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增值
——以《经济生活》知识结构的建构为例
2016-03-02毕玉让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毕玉让(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让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增值
——以《经济生活》知识结构的建构为例
毕玉让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知识提供一个脚手架,增进学生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力,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增值?教学实践表明:层级法,扩展知识的整体面貌,增加数量值;图示法,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加方法值;表格法,区分知识的不同方面,增加意义值;逻辑法,彰显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增加综合值。这是《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建构的有效方法,借助知识结构变革学生知识学习的被动状态,让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支架,为经济知识的学习增值。
知识结构;增值;经济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学习分为想学、会学与学好(数量与质量),那么课堂学习有如下四种值:一是动力值,即学生想学习的愿望;二是方法值,即学生会学习的方法;三是数量值,即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四是意义值,即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学生对经济知识的学习也有增值的问题,面对理论性强、要点庞杂的学科知识,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为其学习增值呢?教学实践表明:层级法,图示法,表格法,逻辑法。这是《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建构的有效方法,借助知识结构变革学生知识学习的被动状态,让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支架,为经济知识的学习增值。
一、层级法,扩展知识的整体面貌,增加数量值
学科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它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的特点。就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言,要对《经济生活》四个单元共十一课书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自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引导学生通过层级法建构知识结构,即一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围绕课或单元主题,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层层分解,直至扩展出课或单元主题下的所有知识细目。这种化繁为简、层次分明、干支齐全的知识结构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层层深入地将源自一个主题下的知识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各层之间体现隶属和包含关系,便于记忆,易于应用,学生依此知识结构,就可以对所学课或单元知识心中有数。
二、图示法,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加方法值
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死记硬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清楚。就《经济生活》的学习来说,运用图示法,按照综合贯通的方式,打破知识的章节界限和原有的知识结构,改变知识条块分割的格局,对教材知识以新的图示方式重新整合,抓住知识的中心和要领,总揽全局,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活化和深化知识。事实证明,如果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清,且游离于知识架构之外,这样的知识片段既无法长时间地保留在记忆中,也不能达到有效调用的目标。
三、表格法,区分知识的不同方面,增加意义值
表格法就是把相关或相对应的知识通过列表反映出来,使知识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简明扼要地呈现,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知识结构。《经济生活》的知识内容纵横交错,脉络复杂,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结构,却又紧密相连,利用表格法能很好地把知识之间的相对独立关系和内在联系充分表达出来,方便学生识别和记忆。
四、逻辑法,彰显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增加综合值
《经济生活》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个相关知识要素的记忆,而应该找出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从总体上构建某一知识的逻辑结构,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全面、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问题,达到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表象到本质,进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就是逻辑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块状的,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常常显得无从下手,因为教材的知识并不是针对实际问题排列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有些问题如果单纯以教材线索来分析,学生容易因为知而不全的回答而影响得分。如果在学习中能帮助学生建构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逻辑线索的知识结构,活化知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用知识结构作为脚手架为学习增值是可行的,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的被动、低效状态,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经济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增进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力。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编辑 李建军
毕玉让,女,汉族,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人事高中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