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2016-03-01周湘涛
周湘涛
(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儿科教研室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儿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周湘涛
(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儿科教研室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护理开始逐步转向人文医学模式,从而更加突出“人”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重视“以人为中心”。儿科护理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加要注重人文关怀理念。本文主要就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 护生 人文关怀理念
一、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目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护理学科开始成为热门学科,医学护理学科代表的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时刻强调的是人文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在社会的发展下,我们的医学护理开始逐步转向人文医学模式,从而更加突出“人”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重视“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核心内容,不再单单像以往那样只是专注于护理学的研究,而是注重人文关怀,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1]
关于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科中的应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日常护理教学中,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人文关怀理念灌输到整个儿科护理教学活动中。[2]
二、儿科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在以前的儿科护理教学上,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融合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教学的主要内容多为技能培训与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严重影响了人文关怀理念的渗透。我国护理学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我国在制定这门学科时并未将其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而是放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导致护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就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人文护理教育的引导。所以在护理领域中必须要配备兼具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老师,为教师灌输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让护理专业老师认真教会学生如何服务人、救治人,并且拥有很扎实的临床经验;在人文关怀上,要求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去关心人、爱护人,让护生可以从内心上接纳人文关怀的思想,如果教师拥有了这样的理念,那么护理教学活动就会在人文性的渗透上取得很大进展。为此,必须要培养一批兼具专业护理能力与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师,让教师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向学生传达人文教育思想,不能过度关注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做法只能是舍本逐末。[3~5]
当然,人文教育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而是要将这个理念深深融入到护理学中,同时也要开展多渠道、多元化的一体化教育,让每个护生都得到最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工作上,需要重视课堂教育,为护生声情并茂的讲解人文关怀的好处,并且传授给护生护患沟通、护理美学、职业道德操守、人性关怀等人文知识,将这些知识环环相扣,达到最好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加强护理人文思想的学习,不能单单只是学习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在为学生讲些护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穿插关于人文关怀的理念,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护理这门学科,在临床实习、实验课、临床见习教学中,都可以将人文思想渗透到其中,不需要局限于专业课的课堂上,此外,为了使护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文护理关怀的深刻内涵,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开讲座、知识竞赛、演讲、影片宣传等。也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护生到康复医院、残疾人机构、社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地方亲身体验关怀他人的好处,这既可以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对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益。[6]
此外,环境教学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要为护生营造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环境,让护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的关怀,并能够主动的关怀他人,体会到关爱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三、小结
总而言之,如果可以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儿科护理教学当中,就可以让护生主动接受这样的护理思想,将其渗透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儿科护理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生在从业之后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自控能力低,面对治疗,往往以哭闹的形式来反抗,要承担起儿科护理工作的重任,护理人员必须要时以身作则,用热情、开朗的态度对待孩子,用温暖的态度抚慰孩子的内心, 当我们将这些人文关怀从小做到大,从课堂走向生活,让每一位护生都能得到深刻了解,这对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是非常有益的。现代护理新理念中整体护理的宗旨体现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核心的所在。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护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有效保证,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儿科护理学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7,8]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转型期文学教育与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10)
[2] 赵君丽.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J]. 考试周刊. 2012(78)
[3] 苏菊云. 顺应社会需求给予人文关怀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20)
[4] 武江. 利用儿科护理实验缩小教学与临床差距[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0(03)
[5] 陈若冰,邱兰萍,张瑞莹,张敏,张丽艳. 对儿科护理文章发表情况的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 2006(02)
[6] 蔡健. 试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01)
[7] 朱小娟,刘慧敏. 儿科护理教学应渗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J]. 才智. 2015(28)
[8] 王乔利,孙惠芳.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