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效果评价

2016-03-01蕊,纯,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

周 蕊, 胡 纯, 段 娟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678400



第一作者:周蕊(1964-),女,湖南祁阳人,副主任护师,本科

急诊患者因需尽快明确诊断,常常要离开抢救室外出医技检查,护送急诊患者医技检查是急诊护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所以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十分重要[1]。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转运风险,保障急诊患者的转运安全是医护人员重要的管理项目。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在同一单位或工作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科学运用管理工具,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2]。将品管圈概念引入医院管理系统后,对医院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3],可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急诊科自2014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以“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为活动主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品管圈活动前需要护送的医技检查患者1 263例;另选取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品管圈活动后需要护送的医技检查患者1 444例。

1.2研究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7名急诊科护师组成,急诊科护师长任圈长,邀请护理部主任为辅导员。

1.2.1选定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的上级政策、重要性及迫切性,圈能力分别采用5、3、1分3级计分,总分最高项即本次需要解决的主题。本次活动主题确定为“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活动时间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将计划绘制甘特图,明确时间和工作内容。

1.2.2分析现状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的风险原因进行风险因素项目收集,包括未携带备用急救药品物品、等候运送工具及运送人员、检查科室等待时间长、运送工具发生故障及检查过程患者发生意外等5项内容。

1.2.3确立改善重点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 5月31日需护送医技检查的患者共1 263例,风险因素总累计项数2 038项。统计不同风险因素所占总累计项数比例及累计百分率。其中,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数1 144例,占风险因素总累计项数的56.13%;等候担架组护送人员及运送工具723例,占风险因素总累计项数的35.48%;2项累计百分率91.61%。依据柏拉图二八定律[4],将此2项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3设定目标通过品管圈的目标值设定公式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累计百分率×圈能力)[4]。本次改善重点为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及等候担架组护送人员及运送工具。品管圈活动前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例数1 144例,因关系到患者的转运安全,故将改善后的目标值降至0例;设定降低等候担架组护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而发生缺陷的目标值从723例降至197例,目标值= 723-(723×0.91×0.8)=197例。

1.4原因分析通过4项改进问题的问题点,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图,从人(医护人员、患者)、管理(标准流程、制度)、环境、设备等4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确定20个相互关联、标本需兼治的问题因素,明确急救药品、物品携带率低、检查时无转运工具及转运用氧气小钢瓶,未制定标准护送流程,护师风险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及环境适应能力差,是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的主要改善方向。见图1。

图1 医技检查过程风险原因分析鱼骨图

1.5拟定对策并实施

1.5.1增设转运工具及提高急救物品携带率急救物品携带率低的原因是科室未配备转运急救箱,根据需求配备专用转运急救箱2个,对转运急救箱急救物品清点、检查、补充、记录、督查责任人及违反转运急救箱管理规定的处罚作出规定,以确保专用转运急救箱的管理及携带率达标;在原有2个转运氧气小钢瓶的基础上,增设2 个氧气转运小钢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氧气袋转运患者;申请增设转运平车4张及轮椅2部,以保证转运工具的需求。

1.5.2强化系统管理改善前患者转运风险程度缺乏量化指标,评估缺乏客观性。采用通过医院护理部审核后使用的自制电子表格制作患者转运专用病情评估表,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运动、静脉通路、导管、吸氧、呼吸形态、使用呼吸机、使用监护仪、搬运工具、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等12项指标,每项指标有3~4个分值等次,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满分100分。总得分≤40分,提示转运风险极高,得分41~85分提示转运风险较高,85分以上提示转运风险一般。单项评分0分时,无论总分多少,均提示转运风险极高,要求医师与护师一同转运。护师在护送患者转运前,需在病情评估表上填写12项指标对应分值,然后点击求和计算出总分,根据分值确定转运风险程度,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患者转运风险程度,离室后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对转运风险极高者必须在病情变化、病情加重的基础上再告知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以及能采取的防范及安全措施,患者或家属决定是否承担转运风险并签字。根据需求制定标准化患者护送流程。见图2。

图2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标准护送流程

1.5.3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控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转运急救箱管理规定及按危重患者外出医技检查护送流程护送患者外出医技检查,由主管护师、质控护师及质控组成员负责检查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包括转运急救箱物品的清点、补充、检查等转运急救箱管理规定落实的督查,使用病情评分表评估病情及转运风险、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与医技科室电话联系、转运工具性能的评估及转运中急救箱和氧气小钢瓶的携带等护送流程执行情况的督查,提高护师医技检查过程风险有效预防。

1.5.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专业知识及环境适应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及时发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此外还应加强护师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新进人员急救相关知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环境应急能力差,强化培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创伤及急性颅脑损伤等急诊重点病种急救护理常规及处置流程,强化培训、考核徒手心肺复苏、使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操作技术,定期进行应急情景演练等,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

2结果

自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品管圈活动前,需要护送的医技检查患者1 263例,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1 144例,等候担架组护送人员及运送工具723例;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品管圈活动后,需要护送的医技检查患者1 444例,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0例,等候担架组护送人员及运送工具169例。开展品管圈圈活动前、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导致风险缺陷项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药品、物品未携带率从90.58%降至0%,目标达成率100.00%,进步率100.00%;等候运送工具及运送人员从723例降至169例(设定目标值197例),等候运送工具及运送人员率从57.24%降至11.7%,目标率达成率105.32%,进步率76.63%。

3讨论

开展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品管圈活动,通过对质量循环过程进行控制,实现质量持续改进[5]。利用戴明循环(PDCA循环)[6],包括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4个过程[7]。利用“头脑风暴”法、甘特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基本方法及工具,圈员充分讨论分析,从人、管理、环境、设备等4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明确了急救药品物品携带率低、检查时无转运工具及转运用氧气小钢瓶、未制定标准护送流程、护师风险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及环境适应能力差等为诸多医技检查过程风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改进后,要求急救药品物品携带率达100%,并增设转运工具,根据需求配备专用转运急救箱2个,对急救物品清点、检查、补充、记录,明确督查责任人,并对违反转运急救箱管理规定的处罚作出规定。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患者转运专用病情评估表,通过评分来量化转运的风险程度,告知患者或家属转运风险并签字,使护患双方做到了有效沟通,保障病患权益的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高了安全保障。对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专业知识及环境适应能力因素方面,科室增加了急诊重点病种急救护理常规及处置流程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各项应急情境演练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应急应变能力。通过对策实施,护师按标准转运流程转运患者,降低医技检查过程的风险,同时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督导作用,督导护师按标准流程执行安全转运,使转运工作管理更安全、高效、科学。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活动形成的无形成果营造了愉快的工作环境[8]。其主旨在于主动参与,激发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9],积极挖掘自身脑力资源,调动工作积极性,使自己享有更高的主动权、参与权、管理权[10],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达成成果[11],执行力由被动变主动。通过开会讨论、“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的运用,圈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护师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QCC手法运用进一步提升。另外,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内涵,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识以及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12-13],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在落实对策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应用PDCA循环,环环相扣实施对策[14],达到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2]李红,余春华,吴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13,19(10):1201-1203.

[3]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管理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4]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29.

[5]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评审评价追踪方法学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5.

[6]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7]蔡意达,盛雅蓉.QC小组活动中的PDCA循环[J].电子质量,2009,29(1):42-43.

[8]顾军养,王燕萍,朱燕君.品管圈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41-43.

[9]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10]马春运.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88-90.

[11]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12]黄荔葵.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师急诊手术配合能力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5):82-84.

[13]高江美.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室仪器故障率的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8):1263-1264.

[14]姜雪莲,白国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70-71.

·临床研究·

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效果评价

周蕊,胡纯,段娟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6784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为“降低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对导致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的缺陷因素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针对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未携带急救药品、物品例数从1144例降至0例,急救药品、物品未携带率从90.58%降至0,目标达成率100.00%(设定目标值0例),进步率100.00%;等候运送工具及运送人员例数从723例降至169例(设定目标值197例),等候运送工具及运送人员率从57.24%降至11.70%,目标率达成率105.32%,进步率76.6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医技检查过程风险率,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患者;医技检查;过程风险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Emergency patients;Medical technique inspection;Risks in process

收稿日期:2015-07-14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6.01.15

文章编号:2095-5561(2016)01-0052-04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B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质量管理的助推剂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