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对策思考
2016-03-02张杏
张 杏
(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对策思考
张 杏
(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摘 要: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需提高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及时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在新生入校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帮助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状况及特点,筛查高校新生中的心理高危人员,发现潜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1]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学业上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上,缺乏交往愿望,缺乏社交态度和技巧、人际关系失调;生活上,新生适应问题,自理能力较差,承受挫折能力较弱;情绪上易焦虑;性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对策思考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预防教育
高校辅导员长期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对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高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危机,察觉自我伤害的前兆,对出现自我伤害预兆的同学进行帮助和干预。[2]
2.早期预警
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
学生工作要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制。学生发生异常情况后,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等各级学生骨干应及时向辅导员、院学生工作分管领导报告并寻求支持,在专业组指导下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3.干预措施
高校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干预。首先,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独处;对于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辅导员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生目前情况,及时就医,根据医生诊断及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请假、休学、陪读等相关建议。
4.建立支持体系
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人际氛围。辅导员应经常关心学生,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应真诚地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学院应动员其家长、朋友对学生给予关爱与支持,必要时要求家长来校陪伴学生。
5.后期跟踪
对于曾有过自我伤害危险或实施自我伤害行为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安排班干部、学生骨干、或室友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辅导员在观察心理问题学生日常表现外,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辅导员要定期与心理问题学生谈心,与学生家长或主治医院保持必要的联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恢复的真实情况。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
1.提高认识,掌握方法
高校辅导员要培养不断学习的意识,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和心理素质,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制定适合本学院学生实际的工作方案并实施,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微信、微博或谈心谈话方式,与学生进行个体咨询辅导,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2.联系实际,注重结合
高校辅导员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寝室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朋友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多观察有异常表现的学生,耐心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激发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和存在感,融入群体活动,改善孤僻的个性心理。辅导员在与学生的密切交往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工作效果会事倍功半。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网络、宣传栏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利用“3月雷锋月”、“5.25心理健康节”等组织主题班会,创造适当的场合,积极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关心学生的需要。同时,借重要节日为契机,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鼓励学生学会沟通,促使主动交流,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努力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4.及时总结,常抓不懈
高校辅导员是专职的学生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高水平,及时总结。
大学生存在遗传、教育、环境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遇到重大人生挫折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一,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绝不能敷衍了事,及时跟踪,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反馈心理问题学生在校表现与学习状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
四、高校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反思
辅导员队伍身兼数职,责任重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不断充电,参加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习,真正帮助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
导员,要学会倾听、询问、确认、劝说、转介和陪伴,有效的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心理雾霾,重拾生活信心。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年6月.248-261页.
[2]王传中 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68-73页.
作者简介:
张杏,女,湖北武汉,1989年出生,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