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6-03-02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江苏南京210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能型基本素质新闻

钱 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钱 琨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在传统媒体面临多方挑战的巨大竞争压力之下,全能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是媒体行业,精简的队伍、高质的节目才能创造良好的效益。但是,成为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满足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其次具备主持人的特性,两者有机结合并灵活转换运用,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工作者、媒体人、传播者。

关键词:全能型;主持人;新闻;基本素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全能型人才,媒体行业更是不例外,而主持人这个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使得这个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成为全能型主持人迫在眉睫。

所谓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就是由过去编辑、记者写稿件,主持人照稿播读,变为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这不仅是新闻工作的实际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那么,成为一名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拥有平常心态

因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在演播室,在摄像机镜头前、在聚光灯下呈现的都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新闻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又让主持人的头上戴上了特殊的光环,所以很多主持人就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得完美和与众不同,与其他工种甚至观众保持距离,不愿意走出演播室走进配音间、不愿意下基层走近寻常百姓家、不愿意走入新闻一线报道现场。若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主持人这个职业,那么想要成为一名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便无从谈起。从南京广电集团近几年举行的重大直播可以看出,到现场出镜、报道一线的记者大部分都是平日里的新闻主播,一旦主持人愿意放下身段走出去,去当记者,去当摄像,那么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善于发现新闻

在大众传播学中定义传播有四种模式,其中一个就是宣传模式。大众媒介的主要目的经常不是要传送特定的信息,也不是要透过文化、信念或是价值的表达来团结大众,而仅仅是吸引、保持视觉或听觉的注意力。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是这样的:走过一条平日里经常路过的街巷,不会想要再多看一眼;对身边经常看到的人或事,不愿意再多过问一句;遇到有人需要帮助,能躲则躲,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等。如果你有以上某个特质,那么你就不具备媒体人的传播特性,更不具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度,因此与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更是相去甚远了。善于发现新闻,看上去是对新闻记者的要求,其实对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同样重要,这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在日常节目生产中,每天的新闻都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呢?记者、主持人需要有发现细枝末节的观察力以及盘根问底的态度,从而发现新闻点,深入追踪,切入关键,最后电视呈现。不放过每一个寻找新闻的机会,不忽略每一次可能遇到新闻的瞬间,眼里有事有人有温度,充满好奇地看整个世界,那新闻就在你身边。[1]

三、快速的反应能力

现在流行的“媒体融合”的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广义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主持人到达新闻现场时,其实要做的就是媒体融合的工作,此时主持人就如同一部智能手机,可以拍摄记录新闻,也可以编辑新闻,更可以把新闻传播出去,重要的是主持人能否做到如同手机般快速地处理问题。快速的反应能力不仅仅体现每一次演播室直播当中,其实更多的是在新闻现场,这个时候考验的是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如南京电视台做的佛顶骨舍利的现场直播,每一个出现场的地点都非常重要,因为地点的不同,说的内容也不同,现场可能发生的意外也很多。在栖霞寺,随着佛顶骨被许多高僧大德请出,原本预计的报道地点会因为高僧大德的步行速度、画面情况、现场人员站位以及连线演播室的时间节点的变化而变化,这带来的问题是主持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两分钟的出镜报道做好,脑子转得快,发现新闻点要及时且要有信息量。再如青奥火炬传递的现场直播,每一个火炬手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速度将火炬传递到下一个火炬手手里的,而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张影在自己计划采访奥运冠军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因为林丹随行人员很多,采访他的记者也是蜂拥而至,当他交接完火炬的时候,原先的直播采访计划被打乱。为了能够采访到他,并且完成直播连线任务,张影也是不顾主持人形象使劲大喊林丹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当林丹看见直播摄像机时,张影排除万难挤进人群中,进行了采访。这样既有现场感,又达到了目的。这只是解决突发情况、快速反应处理的一种办法,解决的方式全凭现场主持人的灵机一动,不管是否得当,在一定原则之下,能够完成直播任务是第一要务,可见反应能力是多么重要。

四、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有人说,当了主持人就不会说人话了。其实这一方面是讽刺现在很多主持人习惯于照稿播读,拿腔拿调,另一方面也是说主持人缺乏人情味,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语言如何能够恰如其分,既不张扬,又不显得无关痛痒,这是作为主持人的必修课。每天靠嘴说话,工作也是用嘴来表达,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是必需的。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在演播室播新闻会有题字器的帮助,只要识读能力没问题,就不会有太大差错。真正体现语言组织能力的时候也是在新闻现场。可以想象,当自己置身于新闻现场,第一时间看到了新闻的真实面,你的感受,你的联想,你的总结都靠此时此刻的语言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语言组织的贴切、真实、质朴、有信息量、有深度是全能型新闻主持人的追求。当然,我认为最有人情味的语言应该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质朴而严谨。[2]另一方面语言组织能力也体现在稿件的编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新闻记者写一些民生新闻的时候因为语言组织能力有问题,常常词不达意,重复啰唆,颠三倒四,这不仅给后期的配音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要做二次修改,更给主持人带来直播口语习惯不符的大麻烦。如果主持人自己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自己去现场采访,自己写稿件,自己写导语,最后自己播出,从效率上来说就要高很多,其次主持人对新闻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甚至可以加上后导语,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提问,那么整个新闻的播出

效果不仅会更上一个台阶,主持人与节目,主持人与新闻的融合度也将提高不少。所以一个有着良好语言组织能力的主持人,将给节目带来质的飞跃。

五、思考和积累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大脑如机器,长时间不用就会生锈”,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时刻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现场表现能力等全要靠大脑运转出来,那么想要出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材料,平时积累的素材就决定了你的产品质量,是否创新,是否有深度,是否有新闻价值,点点滴滴都在积累。国家公祭日的直播无论对现场出镜还是人物采访,无论对穿着还是用语都有特殊的要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能说成“大屠杀纪念馆”,“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不能说成“南京投降签字仪式”等,类似的用语非常拗口难记,但是只要每次经历都能带着脑子去记,去理解,口误也就远离你了,自然会变得顺口,这就是积累的重要性。

当前,传统媒体行业遇到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之下,成为全能型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大势所趋,不管现在你是否具备全能型主持人的素质,未来必将会快速地优胜劣汰,时代更替的大潮也必将紧逼着新闻主持人更快地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7):58.

[2] 尹韵公,吴信训.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3.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99-01

猜你喜欢

全能型基本素质新闻
音乐教育在中职院校全能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能型供电所基础管理
纸媒编辑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开创“全能型”新格局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浅谈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