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的语言实践
——《家是什么》教学

2016-03-02谢江峰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女儿富翁词语

谢江峰

《家是什么》是沪教版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一共讲了两个故事:一,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富翁虽然拥有别墅,却因别墅中亲人离去,失去温馨与亲情,而自称没有家;二,热拉尔历经卢旺达内战磨难,家破人亡,却因找到5岁女儿而顿觉自己又有了家。每个故事之后,课文分别用一个自然段阐述了“家是什么”,揭示了“家”的本质含义: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文本具有语言精练,故事明了,说理透彻的特点。

一、结合情景练朗读

教学片断一:

出示:在美国洛衫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富翁说了两次话,谁会读?(指名朗读富翁的话,学生读得很一般。)

师:咱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自由发言)

师:谁有办法把富翁说的两次话读好?

生:第一句中间要停顿一下,表示很惊讶。

师:你关注了问号。谁还想交流?

生:富翁在课文中其实是个流浪者,尽管有家,但他认为那只是他的房子,所以要读得有气无力的。

师:你来试试?

(生读出了富翁的无奈、寂苦。同学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下面,老师做警察,请一位同学演富翁,咱们把这个情景演一演。

(师生共同表演)

教学片断二:

出示: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师:这一段人物的语言只有一句,谁来读?

(一生激动地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热拉尔找到了自己的小女儿,一定十分惊喜,课文也说他是“悲喜交集”。

师:真会读书!“我又有家了。”这一句课文用的是句号,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感叹号,表达他悲喜交集的感情。

生:还可以用省略号,表示热拉尔非常激动,只说了这一句,后面还想说,可一下又说不出来。

师:很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情再来读一读热拉尔的话。

【教学意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没有让学生泛泛而读,而是主要选择了课文记叙的两个故事,重点读好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语言。在第一个故事的朗读指导中,当学生读不好富翁的话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说话中的标点符号,进一步体会其当时的感受,在朗读的基础上,师生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进而体会富翁的“穷途末路”。相对于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热拉尔只有一句话“我又有家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较好地读出了热拉尔当时的感情,执教者没有就此为止,而是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一句课文用的是句号,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说说你的理由。”启发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巧用词语练复述

本课的课后有个练习题,要求“复述第二个故事,把父女俩见面的情景说得具体一些。”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执教老师紧紧抓住“离散丧生、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练习复述。

教学片断三:

出示:离散丧生、辗转数地、悲喜交集

师:谁会读这三个词语?

(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第一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有的亲人离散了,找不到了,有的亲人失去了生命。

师:对。此刻热拉尔感到——

生:非常伤心难过。有点绝望了。

师:是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妻离子散。但是当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心里又充满了希望。(出示:卢旺达地图)

师:(指地图)热拉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了一个个城市和农村,穿过枪林弹雨,这就叫——

生:辗转数地。

师:那“悲喜交集”的意思呢?

生:悲伤和喜悦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师:这是字典上的注释,把词语放到句子里,应该怎么说呢?

生:热拉尔失去了那么多的亲人,感到无比悲伤;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又无比喜悦。

师:讲得真好,掌声送给你。

师:你们能结合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说一说吗?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

(学生在座位上相互交流)

生:热拉尔一家原来有40口人,但是卢旺达战争让他的亲人死的死,散的散,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打听到自己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于是他不顾一切,一定要找到她。为了寻找自己的小女儿,热拉尔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穿过了枪林弹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小女儿。这时,他激动得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又悲伤又惊喜,紧紧地抱着女儿,说:“我又有家了!”

……

师:抓住事件中的关键词语,不仅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把故事讲得更有条理,更加生动。

【教学意图】

以上的教学,执教者巧妙地借助“离散丧生、辗转数地、悲喜交集”这三个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其教学分三个层次:首先,或查阅字(词)典,或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地图,理解词义;其次,体会主要人物热拉尔的感情;最后,利用这三个关键词语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怎样复述这个故事?如果老师只提要求而不加指导,就难免让学生束手无策,甚至出现按课文句子背诵的情况。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巧妙地借用关键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进而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并让学生“结合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说一说”,此时的复述可谓水到渠成,真正达到了语言实践的教学目的。

三、借助“例子”练表达

《家是什么》运用叙事加说理的方法,阐明了拥有亲情,拥有关爱,才是真正有家的人。“故事+说理”是本文在写法上的特别之处。如何利用教材,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片断四: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故事。谁来简要说说第一个故事?

生:美国洛杉矶的一个醉汉,指着自己的别墅,说他没有家,那只是他的房子。

师:很好,故事都读懂了。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课文哪个部分写了出来?

生:第2自然段写了出来。(生读这一段)

师:是啊,一间房子、一座庭院可以说是家,但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那就只是一间房子了。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第二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它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读课文,思考、交流。)

师:每个人都有家,但是每个人对家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全家人一起欢笑着,笑声在空气中回荡着,这是多么温馨、舒畅的场面啊,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家。)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些感受,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呢?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通过一件事情来说明?

(生当场写话)

生:经过那场“争吵风波”,爸爸变“乖”了,他不再整天出去喝酒、搓麻将了,一有空就陪妈妈和我。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欢乐喜剧人》,我们为那些有梦想的人鼓掌,为精彩、滑稽的演出笑得合不拢嘴。

……

师:老师也要为你们精彩的文字鼓掌、喝彩。同学们,你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学习了课文的写法,尝试着写了一段话。通过一件事情,来讲述一个道理,这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写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读完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执教老师的“例子”意识和“表达”意识。片断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主要介绍了两件事情,每件事情后面都用一个自然段阐述了一个道理。这也是一般“说理文”的最常见的写法。在认识写法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充分利用这个“例子”,根据年段特点,有意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事先出示了“道理”,并且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便于学生写话。从当堂的效果来看,学生都能从这个“道理”出发,做到有话可写,并真正领会了课文的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小女儿富翁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找词语
家有小松鼠
马医生的女儿
与富翁做邻居
一枚词语一门静
比较出来的“富翁”
远方的远
减字嘲富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