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亲”特色的养老问题研究※

2016-03-02刘德春

现代经济探讨 2016年5期
关键词:结亲医养养老

刘德春

“医养结亲”特色的养老问题研究※

刘德春

内容提要: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来临,养老问题变得愈发严峻,尤其是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的照顾、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居家养老”单一模式已受到挑战,其局限性开始显现,机构养老发展也遭逢瓶颈。此外,社区养老服务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此种情况下,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都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深入探究和多方助力下,一种有病治病,无病休养,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融合的“医养结亲”式新型特色养老模式渐渐浮出水面。作者首先阐述了“医养结亲”的内涵,进而对“医养结亲”养老的特征进行了探析,随之解读了“医养结亲”养老的理论,然后对“医养结亲”养老的必要性进行了透析。该文分析了“医养结亲”养老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透视,针对有关难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医养结亲”养老对策问题研究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开始广泛关注养老问题。关于“医养结亲”特色养老问题的研讨,国内外都有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涉猎。国外对新型养老模式构建较早并作出一定成效的国家主要是英国等欧洲国家,它们提出了“整合资源照顾”的养老构想(Jennifer Tjia,2009),并在此方面作出了表率,是该养老模式的典型践行者。它们的养老服务策略主要涉及到个人、机构团体、服务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而且整合了医疗护理、长久照顾、社会照料、交通食宿等服务资源对老年人进行养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较而言,国外对养老问题的研究较为成熟,但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因此几乎不可能完全照搬其做法。

目前,国内有些文章对“医养结亲”特色养老问题有所涉猎,但就内容而说,在理论上还算可以,但有些放到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而且对于“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阐述有些不完善,从广度上没有拓展开来,从深度上也不是特别深刻;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现行的发展趋势和阶段中,如何在既能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又切合中国实际的基本国情的客观前提下,实现“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对“医养结亲”特色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Christine Milligan,2006)。

一、“医养结亲”养老的定义及特征

1.“医养结亲”养老的定义

“医养结亲”养老是近几年逐步兴起的一种资源整合、多方助力、协作共赢、医养对接的特色养老服务新范式,它有机整合了医疗、养老、人力、服务、健康、经济、养生等多种资源,进而形成了以“医养联婚”为根基的集多样化、系统化、集成化于一身的多位一体的新型特色养老模式。

2.“医养结亲”养老的特征

(1)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它涉及到综合医生、专科医生、执业护士、康复理疗师、营养师、保健师、厨师、药师、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技人员、保洁员、心理医师、健康咨询师、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童立纺,2015)。

(2)养老服务理念的开拓性。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说,“医养结亲”养老是一个新的开拓性的养老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说,它倾覆了传统的养老服务理念。其开拓性理念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人性化养老服务观念。“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理念中,展现了人性化元素,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还要对其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慰藉。其二是“尊严活”养老服务

※本文是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ZC-GL-02)中间研究成果之一。理念(刘稳,2015)。日常生活照应、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活动、精神宽慰、健康护理和疾病疗养、安宁照顾和临终关怀、紧急援救等服务使老年人更加有尊严地生活在人世间。

(3)养老服务保障监管机制的高配合度。“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养老服务保障监管机制的配合度高,它需要“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保障部门、“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部门、“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扶助政策、“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各种运营机制等多方面的协调联动和密切配合。

二、“医养结亲”养老的理论解读

1.需求理论

近年来,关于需求含义的界定见仁见智。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特定的购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地域、适当的价格水平下、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的规则约束下对某种产品或劳务愿意支付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目(时小喻,2015)。本文中的“需求”有异于它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而系指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人类由于生理上、心理上或精神上对某种物质有所欠缺,从而产生的对特定目标的向往、渴求或欲望。“医养结亲”养老中的需求理论涉及到老年人对用以满足老年生活需要的某些物质或精神资源的渴求或欲望,具体需求囊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等(刘宇,2015)。

2.供给理论

供给含义的界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系指特定的生产者在特定的地域、某一特定时间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特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规则条件下、在特定市场上愿意提供并且有能力供应的产品的数量或劳务的数目。在本文中的“供给”有别于它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含义,系指在生理上、心理上或精神上满足老年人某些渴念、需要或欲望的路径。“医养结亲”养老中的供给理论涉及到用以满足老年物质或精神资源渴求或欲望的供应路径,具体供应路径囊括自给自足供应路径、家庭方式供应路径、社区形式供应路径、海外供应路径、社会供应路径、政府供应路径、市场供应路径、“政府+社会”供应路径、“市场+政府”供应路径、“国际+国内”供应路径等(Garavaglia G,2010)。

三、“医养结亲”养老的必要性透析

1.银发浪潮催生新型养老

随着银发浪潮的澎湃而来,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孤独化、失能化,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的照顾、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养老服务模式提出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标准,“医养结亲”养老模式亟需推进。

2.传统养老理念备受挑战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传统养老理念开始有点不适应老年人日益变化的养老需求,难以全面体现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又要对其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慰藉的人性化养老服务观念。而且“尊严活”养老服务也未在传统养老理念中得到全面展现,传统养老理念备受挑战,“医养结亲”新式养老理念开始浮出水面(姜向群,2005)。

3.家庭养老局限性开始显现

家庭养老有其自身优势,但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的穏速前行,它日渐显现出某些局限性:其一,鉴于家庭结构向小型化变迁及生育率的日益下滑,年轻子女承载着较大的养老负担。其二,家庭养老有时仅能满足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等基本生活需求,而对于其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慰藉、健康护理和疾病疗养、安宁照顾和临终关怀等需求难以满足。家庭养老显现的局限性呼唤“医养结亲”养老新模式。

4.传统机构养老发展遭逢瓶颈

传统机构养老有其长处,但在发展中遭逢某些瓶颈,表现在:其一,硬件匮乏。某些传统养老机构没有创立医务室等硬件,“互联网+”式智慧养老设备更匮乏。其二,软件缺位。人性化养老服务、“互联网+”思维智慧养老服务等软件不足。其三,医疗欠缺。职业化护理人员、专业全科医生等医疗资源欠缺。传统机构养老遭逢的瓶颈召唤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

5.新时代开启新养老模式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新模式是时代的召唤,具体表现在:其一,“互联网+”时代呼唤新养老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某些传统的养老与新时代出现了若干不和谐的因素,“互联网+”式智慧“医养结亲”养老备受推崇。其二,“尊严活”时代召唤“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新模式。一种有病治病,无病休养,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医养结亲”式新型养老模式使老年人更加有尊严地生活在人世间。

四、“医养结亲”养老存在的难题

1.“医养结亲”配套建设亟待加强

在“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中,相关配套建设亟待加强,其体现在:首先,纠纷防范与处置机制建设亟待强化。在“医养结亲”养老协议中,对于某些纠纷处置机制,不全面也不详尽,亟需完善。其次,无障碍安全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养结亲”养老机构中的无障碍安全设计和无障碍安全设施有了些许的改善,但较发达国家而言,尚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老年残疾人多样化的需要。再次,“医养结亲”养老PPP(公私合营)项目建设待完善。在“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建中,“医养结亲”养老PPP(公私合营)项目建设中的项目规划、投融资渠道、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2.相关机制困境

“医养结亲”养老相关机制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体现在:首先,在经营机制方面,部分“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经营机制是低效率的,还不十分成熟。其次,从运行机制上看,“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服务的投资方和运营方需要更进一步协调平衡和全面契合。再次,基于风险防范机制视角,某些“医养结亲”养老机构运作风险、照应失能老者风险、意外风险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机制还需要深入下功夫。然后,在医疗保险机制方面,“医养结亲”式老人医疗保险报销机制、持久照护保险机制、异地医疗保险机制有待健全和改善。最后,某些“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的纠纷防控与处置长效机制还不是特别规范和十分成熟。在人才培育机制方面,“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人员的职业资格、注册登记考核、引进、留住、培育和使用等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

3.“医养结亲”养老相关服务组织和机构建设亟需强化

养老相关服务组织和机构建设亟需强化。首先,从慈善组织看,在“医养结亲”养老机构的构建、“医养结亲”养老产品研发、“医养结亲”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部分公益慈善组织还需深入参与其中并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其次,从商业型“医养结亲”养老机构视角看,在资金募集、场地规划、人才引进等方面尚需规范流程,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亲”养老服务机构和引进海外资本参与“医养结亲”养老服务业等领域还需进一步努力。再次,从公办型“医养结亲”养老机构角度看,公办型“医养结亲”养老机构委托民间力量管理运营等方面还需要深入完善。

4.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在“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首先,从精神服务看,老年人需要的日常生活照应服务还可以,可是精神宽慰、心理疏导、休闲娱乐等精神服务就有待进一步完善了。其次,从外包服务视角看,在“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筑中,将非核心服务委托给规范化的专业机构运营管理的外包服务尚需改善。再次,从定位精准服务角度看,按照老年人不一样的健康情况为不方便外出的老年人打造“唤诊”式的定制型精准服务亟需完善。从人性化的温情服务视阈看,让“医养结亲”型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享受到温情化照料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

5.部分政策或机制执行困境

“医养结亲”养老部分政策或机制遭逢执行困境,表现在:其一,某些费用报销机制难以执行。位于医疗机构和传统养老机构中间的“朦胧地带”的“医养结亲”型养老机构,有的不属于真正意义的医疗机构范围,在医疗机构住院的老年人所花费的费用相对容易报销,而在“医养结亲”型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所花费的医护费用的报销政策遭遇执行困难。其二,联动协同配合机制的执行有时遭逢瓶颈。“医养结亲”养老模式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多个不同部门间良好的配合协调甚为重要,可是联动协同配合机制有时会遭逢执行藩篱。其三,“医养结亲”养老的网络化建设方案的执行有一定难度。

五、“医养结亲”养老存在难题的原因的多视角透视

1.思想认识因素

某些组织或个人对“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构建“医养结亲”养老模式对于整个养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现实作用或意义主要表现在:(1)合理解决了养老中存在的“医院不能久住,回家又无医疗护理”的矛盾。(2)适度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3)更大程度上促进了老年人有尊严的实现养老。

2.实践经验缘由

目前,国内有些组织对新型养老模式有所涉猎,但从视野上没有拓展开来,从广度上未大范围推进,从深度上也未曾深度挖掘。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现行的发展趋势和阶段中,如何在既能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又切合中国实际的基本国情的客观前提下,成功实现“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研究或实践并不多见。

3.运营者原因

“医养结亲”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运营者对其并不是特别熟悉。首先是对“医养结亲”养老服务业的准入条件、运营制度、退出机制等方面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其次,关于“医养结亲”养老服务业运转中遇到的某些风险,经营者缺乏成熟的相关机制来灵活应对。再者,某些运营者与多个部门协调的有关经验比较匮乏。

4.环境因素

硬环境和软环境是否良好会影响到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建是否顺利实现。硬环境主要是指“医养结亲”型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和物质资料等。软环境主要涉及到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私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在“医养结亲”养老发展方面共同平等竞争的环境、“医养结亲”养老服务多样化的环境、若干养老模式并存的环境、农村和城市的“医养结亲”共同发展的环境等。

5.管理缘由

“医养结亲”养老涉及到卫生、民政、人社、财税、心理咨询、司法、教育培训等多部门,这就形成了一种多头化管理形式。在多头化管理模式下,因为某些部门间可能有利益争执或意见不符的情形,因此在部分政策执行、目标实现、事件处置上由于协作不当而难以形成共识,这使“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构筑遇到了若干困难。

6.培训方面因素

培训涉及到 “医养结亲”养老专业人才的培训、“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培训、“医养结亲”养老机构创办程序的培训、“医养结亲”养老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的纠纷防控与有效处置的培训、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的培训等方面。可是,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培训不全面或培训不当的情形,使“医养结亲”养老模式在构造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六、破解“医养结亲”养老难题的对策建议

1.机构方面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难题的顺利破解,需要有关机构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可以采取五种形式促进“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业的发展。第一、“带动”模式。利用资源和项目优势带动相关医疗机构伸展到养老业。第二、“托管”模式。养老机构可运用商业化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对养老服务进行托管。第三、“混合”模式。该模式系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作,医疗机构中有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机构。第四、“辅助”模式。某些医疗机构中可以设置养老科室来促进“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业加快发展。第五、“分而治之”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可以探究对某些老年人“分而管之”和对急性、慢性疾病“分而治之”模式。其次,设置“医养结亲”养老等级评定机构和第三方专业的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服务评估机构,对“医养结亲”型养老机构的市场准入、运作机制、退出方式等内容进行合理衡量、评定和有效论证。再次学校机构开设与“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有关的老年健康护理和疾病疗养专业、健康顾问服务专业、大病理疗和康复保健专业、临终关怀专业等,强化“医养结亲”型优质学科建设、“医养结亲”型专业内涵建设、“医养结亲”型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2.家庭纬度

从家庭维度看,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其一,打造智能化家庭老人和家庭医生互联互通合作服务模式。有老人的家庭中可以安装“一按钮式”智能终端设备,该设备与家庭医生随时互联互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上的救助。其二,培育和铸造通才式家庭医生。全能家庭医生为家中老年人提供长期而持续地多种服务,囊括生活照应、精神宽慰、健康护理和疾病疗养、安宁照顾和临终关怀、紧急援救等服务。其三,创办“互联网+”式“医养结亲”特色养老家庭型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创建需要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互联网+”式的网络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有机融合,实现无缝衔接。其次,打造智能医疗系统,推进“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业向物联网化、数字化、远程化、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发展。再次,努力研发“互联网+”式的可穿戴设备、无线“互联网+”型监视设备、远程“互联网+”式服务设备,为“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服务增砖添瓦。

3.个人角色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顺利打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个人看,可做的有:首先,相关个人可以采取自己经营、与机构合作形式、合伙人方式创办疗养中心、“医养结亲”型护理站、养老院、公共老人公寓、老年福利院、失能失智养护中心、“医养结亲”型养老护理及康复中介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性养老中心、社区居家型养老照护中心、会员制医养综合服务中心、临终关怀及护理服务机构等,推进“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打造。其次,接受“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老年个人及时改变和转化传统养老观念,树立“医养结亲”养老服务的新理念。再次,个人可以通过无偿捐助的方式或提供义务服务的形式为“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筑尽绵薄之力。最后,个人可以购买与“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有关的保险。

4.企业角色

从企业方面看,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家或投资者充分运用资金、技术及人才资源等优势开展“医养结亲”特色养老地产业,研发“医养结亲”养老项目。其次,诸多保险公司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担当态度进入养老业、康复保健业、医疗行业等领域,积极拓展“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业,努力开展“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服务项目。再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对“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业要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为“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产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搭建稳妥的资金池,从硬件上支撑“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建。培训企业积极设立“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为“医养结亲”养老业的发展培育职业化、创新化、规范化的专门人才。最后,房地产业和康健服务产业协作努力,为“医养结亲”特色养老产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5.相关服务完善方面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难题的成功破解,需要完善相关服务。首先,进一步改善外包服务。在“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构建中,可以凭借服务外包、托付运营管理的形式将非核心服务委托给规范化的专业机构。其次,完善应急援助和风险预警及安全防范服务。此项服务是指老年人在应急情形下,凭借智能居家随身智慧装备,在老年人急需援救时对其提供应急援助和风险预警及安全防范服务。再次,打造高效的定位精准服务。按照老年人不一样的健康情况提供定制式的精准服务,并且为不方便外出的老年人打造“唤诊”式的医疗服务。提供人性化的温情服务。最后,打造立体化、全方位、一体式服务。根据“医养结亲”型养老的特点,提供从养老到日常生活照应、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活动、精神宽慰、心理疏导、身心健康体检服务、老年疾病预防控制、疾病诊断和医治、健康护理和疾病疗养、健康顾问服务、大病理疗和康复保健及安宁照顾和临终关怀等一体式的专业服务。

6.执行力方面

“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模式的顺利实现,需要打造高效而卓越的执行力。其一,提升执行理念。“医养结亲”特色养老政策的实施,亟需深化执行人员的责任担当、顾全大局、优良管理、落实到位、创新服务等理念。其二,筑造优良团队。该优良团队有任劳任怨执行力强的老者、出谋划策能运筹帷幄的智者、攻坚克难且能力出众的能者、德高望重并能领导团队的德者等四种类型的人才构成。其三,构筑规范的执行机制。要把“医养结亲”养老方面的一些丰富经验、要求与建议、执行规范、执行方式、运作流程等构筑对应的执行机制,方便相关人员参照执行。另外,完善联动协同配合机制、费用报销机制、“医养结亲”养老的网络化建设方案的执行机制、检查监督等机制。

1.Jennifer Tjia,Kathleen M.Mazor,TerryField,etal Nurse-Physician Communication in the Long一Term Care Setting:Perceived Barriers and Impact on Patient Safety「J].J Patient Saf,2009,5(3):145-152.

2.Christine Milligan,caring for older people in the 21 century: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note,Health&Place,2006(12):320-331.

3.童立纺、赵庆华、肖明朝:《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运行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15年第15期。

4.刘稳、徐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第11期。

5.时小喻:《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构建——基于德国护理经验》,《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7期。

6.刘宇:《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山东青年》2015年第6期。

7.Garavaglia G,Lettieri E,Agasisti T,et al.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are in nursing homes:an Italian ease study[J]Health Care Manag Sci,2010,23(5).

8.李传军:《公共政策的道德评价》,《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9.姜向群著:《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责任编辑:沈卫平]

C913/F840.67

A

1009-2382(2016)05-0020-05

刘德春,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日照276826)。

猜你喜欢

结亲医养养老
阳高蔬菜 结亲“山西农大”
医养当兴
军户农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
养生不是养老
新疆体育杂志社“结亲周”小记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