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乡村小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
——以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为例

2016-03-02刘洪涛

现代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学校

■刘洪涛



互联网与乡村小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
——以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为例

■刘洪涛

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学校由四所小学合并而成,学生来自附近10个社区。目前,学校有12个教学班,学生437人,教师36人。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等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定有其农村特点。家长的文化水平大都比较低,学生家长拥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占58%,高中、中专学历的占34.4%,大学学历的占6.6%,家长的文化基础使得学生很难在课后得到较好的辅导;由于学校地处库区,70%的家长需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孩子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是相当多的孩子常年跟老人一起生活,与留守儿童也相差无几,学习跟不上节奏,品德、性格发展无人关注。孩子的性格普遍表现为胆怯、不自信。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是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按照常规发展,要想像市区学校一样均衡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农村的孩子无论体力还是智力并不比城市的差,由于家庭环境和农村教育的薄弱,再加上地理位置、信息渠道、设备配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更遑论结果的公平。农村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对于我们这所农村小学来说,如何变革,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缩小城乡差距甚至找到农村孩子的发展优势呢?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是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呢?

首先,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条件下学生成长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活环境封闭,很多孩子课后无人监管,课余时间接触新鲜事物和课外知识较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定的思路是: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尽力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缺陷;第二,想办法弥补城乡之间由于资源差异带来的农村孩子发展劣势,缩小城乡间的差距。

其次,研究分析当前可以利用的资源或条件。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学校唯有在硬件配备上不逊色于城市学校,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配备与城市学校几乎没有差异。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朝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要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如果薄弱学校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就有可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极大地扭转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我们决定以教育信息化来变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呢?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利用任何新技术都不能盲目地追逐所谓的“高大上”,要立足自身,冷静地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校的现状,我们决定进行三个层面的变革:一是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并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后无人辅导的状况;二是尝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课余时间,学校开放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多了解、多接触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无缝链接,教师通过网络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纵向、横向的发展状态,学生通过网络即时向教师寻求支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完善学校硬件配备,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奠定基础

虽然学校当初的硬件配备不差,但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目前的配备仍然不足。为此,几年来学校不断配备各种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2002年完成了学校校园网和卫星网的建设,实现班班通。学校相继配备了电子白板、录播室、连线课堂等专用室,引入万兆光纤,实现了全校无线覆盖,配备7个班的电子书包、1个班笔记本、1个班智能卡以及师生一卡通、3D打印等设备。

二、完备师资培训体系,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提供保障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解决农村孩子回家后家长的监督指导跟不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也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技术。这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异常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但同时又是十分必要的。农村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还远不能适应这些要求,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的过程更加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大了培训的力度:走出去,以点带面;请进来,专家引领。一是改变传统的讲座的形式,请专家到课堂现场指导。学校邀请中央电教馆“互联创未来”项目专家和市、区教研室、电教馆的教研员等,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收效显著。二是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共同成长,以赛促培,比学赶超。三是依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课题在2006年作为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得以立项,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2013年初,开始中央电教馆“网络条件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信息技能迅速提升,课堂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三、变革学科教学,在行动中实现均衡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村中小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巨大,一方面,我们要快速提高自身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扼制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忽视学生主动性与潜能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既需要解决技术学习、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的转变问题,还要与传统的教育思想,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等种种困难作斗争。这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只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立足学生学习现状,执著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在行动中逐渐变革教师的观念。

我校学生因家庭环境原因在语文书面语、英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着发展差异,在语言素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数学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借助移动终端,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常态课研究,致力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模式和策略。如英语学科借助网络资源,实施“小翻转”课堂教学;数学学科借助区、市云平台,实施课内即时反馈,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语文学科通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能读会写”,形成“晨诵、午写、暮省”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引入“一帆写字软件”,加强学生的写字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现在,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达到了1300个左右,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2060个左右,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成效明显。在2014年3月、2015年7月中央电教馆组织召开的“网络条件下促进小学生能读会写作品交流研讨会”上,教师两次从学校和学科层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15年1月,在全国数字校园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全国共7个)。

2012年,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第二批项目学校;2013年,学校加入戴尔项目首批语文实验学校,同年被评为“全国数字校园试点学校”,这也是全国16所数字校园试点校中唯一的农村学校。2014年11月,学校成功举行了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现场会;2015年,参与了联合国教育信息大会的筹备工作,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

四、信息技术与乡土文化融合,寻找农村教育发展的优势

农村学校乡土气息浓厚,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发乡土特色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尝试寻找与城市学校不同的特色资源,转劣势为优势,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我们的探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崂山剪纸。这是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聘请传承人苏霞,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设计、制作、展示,让小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同时,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二是崂山葫芦。学校开设“崂山葫芦”校本课程,从种植、参观、收获、评选到加工工艺品形成体系。学校开发了多种不同制作工艺的葫芦,如彩绘葫芦、象形字葫芦、布艺葫芦、线描葫芦等,有着许许多多的装饰制作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制作、展示,学生对于葫芦这种纯自然的独特的艺术创作载体,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工艺葫芦。

五、打造智慧校园,在探索中追求优质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面向师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其主要立意仍然是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一是搭建覆盖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教育一卡通中心管理平台,可实现电子身份统一认证,构建集考勤、图书借阅、专用教室使用、食堂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校园环境。

二是利用中心管理平台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提升同步课堂实效性,取他校之长,补己校之短,为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奠定基础,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开设创课课程——3D打印,充分激发农村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创意变为现实。通过3D打印,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技术手段的培养。

四是学校生成性资源库建设。探索以借助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青岛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等网络资源为主,以开发、生成有师生、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资源为辅的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模式,以支持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

一路前行,一路思索。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依托信息化带动现代化、锻造特色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形成一整套具有本校课程特色的学科教学方法,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纵深化发展,仍然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山东青岛 266100)

(责任编辑:孙培东)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