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作文讲评的“新常态”
2016-03-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吴斌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 吴斌峰
开创作文讲评的“新常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吴斌峰
笔者有机会听了一些成功的作文讲评课,自己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觉得作文讲评课必须从学生自己的作文实践出发,从学生作文内容出发,根据内容进行讲评,打造一种作文讲评的“新常态”,才能提高作文讲评课的实效。以下从讲评课的方式、手段、课型等几方面入手来具体谈谈。
一、方式要“实”——从“泛泛而谈”到“就文论文”
讲评就必须讲到学生作文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要一针见血,要切中肯綮。听过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管老师的讲评就非常注重这点,讲评的内容全部来自学生的作文: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学生一边读着语段,一边辨别、思考,课堂讨论实实在在,发现语病也能一目了然。接下来如何修改,也往往是水到渠成了。这里借用叶圣陶老先生“作文好比游泳”的说法,传统的讲评方式,就像是学生在岸上,教师指手画脚地凭空指点一番:“你手要这样划,脚要那样打……”而将语段展示在黑板上讲评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跳下水,游到学生边上,抓住他的胳膊,告诉他划水的姿势还有什么不对,打腿的动作有什么问题,呼吸的节奏该如何控制……对比这两种指导方式,哪一种更有效,应该是不辩自明的。
二、手段要“优”——从“隔空喊话”到“媒体展示”
得了怎样写具体,比教师磨破嘴皮讲解还有用。
三、过程要“活”——从“自说自话”到“师生互动”
教师的作文讲评切忌脱离学生的作文“自说自话”,要“从学生作文中来,回学生作文中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自主修改。修改不到位,再指导,再修改。所以,作文讲评课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反复互动的过程。
讲评课上,老师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问题小,可在原处修改;问题大,或问题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写“第二稿”。我曾批到学生作文中这样一段话:
既然在讲评课上,教师需要出示学生的习作或者语段,那自然需要使用恰当的媒体来提高效率。直观展示一定比“隔空喊话”的效果好得多。根据课堂需要,讲评课上经常使用的媒体主要有实物投影仪、PPT演示文稿、电子白板等。(1)实物投影仪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整篇作文,将学生的作文本放到展示台即能让全体学生看到作文。例如,教师要展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就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展示的同时再朗读出来,那么这位同学的作文内容甚至连标点的使用、书写的规范都一目了然。被展示的学生有荣耀感,而其他学生还能从中学到他认真的作文态度和良好的作文习惯。(2)PPT演示文稿能让教师方便地展示学生作文中的语段,还能将不同学生的几个语段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将学生的语段和名家的语段放在一起比较,教师都可以进行精心设计,大大提高课堂效率。(3)电子白板相比PPT演示文稿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教师能直接在目标语段上圈画、修改。
就笔者个人而言,借助媒体进行作文讲评,一般采用2种方式。(1)赏析优秀语段。即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秀语段或者名家名篇中的优秀语段出示在屏幕,供学生欣赏和学习,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2)进行语段对比。有时,作文中的一些技能教师空口讲解是讲不清的,或者说学生总是不能深切领会,效果就像“隔靴搔痒”。比如说“如何将段落写具体”、“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将事物写生动”。这种情况,语段对比就很有效:将两位学生写的同一内容的片段同时呈现,一位学生寥寥数语,干巴巴的,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位学生则写得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学生一比较,自然懂
我踏着积雪来到大街上,啊!太神奇啦!一座座房屋都变成了白的,许多雪花一齐落在树枝上,使树枝变成白色。走进我们的校园,食堂前的松树在风雪中挺立着,随风摇摆,还有旁边的枇把树也成了白的。走上台阶,只见平日熟悉的操场白茫茫的一片,太有趣了……
这一段话中,学生亲眼见到了奇丽的雪景,但就是不会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显得单调无味,且还有错别字。我请学生讨论,学生提出建议:“写房屋,写松树、枇杷树,写操场,不能只用单调的语言(白色、白的、白茫茫),可以打不同的比方,把事物写活,同时要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学生按大家的建议去修改,不一会儿,拿来了他的“第二稿”:
我踏着地毯般的积雪来到大街上,啊!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房屋都变成了汉白玉砌成的宫殿。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树枝上,树枝变成一簇簇白色珊瑚。走进我们的校园,挺立在食堂前的松树随风摇摆,像要脱去那白色的外套,显露它绿色的衬衫。旁边的枇杷树,也像是戴上了一顶白色的绒帽。走上台阶,只见平日熟悉的操场像铺上了一床白色的席梦思,我真想就地躺下,美美地睡一觉……
每次完成“第二稿”的过程,都是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上的一次提高。只有教师的讲评能够促使学生自主修改,获得作文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讲评才是切实有效的。
四、效率要“高”——从“个别受益”到“共同提高”
教师在讲评课出示的问题,应该在班级学生中具有典型性,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样,一节讲评课就能使班里很多学生受益。与此相对的是某些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就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两者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管建刚老师常常把一些典型性的问题概括成“XX病”,例如“关联词语病”、“‘今天’病”、“‘我’病”等。一旦取名,学生容易记住,也能以“病”为耻,内心真正受到触动,自己下决心治好各种“病”。而上好作文讲评课,通过剖析学生的各种语病,并引导学生修改,就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中,讲评,巧妙地承接着学生的“写”,也开启了学生的“改”。让我们开创并适应作文讲评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