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

2016-03-01喻金芳

关键词:鲜活完美

喻金芳

(重庆璧山区璧泉中学 重庆 402760)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

喻金芳

(重庆璧山区璧泉中学 重庆 402760)

摘 要:细节描写运用恰当,不但有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还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关键词:精细 鲜活 完美

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指出,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才最强。其实,现实世界中细节的力量又何尝可以小觑?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有可能导致比萨斜塔的倾覆;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回想这么些年来的教学,学生的作文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学生写作文,往往只是一个轮廓,至于每个事件的内涵和对人物性格的展示,只能是草草了事。虽说篇幅字数完全合乎要求,可细品起来,总觉得很空洞,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比如凡写母亲的作文,便叙述妈妈雨夜背她去看病的故事情节,可是对于妈妈冒雨、行走、夜晚如何的艰难,心情、表情如何却只用“很快的跑到医院,找到医生为他看病,他醒来时,发现妈妈睡在他的床边。”几句话就概括了。本来很感人的一个事情,却被写得如此笼统,致使整篇文章也黯然失色。

那么,什么是细节?细节描写得好又有什么作用?细节指的是那些细微的环节,可以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等,也可以是某一事物。就记叙文而言,如果说情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还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因此,要想将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我们就要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具体来说,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突出人物的性格。

例如,朱自清的经典文章《背影》里有一段关于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的细节描述,那是让人永远记忆于心的。“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穿过 爬上 两手攀 两脚再向上缩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努力。”

这段动作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努力地爬到那边月台上去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二、展示故事情节,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个细节描写就十分精彩,小说中前后四次写到军大衣,每次都有不同妙用。第一次是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军大衣是沙皇警察的特殊标志,再配一个小包,便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耀武扬威、招摇过市、不可一世的态度。第二次是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奥楚蔑洛夫忙叫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暴露了他受到震惊、害怕权势、外强中干、恐慌万状的胆怯心理。第三次是再次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吓了一跳,忙叫巡警“给我穿上大衣吧”。露出一副浑身发抖、胆战心惊的可鄙状态。这两次一脱一穿,虽然动作完全相反,却正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加上奥楚蔑洛夫那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掩饰(借天气变化),更暴露了他虚伪、卑微的心理。第四次是结尾,写奥楚蔑洛夫恐吓了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表现了他虽然得到了充分表演,灵魂得到了充分暴露,但仍然恬不知耻,向群众发泄淫威,然后扬长而去的丑态。这四次对军大衣的细节的描写,就把奥楚蔑洛夫那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

三、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我们作文时又该如何去教会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呢?前不久,我到重庆一中去听了一堂关于细节描写的作文课,让我获益匪浅。上课前,老师在校园里随便捡了几片树叶到教室来,一上课就让学生先观察两分钟,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树叶的情形。五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然后,老师抽了几个同学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读给大家听。有的是从颜色、形状方面谈的,有的是从它的价值方面谈的,有的是从由叶子而想到的方面去谈的……但总体来说都写得比较笼统,不细致。老师首先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肯定,然后指出其不足。尤其是一个女同学的作品,她写树叶离开了大树,随风而去,或落入泥土里慢慢的消失。写得很深沉,于是老师就顺势引导:我们还是初二的孩子,应该稚气一些、阳光一些,不要学得那么深沉。这样,趁势就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引导。接下来老师就告诉学生怎样来观察那片树叶,又怎样来写。作为警察,在第一时间你必须对那片树叶的相关情况(名称、形状、特点等)作出基本判断并及时记录。这次,学生就对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样,就把学生引导到细节方面来了。接下来,老师展示了一副苍蝇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 察以后写几句话,然后,老师展示了一组专写苍蝇的脚的句子:

苍蝇在动。

苍蝇的脚在搓动。

苍蝇的脚在不停地搓。

苍蝇的前脚后脚都在不停地搓。

苍蝇在不停地搓它的手,搓它的脚。

这样,让学生再形象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细节描写,该怎样去进行细节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等知识。

再想想我也经常在给学生谈细节描写,只是在讲课文时有细节描写的地方就给他们分析,让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那么,究竟怎样去写,没有落实。于是,我就根据其中一个学生写的:晚上,她睡觉时父亲总是要去看看她盖好被子没有这件事举了一个例子:

片断1、原文: 晚上,父亲亲自帮我铺好了床。

修改后: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

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刘雪丰《父亲老了》)

思考:作者将“铺床”这个动作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分解动作,而且还要注意这一连串动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才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

这样以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具体、详实多了。

但对比一中老师专门上的这一堂细节描写的作文课,我觉得我忽略了细节描写中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真”。

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首先要多观察,抓典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工作学习,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由动态到静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而细节正是这些生活细节在文章中的外现,只有平时认真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感人之处,写作时才能写好细节。

其次,让学生写真实,符合生活逻辑。

学生所写的细节描写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真实是细节描写的基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如:明明一个农村的老人却说出高深的理论;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 其结果,这个人物形象会大打折扣,真实性也会被人怀疑。当然这并不是说细节描写必须和生活原型一模一样,它的真实在于符合生活逻辑。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细节描写正如滴水树叶和花朵,它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因打了女婿而巴掌不能弯过来的胡屠户;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金钱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让我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都是细节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背影》

[2]契诃夫的《变色龙》

[3]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刘雪丰《父亲老了》

猜你喜欢

鲜活完美
数学教学的一些策略
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精神分析视域下对“完美”的阐释
做“鲜活”的服务
让生态作文植根于“鲜活”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