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兴趣
2016-03-03池丽
池丽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0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有效;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从。古至今流传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一个孩子对事物都有不同的兴趣和喜好,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更愿意去投入去了解,进而也就唤起了孩子们对其探索和研究的欲望与追求。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兴奋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并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每位教师教学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需要。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好语文,具备更为完备的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走向下一次成功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教到不教的转变,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让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引领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发挥语言的运用,以语言的丰厚意义及内涵感染学生,感受独具魅力的语言氛围,切身体会出语言的美韵,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 "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使得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从语文学习的本质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语言这门工具,从而方便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那么,如何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做法。
1.创设情境,巧妙入题,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变得鲜活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呢?
1.1在导课中巧创情境。“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不能平静,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1.2在朗读中感受情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象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环境,就像舞台需要灯光与布景一样。创造气氛,让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1.3在提问中创造情境。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不能触及疑点,那么,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无补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过深,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信心。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很重要。
总之,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前提。
2.丰富内容,开展活动,创造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主要靠直接兴趣指导行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内容组织到语文教学中。如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教师就精心策划,活动前要求同学们记住活动的全过程,观察同学的一言一行和表情。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并进行评议。学生玩得开心,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信念,不断创新,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的热爱语文,我们的教师会更加的钟情于语文,我们未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