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常态化需要现代铁面御史

2016-03-01

学习月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御史风骨纪检监察

明亮的镜子照不到自己,明亮的眼睛看不清自己,人都是需要别人监督的。防止权力异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执掌权力的人置于常态化的监督之下。对于这些道理,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们也有深切地认识,为此,专门设置了一个专职监督百官的官职,这就是御史。御史可以“自皇太子以下无不纠”,文武百官、内外臣僚,甚至皇亲贵胄与宠幸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在弹劾范围之内,朝廷命官更是被纠察的重点对象。弹劾的内容也极为广泛,官员的渎职失职、违法犯罪,乃至个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婚姻亲事、酒后失态等,无不在纠弹之列。南北朝开启了“风闻奏事”之先河,只要有一丝线索,哪怕是道听途说,御史就可以弹劾,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地让百官置于御史的常态化监督之下。尽管御史不能扭转封建社会“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但是如果没有御史制度,封建王朝的更迭会更加频繁,黎民百姓的苦难会更加深重。

御史风骨是什么样

翻开厚重的中国御史制度的历史,最令人感慨万千的是那群熠熠生辉的刚正不阿、勇斗权贵的铁面御史。由于干的是得罪人的事,他们的结局多半凄凉,被诬陷、被贬官、被流放、被杀害,甚至在朝堂之上被杖毙的都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前仆后继,如江河之水生生不息。

明世宗时期的御史冯恩,一人弹劾当朝三大权贵,受尽严刑拷打直至生命垂危都不能让他屈服,老百姓称赞他为“四铁御史”——“口、胆、骨、膝全是铁打的”。乾隆年间,在彻查山东巡抚国泰的过程中,御史钱沣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清贫的他向好友借钱以作弹劾失败后充军新疆的盘缠,却丝毫不为国泰的同党宰相和珅的嘘寒问暖、讨好奉承所动。钱沣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文学家,他只要稍微折下腰,锦衣玉食的生活就唾手可得。钱沣擅画瘦马,马越瘦越能见其风骨,他画的不是瘦马,而是御史的风骨。

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御史制度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培养和造就了许许多多像冯恩、钱沣这样的御史,他们将做一名好御史作为毕生的追求,贫苦和死亡都不能夺其志,这是御史制度最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御史风骨怎样炼成

御史风骨来自严格的选拔任用。御史从记史之官发展到治官之官,对其选拔任用从始至终都是最为严苛。第一,要有德行。历代王朝在选任御史上都特别强调“清”、“直”的品性,“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第二,要有才学。御史多为举人、进士,他们有学识、通古今、明法纪,有独立见解,有能力维护国家纲纪。第三,要有一定的州县治理经历。基层历炼使御史能够通达治理体制,体察下情,洞察实情,深得监察之职的要领。第四,要有回避。士族子弟不得任御史。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丰富的阅历,使御史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品性高洁,使御史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来自社会中下层,使御史了解民生艰难,掌握社情民意。正是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给了御史以底气、正气、志气和豪气,造就一大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纠正问题的铁面御史。

御史风骨来自全面独立的职权。独立才能有力,中国御史制度不断努力地将这条监察规律付诸于制度。第一,御史系统在组织上独立。汉初,御史大夫虽然位于三公之末,但三者的关系是并列的,已有监察独立之意。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到了宋朝,地方监察机构也得以完全独立,不再与地方行政系统有任何隶属关系。第二,御史在人事任免上独立。从唐朝开始,中央御史官员都由皇帝亲选,地方监司、监州则由吏部考选后亦须报皇帝批准,中央及地方行政长官都不得干预。第三,御史在履行职责上独立。御史不仅有弹劾权,而且拥有监督行政、考察官吏、检查会计和注销案卷等种种特权。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参奏国泰贪赃枉法,他奉旨实地调查,一到就打出了查账本、出告示、听民诉、封银库等一套组合拳,直到把案情查个水落石出,连一同前往的、身为宰相的和珅也只能在一旁干看着,无可奈何。自唐朝以来,御史更是拥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独立行使监督职责的特权——奏章直达皇帝,连他们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都无权拆封和阻拦。

御史风骨来自尊贵的社会地位。御史作为言官,不仅拥有弹劾不法官吏的职权,而且拥有通过对重大事项上疏陈条的方式参与国家大事讨论的机会。有一定作为的皇帝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会对被奸臣陷害的御史沉冤昭雪,并给予高规格的追认,历史对他们更是不吝赞誉之词,可谓是“身前威仪振百官,身后直声名天下”。崇高的使命、尊贵的地位、皇帝的倚重、百姓的拥戴、历史的肯定,御史已经俨然成为一项庄严而正义的事业,吸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经过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御史们丰功伟业的积淀,形成了以清廉节俭为荣、以除恶务尽为责、以贪生怕死为耻的浓郁的御史文化。尽管御史队伍中也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但是充满正能量的御史文化始终是主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御史传承先辈、激流勇进、续写忠烈。

打造现代铁面御史

纪检监察干部和御史是跨越历史的同行,将反腐推向深入呼唤一大批现代铁面御史,香港的廉政公署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腐败的显著特点是易发、多发,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时刻保持着一种战斗的姿态,但是,当前一些单位把纪检岗位当作照顾性、安置性的位子,不少纪检干部工作也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既无实权又无奔头,过起了“悠闲”日子。如果广大的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动起来、忙起来,单靠中央的动员和推动,腐败是很难根治的。反腐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最忌一阵风,紧一阵松一阵。紧的时候假意蛰伏,松的时候伺机反弹,腐败必将一阵甚过一阵。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经过雷霆之势的“打虎”、“拍蝇”、“追狐”,不敢腐已经初见成效。如何让不敢腐走向常态化,彻底消除反腐松松紧紧的痼疾,不妨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从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御史制度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通过积极推进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工作机制、管理机制,让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由轻变重、工作方式由软变硬、政治地位由低变高,为纪检监察干部继承御史风骨,又避免陷入御史多舛的命运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条件,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打造成为现代铁面御史,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销声遁迹。

第一,选贤任能,造就一大批有德、有才、有胆、有识的纪检监察干部。贪腐都是幕后交易、暗箱操作,奸贪之人又极善巧言令色、笼络人心。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智勇双全的过硬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监察之责的。当前,没有哪一个岗位比纪检监察岗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了。把纪检监察岗位当作闲职、把纪检监察干部当作二线干部,是非常危险的,无异于自毁“反腐长城”。正如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从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关键在于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将适合做现代铁面御史的“中国脊梁”们选拔出来。

第二,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全面实现纪检监察职权的独立性。当今快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网络为跨省监察和举报提供了便利,要实现纪检监察系统在组织上、人事上的独立,提高办案效率。要从制度上保障纪检监察干部依法自由和自主办案,所涉人员和组织都必须予以配合,任何人都不得僭越干预。

第三,在保证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注重对纪检监察干部以精神激励。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无所事事却工资照拿,这样的待遇远比御史优厚得多,但换来的是自卑和消极心态。世界上任何正义的事业,其最核心的动力都来自于精神。纪检监察是与邪恶作斗争的正义事业,给予纪检监察干部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解除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后顾之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职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腐败泛滥必将危及国家安危,因此要把敢于与腐败作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视为“新时代的民族英雄”,大书特书;要大力称颂和讴歌纪检监察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崇敬、敬仰纪检监察工作的舆论氛围,让正义之光照亮正义者的前行方向。

猜你喜欢

御史风骨纪检监察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丢御状救李靖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纪检监察
直言才见真风骨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