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究

2016-03-03李良彬

关键词:凉山州学校发展

李良彬

(凉山州教育局,四川西昌615000)

凉山州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究

李良彬

(凉山州教育局,四川西昌615000)

通过访谈、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凉山州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发展,但受历史、地理、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发展基础教育的积极性、社会认知度、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主要问题,制约着凉山州基础教育的发展。针对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凉山州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素质

1 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

通过访谈、调查及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凉山州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发展基础教育积极性不高

凉山州基础教育本身就很薄弱,按常理应该齐心协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可是调查发现,方方面面对发展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并不如想象的高。由于素质教育尚未真正落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不存在升学率的问题,抓基础教育看不到成效,故教育行政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中学教育,特别是抓高中教育提高升学率去了。承担基础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接受“普九”培训和新课改培训等一波接一波的教育学习,加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考核指标不如升学率那样明确,导致他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职业懈怠。

1.2社会认知度不高

部分家长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认为“读了书也是回来放牛”,对孩子上不上学没有切身感受。由于基础教育对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如高等教育紧密,因此社会上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总的来讲,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1.3学条件达标率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大凉山彝区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4.11、6.82、14.89 m2,分别比全省平均生均面积少1.72、3.98、1.54 m2。按照全州现有教育规模和国家及四川省办学条件标准概算,全州中小学校舍共计缺口270.78万m2,共需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54.16亿元。同时,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师生日常生活设施简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部分县(市)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超大班额和床位紧缺现象突出,有的学校2~3名学生挤睡一个床位,一些学校最大班额高达140余人。全州仅有寄宿制学校666所,其中民族寄宿制学校430所,在校生52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生活补助的住宿生为23万人。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小学1~3年级学生没有享受寄宿制补助政策,事实上有一半的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单边步行需1~3 h,客观上十分需要寄宿学习。中小学资金缺口大,生均校舍面积不足,实验设备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极大地制约了凉山州基础教育的发展。

1.4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调查发现,凉山州基础教育资源本身不足,同时利用率不高,导致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虽然各个学校在普九期间,陆续建立或扩展了图书室、校园网以及民族文化设施,但进入图书室学习的人并不多,使用校园网辅助学习的情况也不普遍,事实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加剧了基础教育的两极分化。例如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与安宁河五县一市呈明显的“二元”结构,民族聚居县教育发展滞后;县域内、城乡间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西昌城区、各县城镇中心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至今还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并且教育资源利用率更低,实现凉山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1.5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无容讳言,凉山州基础教育的质量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表现在升学率低、流失率和辍学率高,两基巩固率难以提高等,这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众多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彝族学生由于学习汉语比较困难,“很多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而不能学好其它学科,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自动辍学的学生不是少数。”由于现有教师大部分在大学期间受的是应试教育,习惯了应试教育那一套操作评价体系,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状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影响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多而杂,但是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整合不充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是其主要原因。

2.1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国家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在本世纪初就确立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并采取了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以统一人们对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家长还没有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把孩子主动送到学校读书;学校的教育行为还是没有摆脱升学率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没有为了孩子的一切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在把升学率作为政绩,没有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认识不统一,必然影响行动的统一,这也是影响凉山州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原因。

2.2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凉山州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本来基础就差,欠账较多,加之教育经费后期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2014年凉山州投入基础教育的经费还不及发达地区一个县的投入多,面对处处需要花钱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有的学校图书室很漂亮,但没有钱买图书及学习资料;有的学校千方百计建立了校园网,但是无钱接入互联网;有的学校运动场所不够,只能分期分批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少学校想取消大班制、为更多学生提供住宿而苦于条件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拉了后腿,现代教育手段无法跟上,教育质量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2.3基础教育资源整合不充分

调查中发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另一方面确是对有限的资源整合利用不好。随着“普九”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该说凉山州基础教育的条件比原来有了较大的改善,还配备了一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设施。但这些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些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并不高。例如优质资源大多集中在西昌市和安宁河流域,挤兑了边远彝区的教育资源。一些教师不熟悉、不习惯、不接受现代教学手段,还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打天下,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4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提高凉山州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凉山州全体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现实情况是,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代课教师多的问题突出。各县(市)教师数量普遍不够,缺编、空编问题突出,村小及教学点不得不聘用大量代课人员,全州还有代课人员近3 000人。按照国家、四川省现有教师编制标准计算,全州中小学教师编制尚差6 000余人。二是教师队伍难稳定、优质师资缺乏。彝区教师“想转行、想进城、想外调”的想法普遍,优质师资外流较多,招录优秀师范毕业生十分困难,农村学校教师分不进、留不住现象较突出。高学历和骨干教师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适应不了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落后,经费紧张,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反映了凉山州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也是孩子未来的塑造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凉山州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 推进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凉山经济社会大跨越的战略选择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教育强州,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富民强州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凉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3.1.1教育优先发展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当前,凉山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尽管经济总量已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人才培育的基础在教育。凉山要实现赶超发展,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赢得主动和先机,教育和创新是重要支撑。凉山州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探索,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还比较艰巨。只有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州,大力发展教育,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凉山州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2教育优先发展是打赢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凉山州经济发展受困于贫,从客观上讲,全州集中连片特殊贫困的成因多重叠加,但最根本的是群众观念落后、知识匮乏、能力不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必须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通过教育改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依靠知识增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从源头上打破贫困“循环累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教育扶贫作为最根本的扶贫,扎实有效地实施《教育扶贫专项方案》,推进基础教育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集中集聚,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缩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差距,让贫困群众孩子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真正做到“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

3.1.3教育优先发展是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解决“读书难”的政策,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实惠。省委十届六次会议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包括教育在内全方位对凉山州等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制定出台15年免费教育、学前双语教育、教师轮训等惠民措施,这对凉山州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抓得住,就会事半功倍;机遇抓不住,就会错失良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州的重大战略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凉山州能够进入高中、大学学习的学生比例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就要成为凉山州的建设者,基础教育阶段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尤为重要。因此,重视基础教育、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至关重要。

3.2拓宽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基础教育发展经费

3.2.1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以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已经超过GDP的4%。教育经费的大幅度增加,使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从总的来看,投入到基础教育、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还不够多。国家投入是基础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更好地平衡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为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教育投入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凉山州政府要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多方筹措基础教育经费。加强统筹,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支出,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建好每一所学校。各县(市)要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教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逐年提高财政支出比例,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大力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工资及津补贴、学校公用经费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以适应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3.2.2建立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基金

实践证明,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是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设立“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或基金董事会,具体负责基金的管理事务。二是要制定章程和基金管理办法、基金会工作流程,规范基金筹措与使用行为。三是要建立基金使用项目申报审批表,对基金使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进行严格审查后实施。四是要对基金使用进行考核评估,严格监控。项目结束时,要写出“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基金项目使用报告”,对项目使用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以便推广经验及改进问题。五是要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如聘请社会机构进行监管,发布“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年度报告”,公告社会各界,接受监督,确保基金发挥最大效益。

3.2.3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基础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上有大量的闲散资金。可以创新思路,采取多种多样的捐资助学方式,把这些资金聚集起来。如改善一些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布具体项目和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兴趣选择其中的工程作为捐资项目。实力强的可以选择投入较多的大型项目,或者多投入几个项目,实力弱的可以投入一个小项目。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到基础教育学校设立独立资助项目,如资助一项活动、捐赠图书等。校友、家长也可以多人合伙资助一个项目,或者资助一个学生。从而使捐资助学有效地补充基础教育经费。

3.3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3.3.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凉山州基础教育资源不足,所以更需要重视和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基础教育管理实践中,要把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作为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要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兼顾城乡学校的发展,不要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特别是那些欠账太多、条件较差的民族聚居区学校要适当倾斜,使办学条件尽快得到改善,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创新资源管理思路,对基础教育资源进行动态弹性管理。现在的现状是,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壁垒现象较严重。好教师只能在所在学校上课,一些仪器设备分配到哪个学校就是那个学校的,其他学校无法使用。要打破管理壁垒,优秀教师可以在完成本校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他们去其他学校上课,特别是到农村学校去上课;紧缺的仪器设备可以在学校之间共用,如采用时间差原理,当一所学校不用的时候,安排另外一所学校使用。

3.3.2完善基础教育信息网络

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三通两平台”建设,“校校通”是基础,要逐步推进全州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的目标。根据中央精神,各地要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加快实现学校宽带接入。目前,基本实现中心校以上学校的宽带接入,已完成“全州60%以上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的目标,但还要逐步完善与之配套的校园网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质量之基

3.4.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要提高凉山州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除了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外,重点要提高信息化使用效益。建立起国培、省培,与州培、县培互通的教师培训机制,转变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是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二是培训方式多元化,增强培训实际效果;三是培训教师专业化,提升操作指导能力;四是培训环境地方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更多的人熟练掌握信息使用技术。培训可以根据参加人员的职业特点分层次进行,基础教育管理人员,重点学习基础教育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方面的技术;基础教育教师重点学习搜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育经验等与专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学生主要学习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进行补充学习的手段和技术。

要严格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颁发内部信息化水平证书,考核不合格的限期完成;把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与学生的成绩、毕业证等挂钩,增加提升基础教育相关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强制性;要监控基础教育信息网络的使用情况,增强教育信息利用效果。一是广泛动员大家积极使用信息网络,改善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二是针对不同的人员制定信息化考核标准,对每月使用网络的时间、次数等提出基本要求。甚至可以提出弹性要求,每月时间不清零,本月没有完成的时间可以下月补齐,年底再看总的效果。把信息应用的内在主体性与外在强制性结合起来,凉山州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就一定会稳步提升,基础教育效益也会增强。

3.4.2建议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要坚持师德为先,塑造优良师风。始终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大力实施中小学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中小学教育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带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音体美、“双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推动教师专业化、专家化成长。三是加大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交流力度,自今年起安宁河流域六县市教师、校长轮岗交流达要到专任教师的10%,其余县市达到5%。四是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扎根型”本土教师队伍。五是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从严把好教师入口关,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明令禁止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支教任教。

3.4.3搭建四座立交桥,化解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1)建立回乡从教立交桥。凉山州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但毕业后回来的比例很小,回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更少。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他们回乡从教搭建立交桥。继续坚持对少数民族学生降分录取的政策,并与录取学生签订回乡从教协议;凉山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定期到学校去看望他们,让他们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充满信心;对回乡从教的学生给予政策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2)建立地区对口支援立交桥。要主动出击,争取发达地区的支援。如根据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主动到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进行联系,宣传凉山州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进步以及迫切需要的支持。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凉山州教师队伍现状,对需要多少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对口支援的计划性。创新对口支援的方式,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个学期的长期支援,也可以采取一个月的中期支援,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讲座、教师培训等的短期支援。

3)建立校地对口支援立交桥。搭建凉山州校地对口支援立交桥,鼓励西昌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时间可以是一个学期,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搭建省内校地对口支援立交桥,吸引成都市和其他基础教育发展好的地区教师到凉山州传经送宝,促进凉山州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搭建东部发达地区校地对口支援立交桥,让那里的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经验,助推凉山州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4)建立志愿者对口支援立交桥。每年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主动与高等学校取得联系,让学生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到凉山州基础教育学校任教;同时,社会上有不少知识分子,特别是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师都希望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教育管理者要为他们铺路搭桥,有效弥补凉山州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短板。

3.4.4落实相关政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要通过政策导向,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如在工资津贴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兑现,绝不拖欠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在职称评定方面,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地区中、高级职称数量,并向基础教育学校倾斜;在住房方面,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在子女入学读书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与照顾;在看病就医方面,切实解决教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休息休假方面,设立基础教育教师休假制度。

3.5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基础教育发展落到实处

3.5.1加强领导,在基础教育领域主动作为

要把教育作为发展的百年大计来看待,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的领导。要认真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好教育发展规划,把基础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教育强州工作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强州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教育强州的评估、督导和奖惩机制,将建设教育强州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考核,推动建设教育强州各项工作的落实。

3.5.2深入调研,为基础教育排忧解难

政府要主动关心基础教育、支持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的职责,带头深入调研教育事业发展,为教育多办实事,为基础教育学校多解难事。要加强基础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要加强基础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基础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和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学校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市场的整顿力度,为青少年创造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大基础教育学校食品卫生监管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3.5.3创新机制,整合基础教育资源

凉山州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努力激活体制,盘活资源,搞活机制。要着力克服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激发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加快建立推动教育强州建设的长效机制。要着力改善基础教育宏观管理,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整合基础教育资源,盘活现有资产,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3.5.4加强宣传,优化基础教育环境

政府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社会互动,增强基础教育工作与社会、家庭间的互信,为办好教育创造良好环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宣传凉山州基础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宣传基础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基础教育、人人关心基础教育、人人支持基础教育的良好风尚;营造企业以助教为荣、群众以支教为乐的良好基础教育发展环境。

3.5.5完善基础教育发展监督机制

督导检查要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基础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建立政府、督学,人大、政协参与的教育督促检查机制,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对基础教育进行自我反思、自觉反思,并深入查找工作中“不严不实”问题,对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础教育先进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基础教育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州基础教育持续发展。

3.5.6优化基础教育发展法制环境

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还要靠法制。凉山州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优良的教育法治环境。一是要落实好《义务教育法》,让所有适龄儿童“一个不少”地接受法定的基础教育。西双版纳州曾对不愿意送子女入学的50多位家长诉诸法庭,这一举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二是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免试就近入学、阳光招生等政策,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六长”责任制,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普九”成果。

4 结语

总之,只要紧紧围绕“办好全州各族群众满意教育”这一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基础,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控辍保学”为重点,以教育法制为保障,以实施“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为契机,从而促进凉山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释:

①文中数据来源为凉山州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表。

[1]黎昌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28-30.

[2]贺新宇.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0-113.

[3]周锦鹤.论提高凉山州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加强其基础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9-73.

[4]昂根医国.“空村”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以凉山彝族地区为列[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8):110.

[5]王丽娟.凉山州乡土彝语文教材的编译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邓朝军.凉山彝族教育现状及大学生辅学支教的可行性[J].教书育人,2014(2):7-9.

[7]贺新宇,黄远春.均衡发展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问题探微——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8-10.

[8]王雪芹.浅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教育,2015(2):72-73.

[9]邓恩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2-3.

[10]吴明海.要重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J].中小学校长,2015(6):1.

[11]唐德海,梁庆.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2]徐虹.基础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Tactics

LI Liang-bin
(Education Bureau of Liangshan Prefecture,Xichang,Sichuan 615000,China)

The basic education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has reached historic achievements with evidence of interview,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s.While,there exists many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history,geography,nature,economy and so on.The motivation to develop basic educa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is low,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underutilized and the education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tactic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hoping to better promotion the basic education.

Liangshan Prefecture;basic education;teacher quality

G527.71

A

1673-1891(2016)03-0092-06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3.024

2016-05-11

李良彬(1967—),男,四川荣县人,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凉山州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和谐温暖大家庭—四川省凉山州老年大学校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