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厌学的案例分析

2016-03-02周秀琴

现代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气情绪儿子

■周秀琴



◎家长学校◎

小学生厌学的案例分析

■周秀琴

一、案例

晓航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高高的个子。进来时低眉顺眼,眉宇间难掩内心的抑郁。妈妈带他来找我时的问题是:孩子看到学习就烦。为此,妈妈感到非常的焦虑。

我与晓航聊了一会儿,发现,晓航对学习确实有厌烦情绪,学习学一会儿就不想学了,感到自己不是好孩子。

以下是我们谈话的部分内容:

“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察到自己对学习有厌烦情绪的?”

他低下头想了想,摇头说:“我不知道。每次我学习学不下去的时候,妈妈非常生气。”

“你所说的学习学不下去是指一点也学不下去,还是能学习一段时间?”我刻意对他的问题做了区分。

“学一会儿就学不下去了!”

学一会儿就不想学了,你这儿说的‘一会儿’是多长时间?”我问他。

“一个小时左右。”

“你这个年龄,能够坐下来学一个小时,已经很好了。别说是你,就是像我这个年龄的成年人,学一个小时也累了,所以累了休息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由衷地说。

他不信任地看着我,一动不动,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老师,你说得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想到学习就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我写一会儿作业就学不下去了,妈妈看到特别生气,就大声训斥我。我很害怕,感觉对不起妈妈。”

“现在的晓航能学一个小时,小学一年级时的晓航能学多长时间呢?”

“半小时左右。”

“半小时左右,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正常。所以一年级的课堂时间都会短一些,不是吗?”

“可是我妈妈特别生气!”

“你妈妈不知道小孩子的注意力比成年人短,同时,妈妈认为学习对于你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所以,当你不学习的时候,她很着急。”

在咨询过程中,我运用角色扮演法,让晓航坐到妈妈代表对面,看着妈妈,对妈妈说:‘妈妈,你这样我很害怕,其实我也想做个好孩子,我也想好好学习,我也想让你高兴。可是我做不了你期望的样子,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担心你不爱我了!当我做不到你期望的那样时,你还爱我吗?当我不够好的时候,你还接受我吗?当我不够好的时候,请你爱我。”当妈妈代表给孩子肯定答复的时候,孩子哭成了一个泪人……

二、原因分析

我在咨询中运用了一个小技巧,就是让孩子确认妈妈原来是爱自己的。因为小孩子很容易把爸爸妈妈的爱当成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能确认父母是否爱自己胜过学业成绩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焦虑。孩子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善于表达爱,对孩子的爱压在心底不说,这时,如果父母脾气暴躁,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只有自己达到某个标准了,爸爸妈妈才会爱自己。

而晓航的妈妈正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在超市从事导购工作,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妈妈固执地认为自己现在的一切辛苦都源于没有文化。所以,急切要让儿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对孩子的学习寄予了很高期望。

所以,从晓航开始上学起,妈妈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所以,只要提到儿子的学习,她就开始焦虑。如果一眼看到儿子没在学习,就要质疑、训斥晓航。每当这时候,晓航看着妈妈生气着急的样子,就特别自责,同时特别厌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能力让妈妈高兴,又惹妈妈生气了。最重要的是,妈妈生气了还会不会爱自己呢?晓航不知道答案。

可是,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久。所以,当不能再集中注意力时,他就想到妈妈的训斥。时间久了,就把学习与厌烦情绪建立了神经连接,只要看到学习,就想到自己不是好孩子,惹妈妈生气,担心妈妈因此不爱自己。他认为是学习这个“魔鬼”把妈妈变成了巫婆,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所以当我引导他说出“妈妈,当我不够好的时候,请你爱我!”正是说出了他多年压抑在心底的话,释放出了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委屈和愤怒。

(一)晓航的认知源于孩子的自恋

伴随着咨询的深入,晓航对学习厌烦的原因在我面前开始慢慢展开。晓航认为是自己不好,妈妈才会生气,是源于小孩子无所不能式的自恋。什么是自恋呢?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恋是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自身的注意力。每个个体的生命初期都是自恋的,认为自身无所不能的,这是人最初的防御组织,防御性地用于对微弱自我的补偿。如:刚出生的婴儿饿了,她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婴儿困了,也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够看到她的需求,并满足她的需求,他就认为自己操控妈妈,让妈妈为自己做一切。这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的一面,与之相联系的是当妈妈生气了,她会认为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爸爸妈妈吵架了,她会认为自己的错误导致了父母的不和,甚至天气不好,都会认为是自己某个念头或动作引起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孩子式的自恋。

自恋的病理开始于原始的无所不能的自身,结束于自我理想变化中的内化。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如果母亲或主要抚养人能够不断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并给孩子一个宽松、舒适的抱持性环境,孩子会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感,建立起一个理想的自我,从而结束自恋的阶段,开始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二)对学习的负面情绪源于妈妈的强化

晓航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还源于妈妈的负面强化。每次晓航学习时,妈妈就开始在一边唠叨:写字写的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学习什么都好……这一系列话,都让晓航感到厌烦,可是,作为小孩子,他又没有力量质疑妈妈。他只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他觉得只要自己一学习,妈妈就从慈母变成了巫婆,平时的慈爱、关心都没有了,有的只是愤怒和指责。而妈妈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的负面情绪,相反,她以为自己督促、唠叨的越多,孩子就越上进,学习成绩就越好。伴随着妈妈的唠叨和指责次数的增加,慢慢的,学习就成了不良情绪的刺激物。晓航开始一看到学习就烦。对于儿子的厌烦情绪,妈妈丝毫没有觉察到,只是觉得儿子太不懂事了,自己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儿子,而儿子看到学习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于是,就更加愤怒,更加变本加厉地指责儿子,母子之间的互动进入了恶性循环。直到有一天,进入青春期的晓航爆发,我就是不爱学习,看到学习就烦,那怎么了!晓航愤怒之下,甚至撕坏了一本作业本。妈妈看到晓航的行为被惊呆了。她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带到我这里来咨询。

三、给父母的建议

在咨询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建议父母也参与进来,调整与孩子的互动模式,这样才能够支持晓航尽快从对学习的厌烦情绪中走出来。

我首先建议晓航的妈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给晓航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妈妈充满了焦虑情绪。而这种情绪源于她对学习的错误认知。她自己没有文化,从事的工作很不稳定。希望孩子将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不要像自己一样,本来这样的期望对于家长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她的焦虑情绪使得她无法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学习。只要看见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她的期望,情绪马上会被触发出来,并发泄到孩子身上。虽然她的初衷是爱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孩子并没有收到妈妈对他的未来的祝福,只感受到只要自己学习,妈妈就开始愤怒,所以才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当妈妈放下焦虑,放松地看待孩子的学习时,相信孩子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其次,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抱持性环境。抱持性环境是指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各种生理需要,还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能与孩子产生共情的能力。母亲提供的这种抱持性环境能够使孩子发展出一种能力,使得未整合的经验带来的焦虑得到缓解,增加孩子的力量感。提供抱持性的环境能有效处理和减缓孩子面临的无法处理的事情冲击,提供空间让孩子“继续成长”,而这对他们精神的整合非常重要。当晓航的妈妈开始学习如何与孩子共情、如何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时,晓航开始慢慢地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甚至晚上让妈妈给他提问,即使出错,也不用担心妈妈质疑他上课没有好好听讲了。

第三,多肯定,不指责,消除不良刺激造成的影响。当引起不良情绪的刺激消除后,负面情绪会慢慢的消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源于抚养人和老师等重要他人的评价。晓航对学习的厌烦情绪,伴随着妈妈对其指责的停止,开始慢慢减少。与此同时,当晓航在学习中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会及时给予肯定,慢慢的晓航在学习时,也能看到那个温暖、关爱自己的妈妈,这样慢慢的在学习与正面情绪之间就会建立一个神经连接。

经过半年持续的努力,晓航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积极向上的孩子。

四、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项技术活,不是家长随心所欲就能够搞定的。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提出:父母要有上岗证,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可是,目前在我国,对家长的教育没有专门的政策和教育机构。家长们大多凭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的观念去教育孩子,这难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栽跟斗。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的学习成长成为教育孩子成功的必经之路,因此,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家长重新学习、重新成长的过程。

山东省济南中学,山东济南 250001)

(责任编辑:孙培东)

猜你喜欢

生气情绪儿子
打儿子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生气汤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