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03-02张芳,廖萍
张 芳,廖 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 芳,廖 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上肢、下肢肢体功能障碍Ⅲ—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
连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护理质量
有调查[1-2]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对我国国民的危害也日益突出,我国脑卒中患者近700万,致残率高达75%,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为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5~80岁,平均(50.2±5.1)岁;患病时间2~5 d,平均(2.2±0.1)d;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4例。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6~80岁,平均(50.9±5.8)岁;患病时间1~5 d,平均(2.5±0.5)d;合并症:高血压14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4例。排除严重肝肾疾病、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及合并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出现异常立即向医生反馈;每天早上8点定时进行巡房,夜间加强巡视频率;采用面对面讲述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连续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无法接受肢体功能障碍和疾病折磨,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甚至部分患者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治疗配合度低。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心理干预工作。这个过程中要对患者加以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多进行倾诉,与病友多进行交流,实现不良情绪的宣泄;也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存在严重精神症状患者可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同时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予以患者精神鼓励与安慰,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2)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要采用面对面交谈或者自制问卷形式对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理解程度、文化程度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例如面对面讲述、QQ或者微信随访、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等,结合患者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以及护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征兆及时到医院就诊、体位切忌仰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切忌自行服药治疗)、疾病预防措施(做好血压、体质量控制、转变抽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科学进行运动锻炼)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治疗配合度。3)康复训练。患者病情恢复后,护理人员要分阶段、分步骤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首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体位变换以及关节活动的方法,其次进行示范训练,指导患者持续性进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移动、离床、站立、步行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4)饮食护理。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予以鼻胃管喂养;对于意识清醒但是进食存在呛咳患者予以糊状饮食;康复期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营养搭配要平衡,控制钠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FMA运动功能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Ⅰ级为障碍严重;Ⅱ级为障碍明显;Ⅲ级为存在中度障碍;Ⅳ级为障碍轻微。采用3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对照组上肢肢体功能障碍Ⅲ—Ⅳ级6例(17.6%),下肢肢体功能障碍Ⅲ—Ⅳ级7例(20.6%);观察组分别为18例(52.9%)、19例(55.9%)。观察组上肢、下肢肢体功能障碍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随有意识障碍,发病持续时间达24 h或以上。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之一,多数偏瘫患者生活自理困难,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十分必要且有价值,但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3]。
连续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护理措施的制定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特点相适应,同时遵循个性化差异原则,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强;此外该护理方法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尊重患者的内在需求,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护理效果明显[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下肢肢体功能障碍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连续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
[1] 谢荣香,林秋文,曾静,等.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81-82.
[2] 张春兰.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45-246.
[3] 王玉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18-19.
[4] 宗秋梅,高月琴,康小燕,等.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7(1):107-108.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11-20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课題(20155326)
R473.5
A
1009-8194(2016)12-0074-02
10.13764/j.cnki.lcsy.2016.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