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消费语境下动画电影的生态理想构形
2016-03-02孔慧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合肥238000
孔慧(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合肥 238000)
娱乐消费语境下动画电影的生态理想构形
孔慧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合肥 238000)
面对后工业时代,人们在自然、社会、精神等诸多层面的生态紊乱让生态叙事成为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必然诉求。以娱乐消费语境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动画电影生态叙事过程中的娱乐化表达方式、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碰撞与合并,进一步解读动画生态理想的构建形式。
动画电影;消费语境;生态理想
0 引言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生活基础却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土壤。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语境密切相关,时代语境不仅提供了艺术形式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规约。当前社会是一个娱乐消费至上的时代,娱乐的消费性质使当下精神与社会生态产生某种“紊乱”,并催生了动画电影在生态叙事方面的需求。
1 生态理想内核的趣味化传达
艺术是生活的艺术,任何艺术形式离开其存在的生活情境,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因此任何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作品,不仅要实现内部元素之间的照应与协调,同时还要与时代语境紧密契合。在全民娱乐化、娱乐消费化的时代,动画电影仅依靠深邃的理念传达已经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影片的生态理念传达不能依靠直白的说教,而是需要融入精彩的故事讲述,通过娱乐化的方式予以表达,才能实现创作者、商家与观众的三方共赢。具体而言,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期待,动画电影制作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情境与情感体验等策略,而娱乐化表达形式背后的生态理念内核,则赋予这种娱乐形式某种深邃的“意蕴”,从而达到对生态理想的传达。
显然,世界上并不存在单纯的、超越生活的艺术形式,任何艺术都会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表达某种意识形态,当然单纯的娱乐化的东西也是经不住受众的品评和时代的检验的。在娱乐消费时代,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任何娱乐形式都被打上了商业标签,任何生态意识传达都必然要诉诸商业化的形式。同时,动画电影作为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也为其商业化形式的传达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动画电影相较于其它艺术形式,其娱乐化言说方式可以极为丰富并且意趣盎然,从而有利于生态理念间接与委婉的表达。
从动画电影的结构来看,主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要属戏剧化结构[2]。无论是知名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作品,还是欧洲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作品,大多都是依靠典型的戏剧化模式,讲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然,动画电影也能够利用戏剧化模式以外的结构,取得类似的艺术与商业效果。例如著名动画电影《龙猫》就没有塑造明显的戏剧冲突,而是采用散文化的叙事模式,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中展开故事情节,诠释了人与家庭、社会、自然的高度和谐,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再比如《再见萤火虫》就采用了类似纪实性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对兄妹在战火中的悲惨经历。纪实性的叙事使影片内容平添了许多真实性,从而将战争的罪恶表现得更为真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元化叙事情境是动画电影主题表达所必不可少的审美外形,同时也是娱乐消费语境下观众对影片的重要审美诉求。在当下的动画电影叙事情境中,不仅有《冰河世纪》式的探险刺激,又有《千与千寻》式的魔幻奇观,再辅以其间穿插的亲情、友情与爱情,多元化的叙事情境就成为生态理念的自然表达载体。例如,《飞屋环游记》主要表达的是创作者对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关注与深刻思考,但是影片并没有对此进行直接表述,而是将这种诉求融入冒险以及爱情的追求,通过充满张力的情境凸显影片的生态内涵。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审美的基础,而想象力的铺设与实现则需要虚构,这正好是动画电影的优势所在。可以说,无论正常与否,每一部动画电影都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并且正常的虚构世界与非常的虚构往往在同一部影片中同时存在、相互交织。例如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就既有苏菲的正常虚构世界和移动城堡的非常虚构世界,但是不论何种虚构,都呈现出艺术真实的特征,以其合乎情理性而被观众所接受。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魔幻是娱乐消费语境下动画电影虚构手法的重要道具。一方面,魔幻与神怪虽然是一种虚构,但却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之上的虚构,是一种艺术的真实。因此,这种虚构往往需要和传统神话史诗相照应,必须符合人类通常的认识、情感与信念,而不能主观化地随意操作。另一方面,动画电影中的魔幻情景又赋予创作者发挥想象力的广阔空间,让一切在现实中没有存在合理性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消解观众潜意识中的某些固有观念。例如宫崎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千与千寻》中充满魔法的油屋,《龙猫》中龙猫精灵的各种特异功能,还是《幽灵公主》中麒麟兽用生命换来的绿色,都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伴随着强烈的视听刺激,观众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作者的生态思考。
2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碰撞与融合
动画电影通过意趣盎然的外形获得了娱乐消费语境下观众的欣赏与喜爱,然而这种外形脱离不了商业化包装的本质[3]。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如何把握这种包装的尺度,使动画电影既具有观众易于接受的视听形式,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既能保证影片的商业化成功,又能让思想深度和人文内涵成为所有动画创作者必须面对和谨慎思考的重要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动画创作是倒向商业本性,还是秉承艺术良知,抑或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从艺术性的层面来讲,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作为叙事对象,有助于打破动画电影领域英雄片、爱情片与喜剧片的垄断地位,拓展了影片的题材选择空间和影片的主题视域。一部好的影片需要好的立意,生态题材进入影视动画领域反映了现实生活与动画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着动画电影正以其独特的题材视域从普通影视艺术中分离出来。这不仅说明动画电影创作者在题材创意上的成功,同时也是创作者艺术自觉的具体体现,无论人生的美好与绝境、精彩与悲凉都可以成为这种艺术自觉的关照对象。
在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具有了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的魔力,商业票房也成为动画电影的首要价值。在市场的深刻影响与作用下,商业利润规则与影片本身的艺术规则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当前,商业性已经成为动画电影创作重要目标,一方面在娱乐消费语境下,这种商业性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强烈的视听刺激。另一方面,由于动画电影的商业属性导致了娱乐化成为动画电影自身的需求。动画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因此动画电影创作即使可以抛开商业化,也不得不照顾大众审美趣味以及社会价值观。或者说这是大众艺术所必须遵循的内在文化准则,在影视艺术娱乐转向的背景下,动画电影必须要与这种世俗性的审美要求相契合。
面对大众艺术的商业化与娱乐化,商业性与艺术性已成为影响动画电影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4]。缺乏商业性的艺术性抑或缺乏艺术性的商业性,都难以在现代社会良好传播,而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既能获得票房成功,同时又实现某种生态理念表达的作品,往往需要创作者巧妙地构思和数年的付出,就连对好莱坞商业化操作持否定态度的宫崎骏,也并不否认商业化因素对其动画电影作品传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好莱坞的商业化是以赤裸裸的、直白的方式进行,而宫崎骏则将商业化因素与他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表达巧妙融合罢了。
艺术性与商业性在动画电影创作领域的相互碰撞,造成了动画电影在生态叙事层面的某种让步,但是这种让步并不能简单的视为艺术性让位于商业性。也就是说商业票房并不是这种让步的唯一目的,而适应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也是重要的考虑。因此,当涉及到生态叙事主题时,带有悲剧色彩的沉重色调并不是消费语境下观众所期待的样式,观影对观众来说更是一种娱乐消费行为,所以那种惊险、刺激、搞笑的完美结局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总之,在生态叙事层面上,当前的动画电影普遍面临娱乐化倾向与深度不够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怀疑像宫崎骏这样拥有艺术良知的艺术家,他们对商业化的退让是一种有原则、有策略、有尺度的妥协。与此同时,我们的广大观众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品味,和艺术家的良知相互配合,形成品味高尚的动画电影消费语境。
3 生态理想的交错建构与童话式言说
动画电影的核心价值在于描绘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本原的困顿与反思,而所有的这些困顿并不是来自于自然和社会,而是来自于人类本身[5]。在生态叙事领域中,动画电影更注重的是精神的力量,因为人类在改造自然力量的强大和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精神层面的迷失,而这种迷失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所以,当前动画电影的生态叙事,其本质是一种人类生存理想的建构,这种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着手,一种是从群体着眼。
具体而言,动画电影的生态叙事以个体叙事为主要手段和最终目的,并辅以大场景的叙事环境,以形成小个体与大环境的力量对比。例如《阿凡达》中的主人公杰克与地球环境、《千与千寻》中的千寻与油屋都体现了这一生态叙事上的典型特征。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逐步体现出个人对周围大环境的深刻影响,从而体现出影片生态理想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理想的交错建构。
所有的动画电影作品都是虚拟的生活真实,都是人类通过虚幻境界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其中不仅有想象的光芒、潜意识的爆发,甚至还掺杂着人们的回忆、设想与猜测。因此,动画电影就是创作者利用虚拟影像为观众打造的童话般的梦境,动画技术塑造的细节真实则建立了动画电影所必需的逻辑,从而吸引观众的参与。所以,童话并不是儿童的专属,同时也是成年人的心理隐喻。动画电影的生态理想建构首先表现为生态叙事的童真视角,这种视角并不是儿童视域内现实生活的某一部分,而是对完整生活的全景式展示,这一方面可以将人们在生活中忽视的美好重新呈现出来,同时又可以将成人罪恶与丑陋的另一面进行深刻的揭露。从这一角度来看,动画电影的童真视角可以实现对影片故事情节的无限调度,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透视,引发观众的深刻反思,从而呈现超越年龄界限的精神内涵[6]。
总之,在动画电影的生态叙事,不仅需要儿童的天真与率直,还要展示成人世界的“虚伪”与成人的“狡猾”。利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成人世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认识,只有通过这种认识实现对成人世界的某些常规的否定与反抗,以一种审美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成人走向精神回归。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原本被认为是儿童专属的动画电影,如何得以具有恢弘的气势与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获得广大成年人的推崇与喜爱。
4 结语
总体而言,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视角,体现出在审美与思想方面的双重价值追求的同时,也促使动画创作者和欣赏者积极挖掘电影艺术价值背后的生态理念,推动我们重新认识和反思自己,并向更和谐美好的生存状态前进。
[1]张搴.从当代视觉文化角度谈动画角色形象生产与消费策略[J].电影文学,2011(4):48-49.
[2]吴迎君,刘起,张斌宁,等.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J].当代电影,2010(1):116-133.
[3]周雯,何威,陈晏.2014年中国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电影艺术,2015(2):101-107.
[4]丁宁,石民勇.中国动画的后现代美学叙事转向刍议[J].电影新作,2013(1):69-72+77.
[5]李莹,米高峰.商业动画美学及相关研究[J].电影评介,2012(4):26-27.
[6]赵青.论动画电影的生态叙事策略[D].杭州:浙江大学,2012.
Ecological Ideal Configuration ofAnimated Films in the Context of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KONG Hui
(School ofArt,Chaohu College,Hefei 238000,China)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ra,the multi-layer ecological disorder in nature,society and spirit has made eco-narrative a wise choice in the process of animation film creation.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mainly analyzes the entertaining means of expression,as well as the collision and coexistence among artistry and commercial character in creation.In the end,this paper further interprets the configuration of ecological ideal in animated films.
animated film;the context of consumption;ecological ideal
J954
A
1673-1891(2016)02-0087-03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2.025
2016-04-15
孔慧(1977—),男,安徽淮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