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学留白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02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 江 萍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学留白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江萍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在揭题时“留白”,课堂学习趣味盎然;在提问后“留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活动结束时“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在下课前“留白”,延伸课堂教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留白运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逐渐退出课堂教学环节。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上,我们通常能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游戏,或师生之间热烈地交谈。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热闹之后,我们也要细细反思,它们的实际效果真的很好吗?
二、教学留白的定义
“留白”,源自中国画术语。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通常可创造出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教学留白即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白、拓展的空白,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回答问题的时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最好的展现,课堂也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三、教学留白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留白有这么几点好处:(1)从思维角度看,“教学留白”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2)从记忆角度看,“教学留白”使学生不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内容更容易记忆;(3)从心理卫生角度看,“教学留白”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以消除心理疲劳,避免走神现象。
那么在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课堂上如何巧妙地利用“教学留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呢?
1.在揭题时留白,课堂教学趣味盎然。记得我在教学《我们的合作》一课时,上课伊始,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在孩子们兴趣盎然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顿时孩子们傻眼了,抓耳挠腮的、托着腮帮苦思冥想的……此时正是孩子们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我按兵不动,留给学生几许思考的时间,但仍不急着让学生解答,却开始新课的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为心中有疑问,所以学生才有自主学习的兴趣。
2.在提问后“留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使更多的学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在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常会出现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对这一问题也许还缺乏全面的思考,此时“留白”,静等学生的思考。这“冷场”的几秒钟,是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留足思考的时间才能保证思考的质量、学生的回答全面正确。即使学生的思考成果还很幼稚可笑,那也是他一段自我认知过程演绎的结晶。如《鸦片的背后》一课,当学生了解了鸦片的危害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鸦片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吸食鸦片呢?提问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鸦片容易上瘾!”这当然是问题答案的一部分,我不置可否,静等学生的思考。慢慢地,学生才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等,这时得出的答案才是比较完整的。
3.活动结束时“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热热闹闹的活动,孩子们参与其间,很难明白老师设计活动的良苦用心。如果孩子始终不明所以,那活动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如果活动结束,教师滔滔不绝地总结,陈述活动的目的,那课堂中的孩子不就成了活动的道具了?活动结束了,静静地等待孩子情绪的平复,也让孩子在情绪平复的过程中渐渐领悟活动的本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我们通常会设计这样的活动:单手穿衣;蒙住双眼走路等。由于四年级学生爱玩爱闹的特点,活动初经常是嘻嘻哈哈,使活动失去了意义。有的老师急于求成,阻止学生的玩闹,宣布活动的意义,更有甚者,还得带上几句批评。孩子的玩闹被阻止了,学习的热情也许就此降了温。而有经验的老师并不急着抑制学生的激动,也不急着宣布活动的目的,而是在活动结束后耐心地等上几秒钟,学生的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老师依然一言不发;在轻柔的音乐背景下,老师变得严肃起来,然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此时其实已经有了思考,不过可能是浅层次的,没有形成流畅的语言,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经老师的一语点拨,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让学生把这种情感用语言来表达,只是让孩子在静默中内化。“留白”使这一教学环节更具魅力。
4.下课前“留白”,延伸课堂教学。记得张维元老师曾经说过,下课并不是给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留给学生一个省略号,让学生带着学习的收获、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下课前的“留白”,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去回味、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