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6-03-02娄秋英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入院神经功能量表

娄秋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娄秋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目的 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按照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在入院时及护理1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HAMA及HAMD(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对2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情感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卒中后情感障碍,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急性; 卒中单元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卒中单元模式是针对卒中患者进行组织化管理的综合性治疗模式,且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4年6—12月收治。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中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2组年龄、性别、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病情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康复训练:对入院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3]中的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运动再学习法、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作业疗法、吞咽治疗等作康复训练,并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和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新的康复计划。

2)言语训练: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可使用小学生语文课本内容对患者进行言语训练,先从单音节开始训练,慢慢逐渐到一整句。

3)心理康复:加强和患者及患者的家属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患者的心理予以疏导,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并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

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并定期举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座谈会,讲解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的基本知识,介绍瘫痪的护理技能,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家庭护理。

1.3 观察指标

在入院时及护理1个月后,对比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情感波动情况。

1.4 评价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分标准评定,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生活质量使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4]指数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和HAMD)评价患者的情感波动,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由同一康复医师在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分别进行以上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入院时及护理1个月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入院时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组别n时间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研究组100入院时25.0±5.035.0±10.5护理1个月后8.5±2.080.0±15.5对照组100入院时25.5±6.0∗34.6±11.0∗护理1个月后16.2±6.5#60.2±14.0△

*P>0.05与研究组入院时比较;#P=0.001(t=12.051)与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比较;△P=0.000(t=18.012)与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比较。

2.2 2组入院时及护理1个月后情感波动情况

入院时2组HAMA、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情感波动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n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研究组100入院时24.5±2.026.0±3.5护理1个月后7.0±2.06.0±1.5对照组100入院时25.0±3.0∗27.0±5.0∗护理1个月后15.0±3.0#18.0±4.0△

*P>0.05与研究组入院时比较;#P=0.001(t=13.045)与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比较;△P=0.002(t=10.240)与研究组护理1个月后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有70%~80%的患者因此留下残疾而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实际治疗中如何降低患者致残率,尽可能保留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医学难题[5]。

卒中单元作为脑血管病中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已越来越被临床熟知。它不同于传统的病房管理系统,不仅强调神经功能恢复和影像学上改变,还体现人文关怀[6]。本研究对研究组予以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康复训练、言语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护理方法,不但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的预后。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及情感状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在于欣[7]的研究中,实施卒中管理模式的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为58.87分、心理状态评分为45.19分,而普通组的生活能力评分为42.99分、心理状态评分为60.76分,虽然此评分方式和本文的有所不同,但仍可看出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的患者其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情况均优于普通组,与笔者的结果相似。

总之,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能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促进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卒中后情感障碍。

[1] 陈红斌.脑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2):2157-2159.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25(14):16-1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6):55-57.

[4]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2.

[5] 陈秀花,刘瑞琴.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5):250-251.

[6] 张建英.卒中单元个性化护理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2):109-110.

[7] 于欣,于波,周莉,等.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康复效果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2150-2152.

(责任编辑:罗芳)

2016-09-14

R473.74

A

1009-8194(2016)12-0080-02

10.13764/j.cnki.lcsy.2016.12.033

猜你喜欢

入院神经功能量表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