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2016-03-02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学术期刊大数据

庞 达(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庞 达
(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期刊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学术期刊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我国当前的学术期刊评价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可能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大数据支持下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可实现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等多方面创新。只有把握住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机遇,才能实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飞跃式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可信计算、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大规模生产、储存、分享、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逐渐开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的运营模式、出版流程、功能作用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一些学者所预测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造就全新意义上的学术期刊。[1]在这一背景下,探析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对我们有效应对大数据挑战,推动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期刊评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基本可分为3大类:核心期刊评价、优秀期刊评价和数据库统计源评价。其中,核心期刊评价是当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

核心期刊评价主要是由一些期刊评价机构根据论文引用率、下载率、转载率、影响因子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对国内几千家期刊进行分学科筛选,将统计数据比值较高的若干期刊划定为核心期刊。这种评价方式最初是为国内图书馆选购期刊提供参考,因此非常注重对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虽然其统计结果在一些重要方面反映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水平及其作品的影响力,因而成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它过于注重统计数据的客观分析,而忽视了期刊评价的主观性,因此,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核心期刊评价完全基于统计数据进行,采集的数据样本量大小、种类多少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且“一刀切”的量化指标无法具体考量不同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无法解决假引、错引与漏引等问题。其次,转引率的客观性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作者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当中,学术界、期刊界,熟人行为、人情关系对文章转引具有强大的影响,转引谁的文章、转引哪篇文章对于转引作者来说没有原则的区别,但对于被转引文章的作者、期刊却意义重大。因此,个别期刊为了自身利益,通过与作者、专家、同行利益交换,恶性提升转引率,极大地危害了转引率标准的公平性。最后,期刊的转引率高,只能意味着该期刊刊载文章的受关注度高,并不意味着该文章学术价值大。从根本上说,对文章学术水平的认定还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包括观点创新性、论证严谨性、资料充分性等方面来确定。而期刊评价的转引率标准对这些因素都难以考量,这种单独依靠量化评价标准的方法必然导致期刊评价体系的偏颇与失衡,这也是这一评价体系一直受到非议的原因。

优秀期刊评价主要由政府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各学科研究学会、社科基金会等机构联合期刊界组织共同开展,通过专家评定、同行评议,选拔出质量好、水平高的优秀期刊。其评价侧重于期刊发表论文的学术水平、期刊本身的编辑水平、出版策划水平,是对期刊整体办刊水平的评价。这一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繁荣学术生态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专家、同行的主观评定与投票,其中不可避免掺杂“人情票”、“关系票”。同时,由于相关组织部门对不同学科的专家情况、期刊发展情况不了解,相应的专家评价库、同行评价库构建的不科学,常常出现“大同行”或外领域专家评选本专业期刊,评选者低于被评价者水平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期刊还出现评选拉票、做事前工作的现象,对优秀期刊评价的公正性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数据库统计源评价是国内外学术资源数据库根据所编数据库的目的原则、期刊学术指数、编辑规范程度等方面对期刊进行衡量,选出一部分期刊作为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如EI数据库、SCI数据库、CSSCI数据库等。数据库来源期刊进行周期性的评选,一般每隔几年就要评选一次,由数据库专门评价研究机构来进行,除了参考相应的数据统计结果,还要邀请专家进行专业评定,体现主观和客观、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特点。但由于评选标准不明晰、评选过程不透明、评选指标体系频繁变化且常存在漏洞,使上面两种评价体系中的问题共同出现在这种评价体系之中,致使每次评选都会引起一些争议。

二、当前期刊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上可知,当前我国的各种期刊评价体系在不同层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论文评价取代期刊评价

虽然期刊是以刊载高水平学术论文为目的,但对期刊的评价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对论文的评价。因为对期刊的评价既包含着对其刊发论文质量的评价,还包括对期刊的编辑能力、装帧设计、印刷质量、营销手段的考量,包括对期刊的办刊规范、选题倾向、策划水平的评判。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由简单的数据统计结果来决定。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因素的考量,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软化等问题。例如,在现实中,某些量化统计评定出的“核心期刊”、“优秀期刊”常常违反期刊法规,随意变更页码、拖延出刊时间、出卖刊号与版面、增加刊期等,这样的“优秀期刊”的地位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二)重要评价主体的缺位、失位

本质上讲,不管是学术期刊还是一般的综合性、娱乐性期刊,其使命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期刊的上帝,因此读者最应是期刊评价的主体。忽视甚至撇开读者的评价权,把期刊评价限定在学术精英小团体之内,变成其自娱自乐的游戏,是从根本上背离了期刊的使命。只有学术读者喜欢的东西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学术大众认可的期刊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我们当前的评价体系恰恰忽视了读者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放弃了最重要也是最公正的评价主体。

(三)评价方式形式化问题严重,过分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有学者将期刊评价方式分为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种,提出只有将三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才能建立科学、公正的期刊评价体系。[2]而我们当前的期刊评价却存在着过分注重形式评价的问题。许多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只注重期刊转引率、转摘率等量化指标,对期刊实际内容的质量不关心;许多学术评价单位只注重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数量,“以刊代评”,而对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毫不考量;许多期刊管理部门“官本位”思想浓厚,以办刊单位级别认定期刊水平,“以政代学”,以行政权力垄断学术评价权,导致期刊评价的形式化、变异化、非学术化。

三、大数据时代期刊评价体系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期刊评价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统计和互联网“云”技术的运用,在给期刊评价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在根本上改变了未来期刊的运营方式和出版形态,从而要求未来的期刊评价必须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与变革。

(一)大数据支持下的期刊评价标准创新

大数据使未来期刊评价标准的考量更为多维化。在原来编辑、专家定性评价和专业评价机构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期刊通过大数据平台支撑的论文评价窗口,可以将读者阅读反馈、作者同行意见和媒体公众评价意见引入期刊评价体系;基于大数据手段对期刊论文的受关注程度(点击量、阅读量、阅读时间与可能的阅读文字数量)与产生的学术影响(论文发表后引发的同论题讨论和出现的相关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类型文章做出质量对比评估,对于科技应用型论文,还可将企业应用后的市场反馈效果进行量化统计,纳入评价体系,不仅丰富了定量分析的指标,减少评价体系的漏洞,而且构建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与效用评价相结合,多维的、综合的评价体系。

(二)大数据支持下的期刊评价方法创新

大数据使未来期刊评价方法更加便捷化、精确化。与传统抽样分析方法不同,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期刊评价提供全数据样本和更精准、便捷的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数据库文献对比工具统计论文实际有效引用、转载数,避免假引和错引问题;通过互联网络和即时信息沟通工具,可以与专家、读者、同行随时沟通,对期刊及其刊载论文情况进行实时评价;通过联合运营商的大数据库平台,可以对论文发表后的被引、下载、转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实时更新,从而实现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构建出更为客观、合理的分析框架。

(三)大数据支持下的期刊评价内容创新

大数据使期刊评价的内容更为全面化和丰富化。原来业界普遍的看法是,对期刊的评价即对期刊发表论文质量的评价。这一方面是因为论文评价在期刊内容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对期刊办刊理念、选题倾向、策划能力、编辑规范性、装帧印刷质量的评价是一项更为复杂艰难的工作,很难设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期刊评价时就去繁就简,不再考察这些内容。而在大数据时代,由大数据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可以大大降低对期刊进行整体评价的难度。大数据时代,期刊编辑、出版、运营全程都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平台来进行,这就使期刊的现实管理运营状况更加透明化。期刊的违规操作可以被数据平台记录下来,并被期刊管理部门监控,据此成为优秀期刊评选时的“一票否决”项;期刊的选题策划、栏目设计水平通过读者大众、作者群体、专家学术共同体讨论予以评定,大数据网络技术可以为此提供交流渠道和投票平台;期刊编校规范性、装帧印刷质量可由专业的数字化软件进行检测,同时参考出版运营商、同行业者以及销售市场的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 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4):102-104.

[2] 叶继元.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创新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08-117.

作者简介:庞达(1986—),男,山东临清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编辑。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2015B007)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16-02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学术期刊大数据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