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身
——窦桂梅《皇帝的新装》教学赏析
2016-03-02孙洪伟
孙洪伟
最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皇帝的新装》(鲁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窦老师充满激情,富有智慧,内蕴深邃的课堂让每位听课者从中获得了诸多人生的启迪与思考。窦老师积极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到课堂的中央自主探究、质疑思辨、触摸人性,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
一、紧扣文本,发掘言语形式,凸显语文本色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人物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作为高年级同学,从文章的体裁特点出发,你的疑问或者困惑是什么?
生:为什么小孩子最后能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大臣们不能呢?
生:为什么谎言被揭穿后,皇帝还要摆出更骄傲的神色呢?
生:为什么骗子能使皇帝相信的确有这件衣服呢?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常人体童话的体裁特点进行追问,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片断二
师:那么文章里又是怎么写的呢?小组合作学习,紧扣文本,去看看文章中的人物良知迷失的原因。选择一个角色共同讨论。
生:从第十自然段可以看出,大臣的内心在挣扎。他在纠结自己到底是不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因为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力、面子和财富。
生:大臣们集体迷失的原因在于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宁愿违背自己的良心。
生:大臣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可以看出大臣的虚伪。
师:这难道是一个大臣说的吗?
生:不是,其他的大臣也这么说。
师:课文不只写了一位大臣这么说。这么长的课文里,有一句话总是在重复,“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叫什么写作方法?(板书:反复叙事)
师:在西方的文学创作上,当要写同一个人物,强调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不同人物的反复出现,来叙述这个情节,推动这个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反复叙事。那么,作者在写这些人物时是不是平均用力?
生:不是,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描写来表现这些大臣。
师:课文重点写了哪位大臣的表现?
生:第一位。
师:反复叙事不是重复叙事,应该做到——
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掌声)
师:同学们,这些写作上的特色恰恰是我们高年级应该关注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但不可否认,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有不少教师只关注文本内容,在理解内容上大做文章、深究再三。而对文本的表达形式关注甚少,或者浅尝辄止。如何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探究言语表达的秘妙,这是我们不该回避的问题。以上片断中,在课的一开始,窦老师就对“教什么”的问题作了清晰的呈现,让学生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进行质疑发问,展示了她闪耀智慧的语文思想。
窦老师细心、深入地把握住了文本的体裁,发现了有价值的训练点——反复叙事。她带领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就是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教材用好、用够。这就要求我们养成细读课文的习惯,把落实语言教学的思想深入到课文的深处。窦老师的教法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课文)这个载体,让学生从小就受到文学知识的教育。其次,要充分运用“整体赏析”的教学设计艺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进行赏读能力的培养。窦老师紧扣文本,善于发掘言语形式,凸显了语文课堂的本色。
二、激起思辨,品悟人物形象,回归语文本体。
片断一
生:我们讨论的是皇帝,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皇帝爱慕虚荣、奢侈、不务正业。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师:请问爱美错了吗?我为了今天的上课,昨天特意在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弄什么样的发型,难道我错了吗?那么皇帝爱美错了吗?
生:没有,但是爱过头了就是错了。
师:是啊,这位同学的回答多么有哲学思辨。人有爱好没错,最担心的就是把爱好变成了癖好。如果癖好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怪癖)。而且如果一个皇帝有这个怪癖就很可怕,不是简单的错。所以说这个皇帝是——(不务正业),最后这个国家有可能会灭亡。
片断二
生:第三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一样,显示出皇帝爱美。从“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可以看出皇帝爱美,骗子织的布正是投皇帝所好,既满足了皇帝的心愿,又可以方便皇帝更好地治理国家。
师:这个新装和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文中说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和自己的职位不相称;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师:原来这个皇帝也很聪明,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爱美的虚荣,还可以用这衣服来检查别人是否忠诚。
师:作为皇帝,怀疑下属大臣,难道错了吗?
生: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片断三
(生读第21自然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师:从两个“难道”读出皇帝此时什么心情?
生:心惊胆战。
生:纠结。他在纠结该不该把这件事说出来。
师:如果皇帝真的像你所说的,对自己的眼睛怀疑,对别人的话不相信,那该有多好。于是,他可能会转过身来,对别人怎么说?
(出示,他会对大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会对骗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你怎么能骗我呢?这不是什么也没有吗?
生:你给我介绍一下,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布料?
师:如果皇帝真这样说,事情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可是——(生读)
师:皇帝根本就没看到这件新装。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身,他却偏偏要说——“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师:这位皇帝如此——爱慕虚荣,如此看重自己的权力,如此的虚伪,真是口是心非。
在共学环节中,窦桂梅老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通过“皇帝”这个人物点,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及主题表达艺术。窦老师带领并推动学生前行,激发他们进行讨论、思辨,任思维的触角自由摆动,让儿童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
童话故事,吸引人读下去的首先在于它幽默荒诞、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但这一取向往往会导致将语文课上成“情节分析课”,语文本体的落实往往成了空中楼阁。在窦老师的课上,贯穿始终的并不是情节分析,而是对故事中皇帝、大臣、骗子、百姓等人物形象的解读和品评。窦老师关注童话的文体观明明朗朗,一以贯之。正如她自己所言: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样子,什么属性上出什么味道!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思考内容来看,有价值判断的深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质疑、思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意识。
三、关注本质,追寻生命价值,回到事情本身
片断一
(第一组学生表演,教师采访“皇帝”。)
师:皇帝啊,你明明没穿衣服,为什么还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呢?
生:既然百姓们都这样说了,我如果就这样停止游行大典,那就颜面无存了。
师:皇帝啊,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还一心惦记着自己的权力、利益和面子,人性啊,人性!
(师生共同评价表演的优缺点。第二组学生表演。教师采访“大臣”。)
师:大臣啊,你作为大臣,看着你们的皇帝在众人面前裸奔,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觉得和他一起走,还是很丢面子的。
师:那你们为什么还装模作样地跟在他的后面托着他的后裙走完了全程呢?
生: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罢免官职。
生:如果不这样,我们的权力、利益、面子就都没了。
师:人性啊,皇帝是这样,大臣们也是这样。他们的心理都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用他们的话表达出来了。
师:常人体童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反映现实。现在请大家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类似于《皇帝的新装》中这样的人和事。(板书:联系生活)
生:楚陵王喜好细腰的故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生:指鹿为马的故事。
师:皇帝的新装已经成了一个经典的符号。从历史到今天,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依然在发生。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大臣和百姓说?
生:即使放弃利益也要相信自己,也要诚实。
生:诚实比一切都重要。
生:利益没了,可以再获得。如果良心没了,就再也扶不起来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们终于懂得,一个人堂堂正正很重要,应该摒弃阿谀奉承、爱慕虚荣、虚伪、愚蠢、口是心非……回到正义、实事求是、诚实……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你们所说的这些不正是哲学上所说的——(板书:回到事情本身)吗?
片断二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新的困惑与疑问呢?
生: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放下权力、利益和面子呢?
生:皇帝穿着那件新装,后来的结果会怎样呢?
生:我们该怎样让生活中像皇帝那样的人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呢?
师:谁说我们的阅读画上了句号,我们依然有这么多的追问、反问。包括老师也在困惑,假如这个小男孩到了老师这样的年龄,他还能那么充满好奇地、那么纯洁地、天真地说出这件事情的本身吗?所以,同学们,该怎样回到事情的本身,这样一个哲学的命题,不正是我们一生需要追寻的方向与目标吗?
窦桂梅老师创设了表演的情境,让学生饶有兴味地与文本产生了“共生效应”。整堂课,窦老师进行了学科内外整合,抓住常人体童话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与学生一道,将文本深入学习后与社会现实生活对照,形成对生活、文本丰富而又深刻的认识。学生在与生活的链接中获取知识、提升了价值判断能力,懂得在未来成长的路上,不应被权力、财富、面子所左右,努力成为拥有“聪慧与高尚”人生的“完整的人”。
课的结尾对文本的拓展,窦桂梅老师基于对人性的尊重而进行追问与反思,对文本的超越有突破性的思考,不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与文本对话的文化平台和信息平台,还借助文本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多么重要!“回到事情的本身”这一哲学命题的种子悄悄地在学生的心目中落地、生根……语言和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协同发展、共生共长。由此可见,窦老师潜心研读教材,精心捕捉课文的思想美点,撷取文本中闪光的教育主题,并带领学生回到事情的本身,着力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从而认识生命的价值与美好。我们深刻感受到,窦老师从精神和生命的层面构建语文课堂,还原了语文课堂本真的面目,彰显了语文主题教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