那也定当是朋友之间的调侃并无孟棨所认为“盖讥其拘束也”[2]47。戏赠诗中“瘦”和“苦”两字已经明确点明了杜甫的外貌和神情特点,无论是生活太清苦还是作诗太苦吟,也无论是对杜甫的调笑还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在李白的眼中杜甫是一个瘦弱穷困书生形象。特别是这一“瘦”字,便是全诗最关键也是诗中涉及杜甫形象的点睛之字,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杜甫孤独漂泊孑然一身的羁旅画面。又如《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丈夫穷困,导致妻子寒酸相接待客人,客人看不过去,叫自己夫人送饰品帮杜甫装点门面。这描绘出他是一位不善逢迎权贵,不懂官场生存之道,拙于钻营的耿直清贫的官僚形象,同时也能看出杜甫结交的朋友对他都悉心照顾没有因为他仕途不顺家境贫穷而肆意嘲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侧面也可以见出杜甫的性格和他所结交的朋友一样不趋炎附势不仗势欺人。

(二)小市民形象

再则“杜甫在蜀,日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笼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养之粗者。”“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3]25这两则短小的故事详细到杜甫的日常生活及言行举止更加方便我们对杜甫人物形象的阐释和分析。在故事里杜甫没有学者的温文尔雅,没有文人骚客的洒脱与逍遥,也没有仕人的深重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没有诗圣的光环。他此刻仅仅是一位为生存而操劳忙碌上街买菜的小市民,更令人难堪与心疼的是那无异于乞讨的景象。笔记小说的受众比一般的诗歌要更广泛更深入底层一些,当那些每天都要为吃饱穿暖发愁的落魄文人或平民百姓看到这一相似人生相似遭遇的杜甫时恐怕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同情这位身遭不幸的诗人。

(三)狂放真实形象

在唐五代小说描写杜甫的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则是杜甫《醉酒骂严武》。最早的严武欲杀杜甫之信息来自李肇《唐国史补》其中有一段“严武少以强俊知名,蜀中做衙,杜甫袒跣登其机案,武爱其才,终不害。”[4]178在之后的流传过程中还有其他各种版本,但大致情节都相差无几,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其基本的情节大致是杜甫 “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出自《唐摭言》。通过对比可以明显发现稍后于《唐国史补》的笔记小说中严武与杜甫的矛盾是愈演愈烈,故事的真实性也许降低了,但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却更加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调动读者的感官情绪,使得杜甫的另一面的性格也更加鲜明。

杜甫的一生坎坷崎岖、跌荡起伏、失意落魄,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其性格还是温文尔雅、敬遵礼教、固执保守,断不会像李白那样狂放不羁,行事乖张。即使有更狂妄的豪言壮语却也只是表现了内心的旷达,如他《狂夫》诗句里的“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而非肢体的张狂。杜甫嗜酒如命也为这则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正所谓喝酒人胆大,酒精引发了杜甫平时压抑的性格。因此在此则故事里每个版本虽各有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故事前提都是杜甫酒醉后。在这则故事里,杜甫酒醉失态,“袒跣”、“登武床”、“瞪视”,都刻画出杜甫粗鲁而豪放的动作倒更像是一个潇洒不拘礼节的侠客,在这样的场景下使杜甫的形象贴近生活。同时态度傲慢,言辞无礼活脱的表现出杜甫失意落魄寄人篱下时那种压抑无处发泄的情绪。

这样杜甫的形象更具有真实感,他拥有我们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游侠的壮志豪情的形象,那会不会也有不那么光彩的小人形象呢?无论多亲密的俩人之间都会有间隙,严武本性弑杀暴躁,杜甫对外界事物又敏感异于常人,两人虽相交甚厚*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武与杜世旧,待遇甚隆”。,但性格迥异总会有摩擦。再者寄人篱下的杜甫一直被生活的局促所折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壮志未酬的苦闷“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同谷七歌》其七),有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往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人强烈的不满日益累积着,终有一天在他的酒后失言中如江河决堤那样喷发出来,那么此处对于杜甫酒后对严武的无礼之态及轻蔑之词像是个酒鬼兼伪君子的形象。

后人广泛流传杜甫的“牛肉白酒死法”都是来自晚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但其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严重,其中关于杜甫死因的记载见于《明皇杂录补遗》:“杜甫风后飘寓湘潭间,旅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集中犹有《赠聂耒阳诗》也。”[5]4“白酒牛肉”死因说,因缺乏史料,现今已很难考证出他的真假,却不影响此说的流传,作为杜甫的奇闻异事也未尝不可。短短的一段话概括的不仅是之前所提到的潦倒落魄的生活,更是一种很戏剧性的人生收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这样的人生场景也只有他自己的诗句才可以贴切的形容吧。老年迟暮的杜甫却并没有真正的停酒杯,嗜酒的他又岂肯放弃这牛肉配白酒的“奢侈生活”。但这样的结局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他可以战死沙场,或者身处乱党宁死不屈,可以为国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可以寿终正寝或久病成疾,死于旅途。但偏偏却是给后人留下一个这么狼狈不堪的死法,这让人怎么能不痛呼惜哉!“牛肉白酒”与“严武欲杀杜甫”的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有性格缺陷却又不缺真实性的杜甫形象。

(四)神仙形象

古人普遍向往神仙生活,往往都喜欢给那些声名远播的人安排一些神仙下凡的故事,如李白太白金星下凡,杜甫自然也不例外。相传为五代后唐冯贽所作的《云仙散录》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杜甫少年时期的神话:《文览》曰:杜甫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峨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隶,天使汝下謫,为唐诗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陇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身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入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6]78文星,亦称文曲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由此可知唐五代人还是给予了杜甫很高的文学地位。“为唐诗文章海”一句说明了杜甫诗歌对唐朝及其五代的文坛都有很大的文学影响,就像大海一样波及范围广,涉及面宽,惠及人数多。小说中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详细而具体,作者试图增加它的可信性使我们相信杜甫是一位文采斐然的仙人形象。而结局“文而不贵”又试图给诗人在世时作品不受重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具有神秘神话色彩的文星下凡故事是后人对于杜甫生前得不到提拔重用死后便给他安排一个升天掌管文运功名的美好结局。

二、唐五代笔记小说对杜甫形象的影响

唐五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文人之间学杜、尊杜的风气颇为盛行,并在不知不觉中继承和发扬杜诗的传统,因此杜甫的影响力也渐渐深入文坛。随着杜甫及其诗歌的广泛传播,唐五代不少文人开始搜集与整理有关杜甫的生平事迹及一切相关他的轶事,目的也是为了后人更加地深刻全面的了解他。关于他的故事唐五代笔记小说对杜甫的形象设计并未落入一味抬高的俗套,而是紧紧的扣住他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刻画。小说因为取材的不同,塑造的杜甫也是多面的。作者笔下的杜甫有失意落魄的文人形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儒家士大夫模样,有政治两袖清风的廉洁官员形象,有为生存辗转奔波的小市民形象,也有乱世浮萍,旅居他乡的流民形象,有嗜酒如命狂放的侠客形象,有忘恩负义的伪善君子形象,有世间无他容身立所而空有一身文华的仙人模样形象。这些散落在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杜甫故事,汇聚成一个真实而又多面的杜甫形象。这些五代笔记小说和故事资料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杜甫,并由此展开多方面的探索,丰富了关于杜甫的研究,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形象对于一个时代对于现今的我们所具有的文学影响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孟啓.本事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版.

[4]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5] 郑处诲.明皇杂录[M].田廷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6] 冯贽.云仙散录[M].张力伟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8.

责任编辑:石长平

On Du Fu’s Image in the Sketchbooks of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SUN Xiao-q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Du Fu as a famous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is held as a flawless image of earthly saint by later generations. Through his life accounts and descriptions in the sketchbooks i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 real image of flesh and blood came to life, which reflects the prevailing impressions and evaluation of people of the times on Du Fu from a side. Whether praise or derogatory evaluation from these Sketchbooks of literary influence made Du Fu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so the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Key words:sketchbooks in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Du Fu; image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062-03

作者简介:孙小青(1991-),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5-02-11

猜你喜欢

形象杜甫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杜甫改诗
绝句
杜甫与五柳鱼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