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2016-03-02张玲
□张玲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张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2.掌握人物刻画的方法,写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梁启超,以全面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课文解读,掌握记叙文抓住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技巧。
2.难点:引导对讲演中引用的《箜篌引》《桃花扇》及杜诗进行分析探讨,感悟先生讲演时的心理与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文,你们觉得本文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本文写得怎么样?有同学认为写得不够精彩,那我们也不妨做个反向推理,编者把它放入教材,到底是欣赏这篇文章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梁启超的一次演讲就让大文豪梁实秋先生为之倾倒,作者笔下的梁任公到底有什么个性特点?“酷”在哪儿呀?——文中有现成的概括吗?
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板书)
三、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先生“三有”的地方。
明确:有学问:演讲中,梁启超兴之所致,能即兴脱稿大段背诵;解释《箜篌引》;讲他最喜爱的清传奇剧本《桃花扇》;讲唐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博闻强记等。
有文采:《箜篌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饱含深情的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开场白等,感人至深。
热心肠:讲演,到紧张处,便在众目睽睽下,自然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太息。演讲时的哭和笑 (《桃花扇》、《箜篌引》、杜诗)等。(穿插讲解杜诗、《桃花扇》、《箜篌引》)
2.评判写人文章好坏的标准就是人物个性是否鲜明,那本文作者又是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先生鲜明的个性呢?能否各举一个你认为最传神的例子来?
明确: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听众的反应;铺垫,烘托:演讲前的准备。
3.小结。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尝试写过不少写人的记叙文,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写好写人的记叙文,思路展开时,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写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用哪些手法把人物的个性凸现出来?
(板书: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
1.下面有两个外貌描写片段,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为什么?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你道他(她)又是谁?
明确: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猜不出是张三还是李四吧?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写出了人物的独到之处——长相特点和标志身份独有的钉耙武器。
2.请你选取一个人物。说说他“笑”背后的个性特点。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红楼梦》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明确:史湘云:豪爽不羁。
林黛玉:笑岔了上气不接下气,体态娇弱。
探春:茶碗“合在迎春身上”,笑得前仰后合。
惜春:奶母在旁,笑得离开座位,“揉揉肠子”——年幼稚气。
宝玉与贾母:“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动作和语言——溺爱!
薛姨妈:不能自持,“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清闲自在。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而 “说不出话来”,清闲自在。
凤姐:主管这一大家族内务,责任重大。在场的侍女多,因此她要保持威严铁腕的形象,不能失态。
鸳鸯:她是贾母贴身侍女,是丫环中最有心计的一个,不能失“范儿”,所以硬撑着。
婢女:有的便“躲出去蹲着笑的”。“躲出去”,以示下人、主子身份有别,卑贱的下人不得与高贵的主子同堂狂笑;而“蹲着”者,则极言笑得肚子发疼,直不起腰来。老成持重一些的婢女,笑后,因为没有忘记随时随地为主人服务的责任,所以随即“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要替姑娘们换衣服,当然自己就不能仍然笑得前仰后合,所以曹雪芹写她们是“忍着笑”。
五、布置作业
试以《××老师的一堂课》或《××同学的“酷”》为题,借鉴本文写人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要求笔下人物的言谈举止能突出其人物个性。
(作者单位:铜陵市第一中学)
[责编 潘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