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
2016-03-02袁培栋田列民
■袁培栋 田列民 刘 超
农村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
■袁培栋 田列民 刘 超
新泰市谷里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建于1986年,于2012年代表新泰通过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走出了一条洋溢着农村气息的探索之路。
一、问题的提出
新泰市谷里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20多年来教育教学水平在全镇乃至全市农村小学中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始终本着一个信念: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无论教育理念还是硬件设施都已经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先进学校。当时,全校有1060名学生,18个班,班额超编,师资紧缺,校舍严重不足;音体美器材缺口偏大;图书人均10册,远远达不到标准的30册,缺口近2万册;专用教室不够;活动场地面积不达标,等等。一句话,硬件配备不足,制约了学校快速发展。要想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成了我们执着的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内涵及着力点
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四化”,即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素质教育优良化、办学特色鲜明化。而谷里镇中心小学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内涵就是依托“四化”,因地制宜,立足农村实际,在学校建设、教学设备配置、师资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走出一条洋溢着农村气息的规范化学校创建之路。
其着力点有三:
(一)力求“外”,更求“内”,深挖潜力促提升
“外”即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建设规范化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全力争取镇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尽其所能地追求学校“硬件”的改善;同时,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内涵发展上来,既追求硬件的规范化,又追求软件的规范化。
(二)避求“粗”,谋求“细”,精细发展出精品
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既求“同”,也求“异”,打造特色带全盘
“异”即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就是在“同”的基础上求“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彰显我校规范化办学的个性理念。
三、举措
我们立足现状,确定了学校近中远期规划;由易到难,实现了目标分解;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扎扎实实向规范化迈进。
(一)攻坚克难,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1.千方百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为规范化学校创建夯实基础
我校底子薄弱,硬件设施缺口比较大。面对此现状,我们全盘考虑,把困难层层分解,每年解决一个大问题。首先,在镇政府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申请投资90万元,解决了学校路面硬化问题;二是广开门路,主动出击,向市级各部门争取资金,确保3.5万册图书按时到位;三是吃政策、抓机遇,积极争取福彩投资,专款专用建成乡村少年宫,保证了图书室、阅览室等一系列功能室的落成及音体美器材和相应功能室电脑的配齐配全;四是积极向市财政局、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筹措资金,三年内建成了能容纳24个班的标准教学楼。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解决大班额问题
学校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和“严进宽出”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时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控制学生转入,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二)深挖内潜,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
学校以“科学·人文·和谐”为核心理念,以“建社会满意名校,育全面发展英才”为办学宗旨,构建了“民主管理,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
1.德育实行网格化管理,让德育规范化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了德育教育机构,落实德育基地,突出抓好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注重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学校聘请法制辅导员开展法制讲座等活动,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定期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先后举行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泰安市营养学会普及讲座、家长进课堂等德育活动。
2.加强班级共同体建设,让班级管理规范化
学校精心实施班级共同体建设,不断尝试学生自主管理规范化模式的探索。让值日学生直接参与管理,每个年级设一个值周班,负责一周内的课间纪律、行为规范等情况,并纳入班级考核。几年下来,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了,自我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将带兵,兵管兵”的学生自主管理规范化体系逐步形成。
3.加强教科研活动,让教育科研规范化
学校实施“三位一体、三课联动”科研策略,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以课题为重点,开展群体性校本科研,有效开展“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人人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泰安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和省级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均顺利结题。
4.搞好后勤服务,让后勤管理规范化
学校加强对各功能室的管理和使用,让这些功能室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学校建立健全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各种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自觉学习远程教育知识和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并对学习和使用情况实施奖惩,与教师的晋职、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能力,学校确定教学业务能力强、会计算机操作的刘兴伟老师为专职管理人员,安排他参加市、县级组织的现代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最后逐步铺开全体教师的培训。这样,人人在实践中提高,最终达到人人会使用的目标。
5.认真执行课程标准,让课程实施规范化
学校认真实施课程规划,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积极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通过制度约束、家长监督、学生反馈、职能部门巡查等多种形式保证三级课程的实施,效果显著。
(三)立足实际,彰显规范化办学特色
1.加强课外实践综合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校与谷里镇大樱桃种植基地、农贸市场等单位建立了“校场”联盟,并在校内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经常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成就美好人生
我校在山东省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的引领下,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创建了“知行合一”的经典诵读方法。学校以“读、写、诵、行”四字抓好经典诵读,拓宽经典传承的途径。“读”,学校根据三级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安排诵读内容,让学生熟读成诵。“写”,既要动口,也要动手。阅读记录本,记录着学生的心得体会;用好“国学小书院”读本,在诵读之中用笔描摹经典诗文,在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的同时,也使书写更规范美观;“诗配画”,为自已喜欢的诗文配图,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对经典的理解更为深刻。“诵”,积极开展各种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一次开展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设金、银、铜奖,每个班级都可以采取说、唱、吟、诵、舞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风采。结合读书人物、古诗考级、故事大王评选等,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为读经诵典活动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学生快乐诵读,乐此不疲。“行”,经典诵读的最终目的是知行合一,涵养人生,将经典内化为思想品质,将美德内化为行为习惯。
四、成效
付出就有收获。在农村小学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我校收获满满,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连续3年被评为泰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特色鲜明学校、泰安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并先后荣获新泰市素质教育成果展一等奖、中华美文诵读大赛一等奖、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学校还被确定为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核心实验学校。
在规范化学校创建中,3名教师被评为泰安市级教学能手,16名教师被评为新泰市教学能手;学生先后有6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学生张传艺获得山东省“小制作小发明”创新比赛一等奖。
五、反思与展望
(一)要凝心聚力,形成共识
农村小学既要看清自身优势,也要明白存在的问题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创规不是表面形式,而是深挖内潜,不断规范提升,目的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为了学校长远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智慧与动力并存,精诚团结是制胜法宝。在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各口“分工不分家”,互相协调,互相沟通,责任到人,考评到人;学校上下戮力同心,出力献策,形成浓厚的建设氛围。
(二)办学特色是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灵魂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在于多,而是要符合校情,并且要持之以恒地搞好。近三年来,学校依托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核心试验校这个平台,努力打造诗文书香校园,最终形成了学校的经典诵读和活动课这两个办学特色。
建设规范化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也是全校师生锤炼自我、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是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最大保障。
我校将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和起点,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办学水平,加强学校内部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发展,为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新泰市谷里镇中心小学,山东泰安 271200)
(责任编辑:高 原 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