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域境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2016-03-02蔡沅羲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培养目标方向

蔡沅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高等职业教育域境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蔡沅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目前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大多从模仿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而来,缺乏符合自身特点的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还较为含混不清。文章通过对国家规划的研读和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的方向和理念,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养

建国以来,我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由两类院校完成:一类是以十大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音乐院校,另一类则是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或师范类院校中的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但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职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似乎慢慢地在成为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另一渠道。

我国现当代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历经“实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三个阶段。国务院于2010年8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着力强调了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国家层面规划,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质来看,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捕捉到职业教育的属性,即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实训,注重工学结合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等。而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把握什么样的方向,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我们职业院校音乐专业教师需要仔细思索的问题。

一、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情况确立专业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准确,办学思路是否清晰,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依托市场来办学,市场和相关产业发展境况是高职教育专业定位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高职音乐专业无疑要依托文化市场发展和运行轨道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能够对应当前市场主体需求的职业和岗位属性,是否具有地方特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正是普通高等教育中所没有的,是否是市场需要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竞争力等等,都是高职音乐专业办学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职音乐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发与设置专业时,必须牢固坚持依托文化市场运行规律和供需关系为导向,必须用敏感而准确的市场需求及趋势发展来确立专业方向。

高职教育的培养周期是三年,学历是专科,招收的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鉴于此,在专业设置上就一定要避免与普通高等院校重复,尤其忌讳纯粹的模仿设置。比如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上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划分后,该专业属于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大多数专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中均有开设。如果高职音乐专业再从这个层面上开设此类专业与普通院校去竞争,无疑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因为无论是从培养周期、生源素质还是从办学经验上讲,这些专业都不是高职教育的强项,上有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下有同专业的“中专生”,在就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这部分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可以保留但决不能成为主导专业。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来说,学校合并前身为原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和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并未开设音乐类相关专业,而原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因含有一定师范类院校性质,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思路与走向都不尽吻合,故此学校艺术学院对该专业采取的是“保留不主导”的战略,2015年前将该专业有意识的丰富为两个“培养方向”,一是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方向,另一个则侧重于表演及产业技术方向,对于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则是在传统师范类课程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具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的职业技能型课程如计算机音乐制作等,同时积极进行与高职音乐专业发展思路联系更为紧密的音乐表演专业(计算机音乐方向、流行音乐表演方向)的新专业申报工作。2015年音乐表演专业(计算机音乐方向、流行音乐表演方向)申报成功,目前学校艺术学院音乐类专业已拓展到两个专业三个方向的招生规模,而音乐表演(计算机音乐方向)在近两年的招生中,以其具备典型的实践操作性这种职业教育属性的特点而独具魅力。这样建设专业目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更积极迎合市场要求,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高职音乐专业设定问题上,笔者以为既然强调了高职教育要依托市场来办学,高职音乐专业要依托文化市场来确立专业方向,那么建议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市场调研来完成专业的确立。在新疆地区,经过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新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计算机音乐方向、流行音乐表演方向)申报过程中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对音乐文化产业技术发展的考察,笔者认为,根据文化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可以考虑尝试开设一些为音乐文化市场、音乐产业技术革新与发展以及为社区群众文化提供技术、服务、管理的专业方向。例如音乐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音乐制作、录音工程、音乐产品设计、制作与传播、群众音乐文化管理等专业方向;现代舞台灯光、音响技术和传统乐器调律与维修专业方向;电声音乐表演、流行音乐、合唱指挥专业方向等,并将这些具有典型的市场针对性的专业方向作为重点专业来建设。

二、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来源于其自身属性。无论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还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和产业和市场链接起来,进一步说是做有效的高质量的链接。那么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也必然要与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做紧密而有效链接。这里的“链接”实质上是指紧抓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脉搏,依托市场和产业链来办专业,根据市场运行和产业发展切实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就是走一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条办学之路。

既然明确了要通过市场定位确定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那么这里培养目标的前提就是市场调研。我们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和与内地相关兄弟院校交流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整体上讲都显得较为含混,非常清晰明确的,指向性和定位性都非常准确的较为少见。

在新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艺术类音乐专业的并不多, 目前仅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新疆教育学院)和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三家,而且在该专业主干课程钢琴的实际组织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培养规格,大多是按照普通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模式来组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小学音乐教师就业为导向,以音乐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培养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特色音乐教育专业,能够适应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的音乐教育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可以说已经在着力体现高职教育的属性和特色,但就“高技能的音乐教育人才”这一提法还是显得过于宽泛,需进一步推敲。而另一部分高职类音乐专业则大都把诸如“培养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群众化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音乐表演、研究、教育以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工作的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等类似定位作为培养目标。我们不能说这类目标定位是错误的,但至少它不够准确,不能够清晰地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色,从培养目标这个角度讲显得有些过宽、过大、过高。换句话说这类培养目标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用,如果说培养出的人才既要能够从事表演、策划、编导又要能从事教育、研究等等,那么本科院校四年的培养周期远比高职院校三年的培养周期更有优势可言。

故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大或含混不清就容易使自身找不清方向,陷入“模仿”的泥潭。从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可以发现,大量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自身成为“本科压缩型”培养副本的情况非常明显和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归结于前文所指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属性,即要回归市场,真正地通过缜密的市场调研确定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以为高职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和市场运行以及音乐产业技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培养目标不应以教育类型人才为主而应和产业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例如音乐产业技术工作者、音乐产业技术工人等等。目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新申报成功的音乐表演(计算机音乐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面向音乐文化生产企业、文化传播企业一线,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有机融合,具有音乐表演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音乐应用技术及多媒体音视频应用技术,具备“能制作、能表演、能创编、能创新”的职业应用能力,可以为广播电影电视、广告、移动多媒体、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传播媒体创作或制作音乐,能从事适应群众文艺团体、音乐工作室、文化传媒及音像出版等部门的音乐编曲、音乐创作、音乐编辑、录音混音、音乐表演等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操作型音乐专业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显得更具体,更吻合市场需求,更“接地气儿”。

三、根据岗位目标任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使高职教育在市场运行中找到准确的定位,既然有了市场定位,就会有具体的工作岗位及任务目标。我们在构建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环节中一定要将具体工作岗位及任务目标放在首位,使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明确指向的能力培养点,这也恰恰是体现高职教育自身属性的又一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普遍存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问题。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而这恰恰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背道而驰。故此,笔者以为高职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由具有典型市场针对性的专业中的具有明确工作岗位及任务目标指向性的课程集合构成。这当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指向性,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形成体系。

在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笔者以为应当在彻底摒弃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院校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如在音乐专业中实施“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专业基础的学习+两年专业表演的实践”的培养模式。这当中要说明的是“2+2”模式中有一年的培养是要既保证专业基础培养又要兼顾专业表演实践的,高职一年级重点进行专业基础的学习;高职二年级在专业基础学习的同时融入专业表演实践;高职三年级重点进行专业表演实践。这种模式可以理解成为“1+(1+1)+1”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在高职有限的三年里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目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群(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计算机音乐方向和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表演方向)已经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推演,以演促学”,即在教学全过程中分层次、有计划的加入适合专业能力培养的各类演出、比赛活动,使之成为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通过这类演出、比赛对教学过程和专业能力培养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发现不足和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部分,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中国第三届民歌合唱节上,代表学校及自治区前往参加比赛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乐韵”大学生合唱团一举夺得混声组、男声组金奖和三个单项奖共五项大奖,引发了兄弟院校及媒体极大关注和社会反响,这就是“以学推演,以演促学”人才培养模式价值体现的成功例证。

客观地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周期有限,一般来说只有三年时间,在有限的培养周期里既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又要历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有难度的,但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精、尖的人才,在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只需要把握好针对目标工作岗位及任务的“够用”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就给我们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留有了一定个性开发的空间和时间。当然,这还需要域内专家学者们通过不懈努力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1] 李梅.浅议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培养模式[J].才智,2009(14).

[2] 石峰,张丽娜.高等职业教育音乐学科之探究[J].艺术教育,2010(12).

[3] 刘轶中.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 连萍.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音乐实践教学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

[5] 周溟.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应用性、创造性人才——浅谈艺术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戏剧文学,2014(12).

On How to Train Personnel of Music Specialty in the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I Yuan-xi
(Art College,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 China)

The paper holds that at present the idea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music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f Xinjiang is almost a imitation of that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and therefore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lack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raining personnel of music specialty.The author of the paper, by analyzing the research data, proposes the idea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music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usic specialty;personnel training

J60-059

:A

:1674-8689(2016)04-0038-03

(责任编辑:张 静)

2016-11-01

蔡 沅羲(1980-),男,浙江金华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专业教学和音乐史学。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培养目标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位置与方向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新疆首条ETC车道落户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