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2016-03-02张旭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第二中学山东枣庄277400
张旭(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第二中学山东枣庄 27740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张旭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第二中学山东枣庄2774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地理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能够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找到最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所谓“探究”,简而言之就是在提出问题后,通过一系列方式寻求解答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满着好奇心与猎奇心理,促使着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对地理知识加以自主探索和主动研究,改变了传统学习中教师一味带领学生学习的局面,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探究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探究性学习有着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导性。探究学习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是应当由教师正确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评价,否则会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而产生偏差,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二是建构性。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新知识。三是自主性。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一个能独立完成任务的个体,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具备探索知识的能力。总而言之,在地理学科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教师和学生获得成长的重要方式。[1]
二、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应用
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大小”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探究的过程。首先,根据教材上的课程内容,教师预先设定本次课堂的活动主题为“我是小小规划师”。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绘的形式绘制一张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然后再用投影仪和教师绘制的平面图相对比,结果发现教师的平面图有着方向、比例尺和大小这几方面的内容,而学生绘制的只有图形而已,在简要的讨论之后,学生明白平面图必须具备这三项要素才能让人明白地图的含义。因此,学生通过对比后重新在校园的各处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教学楼、食堂等建筑以外,还对植物的位置、范围等做了记录,搜集到资料后绘制了新的校园平面图,在主动的思考中完成了教学的过程。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了学生的成果,让他们分组讨论,如在测量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获得了哪些心得,是否理解了比例尺、方向和大小的含义等等。[2]
在探究性学习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任务,让学生们主动进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课堂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得了真知。[3]
2.选择问题,搜集信息——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之内,在课堂之外的实践也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自身想要获得的认知,并且也学到了地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布置一项“如何保护我们当地的文化遗产”调查活动时,就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当地有哪些考古遗址,并且在课堂上事先做一次调查,调查学生们平时都去过哪些考古遗址,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提出自己对这些考古遗址的看法,然后抛出探究问题:你是否了解过考古遗址的利用和开发?你认为考古遗址有什么探究价值?然后教师可以从这两个问题进行切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探究的课题中来,并且根据不同学生去过的考古遗址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考古的课题名称都不相同。如某小组的课题为“××地区秦国时期考古遗址考察”,他们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才能完成探究学习任务:①查阅相关的书籍,网上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并做好笔记;②对××地区秦国时期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要比较秦国时期考古遗址中的葬墓、沉船、建筑等不同要素,并指出其具备的特点;③要对参观者结构、源地、组织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④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分别考察。例如节假日和平常日参观者的人数,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参观的人数都不尽相同,应当分别进行统计和测算。当然,在考古遗址的探究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探究能力都是不同的,且他们的实践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学生们能够利用的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社会资源、设备和材料资源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每个小组在完成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教师就应当主动的询问学生是否需要提供额外的帮助,是否需要教师进行辅导等等,从而学生才会更有动力的去完成探究学习任务。[4]
当教师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制定好详细的探究计划,避免因为盲目的探究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了探究的积极性,这也杜绝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时间的耗费。在探究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应当让每个小组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以结题的方式探讨这次探究学习的完成情况、创新价值、体现的探究价值、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收获的知识等等,从而帮助学习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三、结束语
教师“教”,学生“学”的时代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地理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体验,在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探究式教学思想指导地理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本文从课堂和实践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目前,尽管探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普及开来,但是实施效果仍然不佳,因此需要对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克明.浅议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 2010,01:6-7.
[2]刘健.突出地理教科书的探究性——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58-63.
[3]武凯娟.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要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144.
[4]王宝剑,吕惠进.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实施探究式地理教学的困境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0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