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6-03-02姜建成

关键词:中国道路农业现代化思想

姜建成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姜建成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摘要: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领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个飞跃”的重要战略思想,阐述了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和实现途径,不仅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也为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重大指导价值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放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定背景中来考量;需要放到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中来谋划;更需要放到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来推进。

关键词: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 ;农业现代化;中国道路;重大价值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推进中国道路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富有远见的重要战略思想,就是农业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他十分深刻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355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高屋建瓴,立意深邃,涵蕴丰硕,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思路,而且是统领农业改革与发展全局、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大手笔,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一、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

1.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回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一个有着上十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紧迫、最重大的问题。我国现实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生产力水平不发达。邓小平明确指出:“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2]164为解决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力改善人民实际生活,邓小平立足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做文章,率先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上破题。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稳定发展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邓小平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1]65实现四个现代化,基础是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比较起来,更加费劲的是农业现代化。如果农业搞不好,很可能拉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3]98为彻底打破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局面,切实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就必须依靠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指向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根本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邓小平十分明确地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2]362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抓住了农地制度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改造这两个事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问题,也就真正抓住了中国道路的“牛鼻子”。

第一,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正面临着如何扭转农村发展被动局面、扭转农业生产下滑局面、扭转农民生活下降局面尤其是如何解决二亿多农民长期吃不饱饭等紧迫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倒逼着中国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指出:要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2]406。他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实现农业现代化,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邓小平认为,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走出一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他明确提出,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多种经营的发展和集体收入的增加,就能够为实现农业更高层次的集体化创造条件,“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目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形式就会有发展变化。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发展本身必然提出的要求”[2]316。如果我们不搞规模经营,不发展集体经济,要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坚持和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就必须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3.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提出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要看到“两个飞跃”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性。在农村推进改革的“第一个飞跃”,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 “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属于“低水平的集体化”,需要同时规划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的方向,通过第二次飞跃将“低水平的集体化”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二是要看到“两个飞跃”空间上的同时并进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有利于现阶段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但它在本质上达不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因而需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促使农村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三是更要看到时空结合上推进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转变的客观必然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2]315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因此,要坚持农村改革发展的“总的方向”,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需要调整生产关系,而且从长远的观点看需要依靠科学的力量。邓小平明确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1]17邓小平特别强调,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1]313邓小平经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就是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农业生产技术由传统经验转移到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为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为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奠定科学基础。可以说,在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引领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阐明了核心要义

1.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确立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首要地位的认识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邓小平历来强调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他指出:“我们从宏观上管理经济,应该把农业放在一个恰当位置上。”[1]159他要求广大干部在谈工业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农业,不要忘记了中国是个农业国,必须“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2]28。他十分重视处理好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2]29。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江泽民精辟地总结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根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作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首位。”[4]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我国农业现代化首要地位的可靠保障。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是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为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促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从增产到增效的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搞农业的规模经营,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现代农业新的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发展以规模经营为核心的新型集体经济方式,这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具体落实的逻辑展开。

2.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阐释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要坚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就必须实行当今世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看到农业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1982年3月,邓小平表示,我们落实了农村政策,农业形势很好,但靠政策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问题,农业还要靠科学。1983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邓小平明确提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1]275邓小平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大力发展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强调指出:“总之,农业要工业化才行。我们现在有些搞农业的人,实际上还不知道什么是现代化农业,不知道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搞现代化农业。”[3]303

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将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为突破口。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到目前农业仍然是比较脆弱的产业。要加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市场主体,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阐明了通过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民并造福农民。从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看,发展规模经营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流转要坚持农民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要以联合、合作等组织形式,使小生产与机械化、大市场有效对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用地机制,通过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方式加快农村土地的合理合法流转,为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创造条件。

3.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揭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质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邓小平强调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382党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创造,把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集体经济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明确了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总结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农民最高兴两件事:一是实惠;二是自主。有了这两条,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5]97。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亿万农民的创造。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主旋律在于紧紧依靠亿万农民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农村搞改革,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目前,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需要通过适时推进农村制度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尤其需要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实现“两个飞跃”,按照邓小平的思路,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创造。“当前,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目标,以转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为基本形式,以农户自愿参与和政府制度激励相结合为主要组织方式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已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6]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推动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加快探索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和规模经营的体制形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只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就能不断创造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

1.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展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是我们党制定农业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已经带来了中国农村面貌的深刻变化。“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3年的8 8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 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7],不仅基本解决了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的产销需求;有着科学理论的正确引领,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更有着农业“两个飞跃”的生动实践,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分工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更快地发展现代农业。1992年7月,邓小平进一步阐释了“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个飞跃着眼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飞跃落脚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3]711。积极推进“两个飞跃”,就是要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集约经营,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向科学要效益,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预见,在推进“两个飞跃”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农业将全面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村面貌还将发生更大更好更快的变化。

2.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揭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集中体现。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党的十四大报告稿时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勉强,不要一股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邓小平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设计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农业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模式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在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8]22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要实行农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新科技成果;要在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救济等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昭示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核心就是要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用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经营方式搞活农业,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供农业社会化优质服务,为农业现代化跃上新台阶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坚持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自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强调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如果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来,不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现代化事业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没有达标。”[9]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切实解决事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做文章。要力求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力求在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激活农村发展的各项要素潜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创造热情上取得新突破;要力求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现代农业体制机制,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要力求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寻找农业发展新的突破口,推进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迎接现代农业革命的早日到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再创辉煌上取得新突破、新飞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10-19.

[5]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朱强.加强风险管控,规范农地流转[N].人民日报,2013-12-09.

[7]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4-03-15.

[8]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习近平.全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N].人民日报,2014-03-19.

(责任编辑刘自强)

Deng Xiaoping's "Two Leaps"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JIANG Jian-cheng

(College of Marxism,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

Abstract:Comrade Deng Xiaoping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put forward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hinking of "Two Leaps", which describ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plans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and achieving methods. It not only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guidelines to deepen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s modern agriculture,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major values of Deng's "Two Leaps" should be understood and grasped in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chieve the eternal goals.

Key words:Deng Xiaoping's"Two Leaps"Theory;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hinese road;great value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6)02-0035-05

作者简介:姜建成(1957- ),男,山东海阳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研究”(14AZD004)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28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农业现代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