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优化朗读教学
2016-03-01严久宁
严久宁
(四川省成都市 高新区石室天府中学 641400)
浅议如何优化朗读教学
严久宁
(四川省成都市 高新区石室天府中学 641400)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更加侧重于情感能力上的培养,而在情感能力的培养中,又以朗读教学最为基础。朗读教学作为教学中一种最直观、也是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其重要作用也是难以忽视的。通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朗读和体会,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背后的内涵。本文笔者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要的谈一谈如何对朗读教学进行优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优化教学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笔者的想法。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当今初中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明确“朗读”这个教学概念。甚至有很多教师,单纯的认为,只要是学生大声的将课文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朗读”。笔者认为,存在这样教学观念的教学形式,应该叫做“洗脑念经”,而非朗读。除却这样的根本错误,还有一些地区的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不够重视,完全是形式教学。要么就是拿着课本,没有什么感情的将课文“范读”一遍;要么就是查找一些课程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下就搁置一旁。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没有凸显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甚至还有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之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朗读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呢?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呢?[1]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
1.优化朗读教学目标.
朗读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朗读课堂上,教师往往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将学生通过朗读之后得到的能够通过笔触所表达出来的东西看得太重。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学生们追求那个唯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思考这一重要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论层面上的能力,更是要加强学生的情感内涵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根据这样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的朗读教学制定一个新形势下的、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并具有长久发展性的朗读教学目标。并能够有效的进行实施,促进课堂朗读教学效率的提高。[2]
在朗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充分的进行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正文的朗读之时,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还要启发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争取自己进行解决。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一点教学观,那就是“朗读和阅读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朗读”要求学生必须要通过口语将课文表达出来;而“阅读”则是更加侧重于学生对于总体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这两者之间虽说不是对立,却大有不同。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来,通过字词的断句、语气的升降,体会文章作者隐藏在文章内容之下的感情,也就是最直观的感情“喜爱”或“讨厌”、“平静”或“激动”,而不是过于注重引导学生归结出文章的“主旨内涵”。
2.优化朗读教学形式
我们都知道,在初中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采取让学生们进行自由朗读或者集体群读的方式,以便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朗读效果。然而,这样的教学形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和抵触。丧失原有的教学安排。因此,新形势下的初中朗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善于优化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性。
举个例子来说,针对初中的一些阅读课文来说,尤其是诗歌这样的具有音韵美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就应当充分的利用起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在讲授到《金色花》(泰戈尔)和《纸船》(冰心)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们自主的去找适合教学内容的背景音乐,然后进行朗读,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考验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情感内涵的掌握,更是见解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在音乐的调动下,学生们也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深刻用心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促进语文学习人文情感化的提升。而且在轻音乐和内容的多重感官刺激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知识传授和文学常识的积累,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是影响着语文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的成绩。而语感的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和体悟。[3]
3.优化学生朗读兴趣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能够感受到,学生们一到了初中阶段,就不愿意配合教师,不愿意回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部分学生明明有着很好的想法,仍然不愿意进行表现,尤其是如果语文教师不是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基本是完全不了解班级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状况。这样的彼此之间不了解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不利的阻碍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青春期”发展的特殊心理,教师必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于朗读教学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发展。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社戏》这一课的内容时候,就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预习作业布置的时候,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于“社戏”的资料,看一看什么是社戏?社戏又是如何表现的?在课前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资料。等到学生们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前播放一段有关于社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被这样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然后再进行课文的朗读。这样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提升,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当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善于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看一看哪一组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回答的好的小组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不喜欢发言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惩罚。利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参与度,从而优化朗读课堂教学。
结束语:
俗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获取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旨在通过朗读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文学的感悟力,引导和启发学生追求语言美。朗读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必须在设定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形式的合理安排,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优化朗读教学,完善初中语文学习机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水平。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意识到,朗读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和与时俱进性,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提升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独有的魅力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洁,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浅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10).
[2]张秀君,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7).
[3]顾耀民,回归阅读,体悟文味——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与对策,[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