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0 1 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析

2016-03-02胡成方

学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素养

□胡成方

2 0 1 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析

□胡成方

2016年的三套全国卷,呈现出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它们直击学生虚假写作的弊端,凸显时代的精神需求,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当前中学的写作教学起到了方向性引导作用。

全国卷;现实性;评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现实性,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写真情,既具有开放性,又能有效防止套作与宿构现象。

一、关注社会热点,直面现实生活

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虽倡导关注现实,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但实际命题却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除了2008年全国卷用三则新闻材料直接点出汶川地震外,其余的大多数材料主旨都是隐隐约约、遮遮掩掩,将现实生活的热点隐藏于材料的寓意之中,让学生去联想、去揣度。

2016年的作文命题直接得多、明确得多,完全是直面现实热点,不回避,不隐讳。全国Ⅰ卷漫画“奖惩分明”,虽然没有标题,但学生一看就懂,审题无任何障碍。因考试分数的变化而得到 “吻痕”(奖励)和“巴掌”(惩罚),是不少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这是一直遭人诟病的教育问题。漫画涉及内容,不单指家长教育孩子的唯分数论,也是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唯分数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教育评价,不去考虑学生成绩背后的因素,也不去考虑学生成长中素质、个性的问题,而是一味地依据成绩分数的高低、成绩的进退,进行“奖励”与“惩罚”,这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禁锢学生成长的囚笼,成为扭曲教育性质的枷锁。以漫画形式把“唯分数论”这一教育痼疾,清楚地呈现在考生面前,也呈现在教师、学校、家长、社会,乃至每一位真正关心教育、关心人才培养、关心未来教育方向的有识之士面前,体现出命题者极大的勇气,也反映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全国Ⅱ卷“语文素养的意义和途径”,虽然只是从学生语文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途径命题,但同样是将今天我们母语教育的困境直接摆在最严肃、影响力最大的全国高考试卷上。我们一直提倡加强母语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但实际的语文教学,已沦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尴尬学科。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早已困扰着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受高考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学生,甚至学校管理者,完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理科学习或是抓分科目,语文素养根本无从谈起。这不仅是教育界的担忧,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母语教育的严重障碍。确如材料所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材料直击当下语文教学的致命点,对于考生来说是当头棒喝,但对于场外的教师、家长、学生和学校、社会则是醍醐灌顶,发人深省。明确了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直接指出提高语文素养的明确方向,旗帜鲜明地为考生,为教师,为语文教学标的明矢。

全国Ⅲ卷“小羽的创业故事”,较好地突出了社会的道德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未来的期许,告诉学生面对“假冒伪劣”是打击消灭还是“规范引领”。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但对于今天世界各国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取向有些背道而驰。考生对于这一问题是否可以有更多的立意选择。辩证思考社会中很多问题需要道德裁判,但更需要法律规范,否则只是强调道德引领,少了法律制约,这是很难直面现实的。

追踪辨迹,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意识,逐渐由云遮雾障的朦胧象征派,掀起了盖头,转为清晰可见的现实直播派,不仅有利于学生审题立意,更有利于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实取材、真实写作。

二、贴近学生实际,抒写真事真情

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坚持一个重要原则: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实际的作文命题,却很少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每年的高考作文,即使是所谓的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借尸还魂”,满篇的屈原、司马迁、海伦?凯勒、爱迪生,无病呻吟,千文一面。

今年的全国Ⅰ卷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材料中“奖励”与“惩罚”,学生有着极为真切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学生早已“亲身体验”“胸有成竹”,只是一直缺乏一个“泄洪口”。学生不必再去虚构故事,而是写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只要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全国Ⅱ卷虽然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提到 “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但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降低了身段,实际就是要求学生抓住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这三条途径并不陌生,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也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经历的。高考作文材料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情绪喷发,只要表达能力不错,有着清晰的思路,完全可以写出千人千文的“真情作文”。

三、命题视野广阔,写作感受时代

历来高考作文命题,总是喜欢借用故事、格言类材料,让学生在审读中立意,但实际已经先入为主地为学生选择好了立意方向,所谓的“发掘材料内涵,升华主旨”也在命题者的意料之中。学生的作文立意是“孙猴子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至于对材料寓意的正误选择更没有多少余地。

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命题在立意选择上显示出较为广阔的视野。没有局限于将“唯分数论”完全归于学校范围,而是用“口红”的奖励和“巴掌”的惩罚来象征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这是家长的评价方式,也是社会的评价方式,又是今天人们对于学校好坏的总体评价模式。这在提醒我们:改变“唯分数论”、改变教育弊端,需要全社会的观念改变,需要全方位的共同纠错,这是我们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全国Ⅱ卷虽然强调的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三种途径,但材料明确提出“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这告诉我们重视语文素养不单是学生问题,也不只是教师问题,同时也是家长、社会的问题。如果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数理化成绩,如果大学还将“奥赛”等作为加分录取的条件,如果中学教育还为了理科的分数而不断萎缩语文教学,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是自欺欺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也只能永远是场梦。

由此看来,今年的作文材料没有追求“高大上”的深刻寓意,而是将现实呈现在考生面前,让考生联系现实去思考、去评价。这真正体现了高考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改变教育弊端,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真正践行“以德树人”的教育观念。

四、立意多维思辨,引导教学改革

作文立意强调多角度与思辨性。全国Ⅰ卷可以谈“唯分数看奖惩”,批评不考虑学生学习实际,而一味根据分数奖惩的错误倾向;也可以从55分的惩罚到61分的奖励谈“鼓励教育”,指出只要学生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从漫画材料看,惩罚教育与激励教育各有利弊,是否我们就应该多采用“惩罚教育”?还可思考,材料中的教育问题不单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分数评价不只是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方式等。全国Ⅱ卷体现同样的特点:多角度阐发、多层次思考语文素养的作用、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等。

作文命题的新特点无疑给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也明确了方向。首先,材料浅易明确,不在猜谜般审题上考查学生,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写作基本功。那么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养成多读书、多写作的习惯,积累知识,善于表达,练好写作基本功。其次,材料的内涵涉及的是身边事、熟悉事,学生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第三,要善于融入生活、社会,感受生活、社会中的点滴变化,与时代脉搏共振。教师的作文教学,再不可教模式、练套板,而应该教给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他们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六中)

[责编 张勇]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素养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