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语文教学活化的清泉
2016-03-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心小学吴建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心小学吴建良
情感:语文教学活化的清泉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心小学吴建良
【摘要】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很难达到情感和谐共振的境界。究其原因,关键是师生及文本三者的情感不融洽。本文试从儿童的角度去解读文本,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走进文本,进而升华学生心灵的真实情感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语文课堂应是情感浸润的课堂,情感是语文教学生成的活力。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互动情境文本解读
从生活、从人与人关系的角度审视,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见语文课堂乃情感的课堂。
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文本内容很精彩,感情也很浓郁,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达到情感和谐共振的境界。原因何在呢?我觉得此中关键是师生及文本三者的情感不融洽。俗话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让情感流淌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解读文本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我们知道,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始。虽说只是开始,但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堂课,要让学生产生情感,首先得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喜爱,有了喜爱,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那应该以怎样的眼光来解读文本呢?不言而喻,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孩提时代,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立于孩子的视角,带着他们的生活情趣去解读课文。
站在儿童的角度上,我们才能发现文本的童趣资源,从而选择好的方式和内容。教师可用一个有趣的导入,或是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或是猜一猜之类的小游戏,以此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喜爱,使学生的心灵产生走进文本的那种冲动。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学生刚刚初读完课文我就问:“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下面就有学生说了:“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文章都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而这篇课文怎么是按冬春夏秋的顺序来介绍?”这位学生刚说完,下面很多学生也表示有这样的发现。于是我就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叙述。这下学生都来劲了,有的仔细地在书中寻求线索,有的在进行讨论、交流……因此,语文教学如果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其课堂必是妙趣横生的。
二、师生互动袁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1.朗读感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常把欣赏好的朗读视作是一种情感的愉悦、精神的享受。究其原因,是因为朗读已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而入编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必然有着丰富的情感魅力。情由读而生,感由悟而发,多读悟也渐深,而后达到动心动情。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内容深情处就读它个深情,文本感人处就还它个感人。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人听之或慷慨激昂,或荡气回肠……使情感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流进学生的心灵,进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由于该诗歌情感强烈,可用高亢、雄壮的语调来朗读,以此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使所有学生为我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幅员辽阔等感到骄傲、自豪。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读出那份自豪与自信,再加上老师对关键词句的指导和点拨,于是这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数千年文明历史的祖国母亲跃然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激发、升腾。
2.默读静思。如果说出声的朗读呈现的是一个课堂动态环境,那默读就是一种静态环境。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固然需要学生放声的情感朗读,同时也少不了静下心来的思考(即所谓的动静结合)。人们常说:“静能生智,智能促情。”而默读就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无声对话。这是一种心灵、思维碰撞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深思着、感悟着,情感的火花伴随独特体验的步步深入而迸发。我们知道:放声朗读一般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时或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而想要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丰富个性的情感体验,默读静思便是达到这一层次的一种有效方式。此种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3.互动、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学生在对文本的学习中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点本无可厚非。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有时自己的体验、价值取向不一定正确。这时就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平等对话,逐步走向认同。
三、创设情境袁升华学生心灵的真实情感
创设情境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能达到加深领悟和感受的情境,让他们在多重感受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上的体验。学生处在演绎语言内涵的情境中,理解感悟的思维触角展得开、伸得进,情感提升,走向高潮。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在结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詹天佑及工程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修好了由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更难能可贵的是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如果你就是一位来此游览的游客,见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思考过后,有的自豪地说:“你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修好了这条难度不小的铁路,真不愧是我们中国的铁路之父!”有的满含深情地说:“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有的说应该给詹天佑的铜像深深地鞠一躬……在学生的回答中,流露着的就是那涌动的真情实感。此时此刻,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升华了一个层次。
语文课堂是情感浸润的课堂,语文教学应当是充满情感的教学。由情感陪伴的语文学习才能使学生喜爱、快乐。情感是语文教学活化的清泉、生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