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师本文化建设初探

2016-03-02王小梅张绍山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中职评价

王小梅,张绍山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济源 459000)

中职师本文化建设初探

王小梅,张绍山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济源 459000)

以师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应当从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民主的教师管理机制、公平的教师评价模式、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等方面,加强师本文化建设,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中职;师本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越来越有“主见”和“个性”,中职学校管理难度增加,亦越来越需要创新,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中职学校除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生本文化建设,更需要突出“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的师本文化建设。美国教育家约翰古德兰指出:“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有更好的学校,但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的更好的学校,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已是影响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正成为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届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优秀教师的倾心培养,优秀校本文化品牌的传承,需要优秀师本文化做基础和桥梁。

一、中职师本文化内涵

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践行者,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管理者、操作者和完成者,学校管理应当树立依靠教师办学、凭借教师管理的思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师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概括起来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解放老师、依靠老师、服务老师、发展老师、成就老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支撑,成为空中楼阁。当前,中职学校教师管理依然存在多重困难,原因有学校领导管理能力欠佳的、有教师自身出现职业倦怠的、有学校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的等等,为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师本文化建设。具体说来,中职师本文化应包含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民主的教师管理机制,公平的教师评价模式,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等方面。

二、中职师本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构建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是师本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人际关系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双向交流互动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包括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社会人的关系等。

1.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属于上下级关系,部分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一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能否正常开展、教学质量的高低等问题。中职学校教师与领导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沟通渠道不通畅,领导民主管理意识较淡,教师意见不能快速有效反馈,从而使两者出现对立现象。因此教师和领导和谐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作为领导需要做到公正处事,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则需要有服从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素养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教师每天都要同各类学生接触,师生关系是教师主要的人际关系,两者是教育与被教育、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职师生冲突,是影响师本文化的主要原因,中职生一旦与教师发生冲突,在当前社会舆论风气中,教师常常是口诛笔伐的对象,为此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在积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时,更要组织师生进行普法教育,教师要革新教育管理方式依法执教,对学生要强化有纪必遵、违规必究、犯法必惩的意识。

调查表明在中职学校,民主风格的教师明显比专制风格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同时,知识广博、创造性强的教师较受学生的亲近。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心存敬畏,尊师勤学才能更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帮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顺利开展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也是师本文化建设的重点。

3.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因为中职教师间存在合作与竞争,这需要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在利用培训学习等机会对教师进行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增强教师的凝聚心,淡化功利心,共同创建良好的同事关系。

4.教师与社会人的关系。中职教育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师对于家庭所付出的必定少于对事业的付出,因此协调好家庭生活对于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当前已不提倡“舍小家为大家”缺少人性的道德要求,但中职教师应当学会合理分配精力和能力,做到家庭与事业协调进步。另外,目前的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需要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共同育人的模式又要求中职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学生家长在社会上所处角色不尽相同,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时,能够做到尊重和平等,要善于引导家长采取正确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帮助指正孩子,在面对与家长的意外冲突时,教师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有理有据有原则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培育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

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是师本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大致包含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技能等。

1.教师职业理想是指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选择以及对教育事业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中职学校教师应当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中职教师在从事一段职教工作后,常常会因为受教育者素养较低等原因而产生挫折感、失败感,进而随波逐流放弃职业理想,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有无穷的动力去攻坚克难成就一番事业。

2.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更应当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尽职尽责坚持不懈地培养好每一个中职生,使他们从家庭的“弃儿”,社会的“累赘”成为学校的骄傲,行业的明星,祖国的栋梁。

3.教师职业作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尤其是中职教师更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在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立德树人,诲人不倦。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依法执教,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行为规则。

4.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中职教师有文化课和专业课两类,在实际教学中,文化课教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的专业发展,而专业课教师同样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两者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当前国家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求技能人才应当具备“四性”,即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和锐意进取的个性,有对品质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和对完美孜孜追求的良好习惯,新形势的发展对中职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因此中职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更新专业知识,大力创新,勇于实践,努力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素养。

(三)形成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

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是师本文化建设的关键。中职学校可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来完成。

1.入职帮扶老带新——蓝师(基础合格)工程。每一个中职教师走向工作岗位,都要经历由学生或社会人到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过程,不少新教师在课堂管理、个性化教学、学生评价、教学任务完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新教师陷入职业困境,难以适应和胜任专业教学的要求。最有效快捷的方法是动员具有“双师”资质的优秀名师“带徒弟”、“结对子”,实施“蓝师工程”,培养新教师,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初步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对每组老带新的教师组合给予适当的绩效津贴或福利补助,对优秀组合在年度奖励时专门进行表彰。

2.岗位培训抓提升——美师(一专多能)工程。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三年到五年后,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教书育人的激情就会逐渐消退,尤其是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低下,教育和管理学生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心血,于是就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为此,中职学校应当大力实施“美师工程”: 一是文化课教师必须自学或选学一门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拓展自身相关技能,所有教师必须选择“第二专业”,即教龄五年以上的,提倡教师一专多能以优化师资结构。二是对一专多能教师学校给予每年优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三是每年通过公平考评,按照60%的比例选聘“最美教师”,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并优先参与各类荣誉表彰,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只有具备了一大批的“最美教师”,才能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资源,学校教师面貌才能保持整体的积极健康向上。“最美教师”的选聘可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按照七比三的比例组成评审团,通过公开讲课和答辩,按积分择优确定。

3.人尽其才育风格——名师(特色培育)工程。目前,中职学校办学陷入困境的首要因素就是缺少名师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匮乏。学校只有实施“名师工程”,制定名师培养计划,为优秀教师搭建脱颖而出的舞台,让一批优秀教师成为名师,在教科研培训、外出学习以及著作出版等方面提供经费帮助,在评优、奖励、晋级、宣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名师待遇和知名度,使名师在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名师比例可按照教师20%的比例评选,每个专业学科兼顾,并实行三年一考核的动态管理。名师的选聘可参考“最美教师”选聘办法。

4.倾心打造铸品牌——特师(品牌塑造)工程。如果说大学是因为有了大师才叫大学,那么中职学校也同样必须有“大师级”——专业特级教师,才能“傲视群雄”,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职特色学校,几千万实训基地设施投入,只是教学硬件的保证,没有对专业特级教师的倾心打造,学校依然不能成为强校。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脚踏实地结合自身的实际,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制定切实有效的特师培养计划,并用心坚定执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打造公平的教师评价模式

公平的教师评价模式是师本文化建设的核心。对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一直都是教师评价的难点问题,现行的教师评价模式,一般都是由学校各管理部门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逐一评价,其单向的评价机制本质上就是缺乏教师有效参与的平台,因而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表现为评价功能的主观性、评价形式的单一性和评价内容的片面性,导致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考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如何打造一个公平的教师评价模式,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教师评价其实质是服务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教师。中职学校应当本着为学校发展负责,为教育事业繁荣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积极探索相应的途径,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满足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科学、合理、规范地打造一整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一是评价来源的多元化。教师是评价的客体,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和同事等提供的教师工作表现的相关信息,可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依据;二是评价标准的客观化,尽量将相关的教学行为量化为可观测的标准和指标,从而核算每一名教师的评价得分。三是客观测量与主观评定相结合、他人多元评价与教师自主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共时性评价与历时性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功能与评价手段相互匹配,使教师绩效管理的科学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得以共同实现。

目前中职教育因缺少像应试教育那样的标准化评价模式,所以在对教师考核评价时,常出现一些难点。一些中职学校近年来对此做了有益尝试,如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年度专业技能大赛、素质能力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以及对口升学等,并制定对应的奖励制度,将此作为中职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力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的说来,公平的教师评价就是让那些真正的“好”教师受到认可或奖励,如工作量大的,为学校承担更多工作的教师;工作质优的,同样的工作岗位上,其工作质量优于他者的教师;工作责任重大的,承担工作责任更重的教师;工作贡献突出的,为学校作出更大贡献的教师;其工作是不可替代性的或其本人是稀缺人才等等,这些教师理应得到更多奖励,才能真正体现出公平。

(五)建立民主的教师管理机制

民主的教师管理机制是师本文化建设的保证。当前,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翁,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做好教师管理,学校管理者必须以民主的方式来完成管理,激发教师主体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以愉悦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管理中,否则一旦离开教师的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就会寸步难行,“家长式”管理模式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中注定是要被遗弃的。

学校民主管理的本质就是教师民主参与管理和决策,教师以自己的主体意识影响学校的目标和决策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教师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参与管理低的原因有学校管理者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教师参与决策意识淡薄,决策水平不高,教职工代表大会难以发挥作用等。学校应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实施细则》、《民主管理协商及督查评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作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确保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民主的教师管理机制,还应当包括教师能够公平竞聘学校中层领导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应当实行两到三年的任期制,任期结束,重新面向全体教职工竞聘。现在不少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有相当大的原因就在于缺少“能上能下”的中层领导干部管理模式,一些优秀教师缺少上升空间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新方法的尝试,逐渐积弊难返,失去活力。

综上所述,中职师本文化的建设通俗地说就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教师只有具有了“幸福感”,才不会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育工作作为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事业,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1] 蒋超文,刘树谦.教师人际关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7).

[2] 杨鼎家,唐杨,张小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修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高 旻)

O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oriented Cul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Xiao-mei,ZHANG Shao-shan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9000 China)

The teacher-oriented concept is to take teachers as the core resources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and teachers'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matter.The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ill strengthen the teacher-oriented culture in the aspects of emphasizing teachers' development,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establish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fair assessment system of teachers and perfecting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eacher-oriented culture;construction

G718.3

:A

:1674-8689(2016)04-0078-04

2016-10-24

王小梅(1981-),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德育。张绍山(1971-),男,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校园文化。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构建中职特色校本文化品牌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6]-JKGHB-1124)阶段成果,课题负责人:张绍山。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中职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