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与表达

2016-03-03付尧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传统

付尧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510640)

中西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与表达

付尧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510640)

纵观中西方动画电影发展史,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西方动画电影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注重传统元素的运用与表达,创造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但却在近现代发展中遭遇瓶颈。根据近现代中西动画电影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现状,选取动画电影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西动画电影的运用与表达,旨在找出中西动画电影发展的差距,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西动画电影;中国元素;运用与表达

0 引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民间工艺等无不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成特定意象符号、风俗习惯等,如水墨画、传统音乐、中国功夫等蕴藏着中国文化特色,被称之为“中国元素”,曾经在《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牧笛》以及近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动画电影中被发挥到极致。“中国元素”不但成为中国影视、广告、设计、动画电影等领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而且也取得了国际的认可,如近些年梦工厂和迪斯尼等美国著名的动画电影公司所制作的《变形金刚》《蓝精灵》《功夫熊猫》《天才眼镜狗》《花木兰》《疯狂的动物城》等优秀影片中也经常出现中国元素符号,甚至有些影片成功之处就在于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本文选择中西优秀的动画电影作为案例,旨在找出中西动画电影发展的差距,希望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我国动画电影曾经大放异彩,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牧笛》等影片借助京剧、神话故事、篆刻、武术、皮影、水墨画、传统乐器等中国元素符号,生动而有趣地表达出民族气质和精神意蕴。可以说,“中国的动画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民族智慧和独特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基于哲学层次的境界,是西方人梦寐以求的神境……其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图形,形象而深刻地表达关于生命、哲学以及宇宙含义[1]。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荣获了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和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该影片中鱼、虾等造型取材于齐白石的水墨作品,细致的水墨笔调、灵动有趣的线条,使得鱼、虾、水草、青蛙等动画造型仿佛在荧幕上游动起来,充满了灵性和意境之美。《小蝌蚪找妈妈》影片获得成功之后,该制片厂又推出水墨动画电影《牧笛》,不但继续发挥清新的水墨画风,而且突出了民族音乐特色,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笛声悠扬而舒缓,与树林里鸟儿的叫声相辉映,扬琴演奏出流水叮叮咚咚的声音,高胡拉出黄莺清脆的鸣叫……构成一幅田园音乐交响曲。通过水墨画和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表达,该影片自然而然地传达出中国传统美学独特的审美意境,被称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

《大闹天宫》也是一部极具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动画电影,由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张光宇和张正宇两位设计,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如年画、山水画、寺观壁画等传统美术元素以及戏剧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传统美学中的浪漫、夸张、优美等审美意境以及不屈不饶的民族性格。玉皇大帝的柳叶眉、花果山巨灵神的传统脸谱造型、孙悟空造型线条的流畅、色彩对比强烈而生动,这些传统元素综合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中国人追求自由、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的真实写照。影片中采用戏曲锣鼓来渲染打斗的场面,激昂顿挫的音乐背景生动体现出孙悟空的勇敢与灵活。因此该部影片一经亮相,就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国外评论称:“《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形式美感,而且造型艺术方面做到迪斯尼式的美术片达不到效果,该部影片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2]

到后来投资了1 200万元人民币的《宝莲灯》,在动画制作、人物设计等方面亦步亦趋地学习国外方式,为了让影片人物更加地形象,制作方还特意去敦煌、宁夏等地方收集素材,而且还邀请了很多大腕给影片配音、配乐。如果用票房收入来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那么《宝莲灯》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从艺术内涵角度来评判,《宝莲灯》存在很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该部影片只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外壳,却没有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蕴。再到近些年来《熊出没》系列、《喜羊羊》系列、《极地大反攻》《赛尔号》《超能陆战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国产动画电影,虽然用连续剧的方式和商业宣传造势,使得这些动画影片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已经看不到任何艺术美,更看不到民族文化的内涵。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笔者认为是去年较好的国产动画电影,虽然也是模仿美国动画电影的“大题材、大制作”,但是其注重挖掘、表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审美意境,相较于同时期的动画电影有了很大的提升。该部影片以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为背景,结合传统乐器古筝、月琴等营造出山泉般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用北方戏曲中的板胡,营造出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音响以及影片中的皮影戏、人物服饰上的传统花纹图案的运用等都非常到位,如托塔李天王、二郎神、四大天王等武将等运用了饕餮纹,哪吒小臂以及小腿处的忍冬纹,颈部和腰间的莲花纹等纹样重组,鲜明地塑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3]。

可以说,国产动画片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动漫制作效果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当前动画电影呈现出高投入低收益的尴尬局面。但相反,近些年欧美、日本等动画电影却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其成功不仅在于先进动漫技术,而且得益于对本国文化的解读以及对他国优秀文化的吸收,并用丰富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大众。下文将主要分析西方动画电影中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

2 中国传统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与表达,经历从机械植入到融会贯通的发展过程。《花木兰》是美国迪士尼首部中国题材的动画电影,有学者评价说:“《花木兰》虽然具有典型的东方审美的面孔——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以及乌发,但她已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爱国的花木兰,而是融合美国式人物的独立、勇敢、聪明,被塑造个人主义的女英雄形象”[4],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我们看到整部影片为了表现出中国的故事,大量注入中国传统服饰、书法、针灸、长城、烽火台、宫殿等中国元素,但整部影片只模仿出中国人物的“形”并没有传达出中国传统元素“神”,人物线条不够流畅、生动,人物形象也缺失灵动,远远比不上《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电影中造型设计所蕴藏的东方文化的韵味,也就无法得到中国观众普遍的认同。直到后来的美国梦工厂制作发行《功夫熊猫》轰动了中美的电影市场,在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年初又推出了《功夫熊猫3》,使得阿宝成为美国动漫一个品牌。

该部影片以中国功夫为切入点,以水墨画的人物造型设计来展示美国式的幽默,确实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但在“气韵”表达方面还是少了几成功力。据报道,梦工厂美术总监Raymond Zibach先生用了8a的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文化、色彩、面条以及功夫等等[5],才使得《功夫熊猫》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无论是场景、道具、人物、色彩、服装和音乐等有形元素,还是功夫、玄学、善恶、天意等无形元素的运用与表达都抓住中国元素符号的意境。影片以头戴斗笠的江湖侠客的阿宝以及其师父在水上轻松站立的造型呈现在观众眼前,尤其是师父水中站立体现出的仙风道骨的韵味,让观众眼前一亮。伴随着中国传统乐器——笛子的清脆悠长声音将观众思绪带入东方世界之中……。整部片子故事结构、叙事方式类似于中国的武侠片,翡翠宫掌门乌龟大师看中体型肥胖的阿宝具有习武的天资,选取阿宝作为“神龙大侠”,在经历同门冷眼相待到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别人的认可,承担了保家卫国的重任,这一叙事方式也符合中国人的逻辑思维。不仅如此,《功夫熊猫》以墙绿瓦、飞檐斗拱的中国宫殿建筑与自然山水风光为背景,尤其展示中国各种功夫,仙风道骨的乌龟师傅夜练太极、雪豹大龙的点穴神功以及盖世五侠中的娇虎、灵蛇、仙鹤、金猴、螳螂演绎的五禽拳等等。特别是影片中龟师父台词:“心如止水”、“逝者已矣,来者可追”,营造出神秘的东方文化色彩,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儒家传统文化。在第二部中阿宝用太极功夫战胜了沈王爷的军队,领悟到太极“平心静气”的精神境界。此外,整个画面花草、山水、色彩、建筑等等,既传统又唯美,是典型的中国水墨画清新淡雅的风格,而不似美国动画片那么浓烈、奔放。

大家都知道龙是中国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安康、富贵等,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邪恶的代表,但在《花木兰》《蓝精灵》动画电影中都突出了中国的龙文化,尤其是《蓝精灵》蓝爸爸的龙杖、华人开的旧书店中龙的形象以及渲染龙出现的风起云涌的场景,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与审美意境。当然,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最成功莫过于《功夫熊猫》,相比较近些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在本国文化的探究、挖掘、运用、表达等方面却相对欠缺甚至本末倒置,一味地模仿美国大制作、大手笔的制作方式以及先进动画制作技术,最终导致中国动画电影当代尴尬局面。

3 中国动画电影的当代发展

随着多元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代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再将自己锁在一方天地中自由发展,而是要敞开胸怀容纳其他民族文化。因此,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结合,拓展动画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才能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我国早期动画电影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确实创造出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近现代中国动画电影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导致影片缺失艺术性与人文内涵,这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也是中国画创作领域、设计行业的问题。正所谓越具有民族性才越是世界性,中国动画电影、中国画创作等应该反思各个领域中辉煌的发展阶段以及优秀的作品,明白忽略与遗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导致各个艺术领域发展遭致尴尬局面的实际现状。因此,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发展不能抛弃民族文化之根本,应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生动的形象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气韵,而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制作方式、迎合大众娱乐化审美、追求高票房收入,这样才能创造出反映当代审美价值的电影作品。如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学故事,整个故事结构、人物形象设计、性格特征以及画面场景等都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韵味,并且融合美国电影制作方式,大圣一招一式借鉴了好莱坞动片的经典招式,才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其也不失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融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西文化的佳作。

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源泉,但中国动画电影理论研究相对欠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还应该深入研究西方的动画理论,加深对动画本体属性、功能、技法、市场传播、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发展有其客观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时期文艺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总方针,具体要求借助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动画艺术领域,官方进一步明确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向——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受众群体——服务于儿童,艺术目标——用动画形式对儿童进行传统道德、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在总方针的引导下,在国家经济的扶持下,当时中国动画电影大刀阔斧地进行创作,确实创作出一批优秀“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充分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意境与民族性格特征。但这些动画电影过于注重“成教化、美人伦”道德教育,无法真正地展现动画艺术的魅力,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市场经济运营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发展瓶颈。而后随着“进口动画大片强劲的市场表现以及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改变了中国动画片服务于儿童的观影心理,并开启了民族动画重整旗鼓的想象空间,动画的产业化转向成为中国动画人的普遍共识”[5]。如早期的《宝莲灯》动画电影全面借鉴了美、日动画风格以及市场运营方式,从编剧、台词、人物造型、动画设计、场景、音乐、舞蹈等都有美、日动画风格的影子。虽然模仿意味特别重,以至于忽视了传统文化意境的表达,但其拓展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与视觉性,改变了中国动画电影以教化为主的道德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动画电影改革的初步尝试。

近年来《喜羊羊》系列、《熊出没》系列的动画电影,再次突破了传统动画电影生产观念,将动画电影的产业化生产付诸于实践,创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品牌。且不论这些动画电影艺术自身的不足(依旧停留在二维动画设计层面,画面美术设计单调、缺乏之感,人物动作不够灵活、逼真等),但从票房收入来说,可谓开启了当代动画电影产业化运营的新时代,这也是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倡导的动画领域的“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的首次成功。动画电影是一个高投入、慢回报的产业,而动画电影产业化发展、品牌建设是当前动画行业的发展目标,因此需要政府、社会、行业等提供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帮助,打造本土动画电影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功夫熊猫》得益于美术总监花费8 a的时间深入挖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表达形式,才得以呈现出中国传统元素精神意境,再借助好莱坞先进制作形式呈现给大众,是中西合璧的完美典范,几乎让中国人不去关注影片的背景而沉浸在影片带来的娱乐审美中。这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似乎也给中国动画电影当头一棒,美国人以中国元素为主题创作的动画电影,尚且能赢得全世界观众的眼球,而对于深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人有何做不到的呢?

虽然中国动画电影在近现代的发展中走过一些弯路,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将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当前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努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正说明了只有继承、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利用当代先进的电脑科技,借鉴美国动画电影成功之处,拓展影片的受众群,打造老少皆宜的影片,才能使得中国动画电影摆脱尴尬、突破瓶颈、茁壮成长。同时,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也要利用市场经济的营销策略,建设动画品牌形象,打造动画产业链发展。

[1]王文杰.文化视域内中国美术电影的衰微[J].艺术百家,2005(1):95-100.

[2]艾红,胡媛媛.“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析[J].电影文学,2010(6):42-43.

[3]章凯,于晓.传统元素在角色造型上的应用分析——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戏剧之家,2016(5):197-198.

[4]冯东,罗潇潇,丁卓.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85-188.

[5]周晨.文化生态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130-131.

The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Chinese El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ed Film

FU Yao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ed films,Western animated films with Chinese elements as the theme have been developing better and better.Chinese animated films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from the start and create many excellent works,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ion film is not balanced,this paper selects animated film as the research topic,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ed films aiming to find out ga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ed films.It is hop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Chinese and Western animated film;Chinese elements;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J954

A

1673-1891(2016)03-0063-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3.017

2016-05-20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协同创新科研团队(2014KYTD02)。

付尧(198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老传统当传承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