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创新研究
2016-03-01鄢楚慧
□鄢楚慧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创新研究
□鄢楚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农村“两权”抵押打开政策闸门,2015年以来“两权”抵押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为盘活农村资源注入了新鲜动力。本文针对“两权”抵押贷款面临的瓶颈和困境,探索农行深化“两权”抵押融资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意义
一是深化“三农”服务的有力抓手。随着“四化同步”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向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演进,无论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盘活农村存量资源、资金、资产,是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挖掘农村土地资源效能,解决农村市场融资难问题,是农业银行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新的支撑点。
二是加快转型创新的重要实践。市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趋多元化、精准化、高端化。农行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打造转型发展新模式。特别是在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市场,更要在产品服务创新上持续发力。“两权”抵押贷款是国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为农行加快转型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两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探索,可以开辟转型路径、积累创新经验、夯实发展根基。
三是拓展盈利空间的有利机遇。“两权”抵押贷款是国家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推出的重大政策工程,旨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据测算,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市场空间可达280亿元人民币,加上农村宅基地和农地使用权的确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千亿元。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既是落实国家号召的客观要求,也是能够带来长期稳定收入来源的新兴利润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两权”抵押贷款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是“两权”抵押信贷产品体系有待完善。现有金融机构缺乏成熟的“两权”抵押信贷产品体系,往往在审批流程、贷款规模、利率定价、贷款期限等环节简单框套其他涉农信贷产品运作模式。此外,多数金融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两权”抵押贷款的重要性,在市场参与深度、产品研发力度、服务配套程度等方面都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农地金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二是缺乏科学准确的农地价值评估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仅仅在村民内部流转,因此缺乏可参考的“市场价格”,贷款行在评估用于抵押贷款的“两权”财产价值时也缺少专业资质评估人员和成熟技术,缺乏科学、规范、准确的操作方法和评估标准,农村“两权”的公允价值难以体现,制约“两权”抵押贷款的效用发挥。
三是抵押物处置变现难度较大。现行《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两权”权属识别、抵押交易、用途变更等方面具有诸多限制性约束条款,导致农村“两权”登记、流转、交易机制缺位,更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抵押物处置面临较大客观困难。同时,在抵押物处置过程中,国家规定不得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一底线,无法充分保障商业银行顺利实现债权,不利于调动银行投身“两权”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其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农业生产周期长、盈利能力弱且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两权”抵押贷款不可避免地带有高风险属性,金融机构在开办此类业务时愈加审慎稳妥。尚未落地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削弱了商业银行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和信心。
三、农行“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一)优选贷款对象。
一是加强市场调研。组建专门的“两权”服务小组和客户经理团队,发挥编外团委书记纽带作用,定期对区域内主要行政村摸排走访,通过细致的调查描绘“生态图谱”,制定重点客户名单目录。二是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关注从事经商、种养等经营产业的农户,加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力度。三是明确准入门槛。确保贷款对象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没有权属争议、依流转合同取得了土地经营权权属确认证明等。以是否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为标准,精准定位信贷支持对象。
(二)灵活抵押标的。
一是以两地收益为抵押标的,以农村土地的租金、地上作物收入等流转收益为抵押物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以农房租金等收益为保证开展农民住房收益保证贷款。二是将宅基地使用权转换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或抵押,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三)精准评估价值。
一是细化制定评估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用地估价标准,对农村土地分类、定级、估价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规范细则。二是引入第三方机构。与专业中介评估组织机构合作,借力其独立的第三方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充分反映农村产权价值。三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和村长、村支书等有威望人士的沟通,准确认定“两权”的真实归属、归属形成过程等情况,为准确评估价值提供第一手资料。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精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贷经验足的员工作为重点对象,加强“两权”抵押评估专业知识学习培训,理论与实操并举、“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打造“两权”评估领域的专家级人才队伍。
(四)创新业务模式。
一是提高产品针对性。立足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财产属性,设置专属的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匹配契合“两权”抵押贷款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最大程度发挥金融引擎作用。二是提高流程效率性。推广“分级调查、集中审批、高效运作”机制,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优化运作流程,缩短融资链条,提高办贷效率。三是提高服务综合性。围绕“两权”抵押贷款核心,依托担保、保险、信托、基金等同业机构梯次建立合作联盟,构筑综合化金融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服务覆盖面。
(五)严格风险管控。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对“两权”抵押贷款客户进行层级细分,从贷款审批、发放到贷后管理全流程监控,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确保贷款用途、担保、还款来源等要素真正落地。二是打通抵押资产处置通道。在保障农户基本居住权、承包权、优先受让权和土地持续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探索采取贷款重组、按序清偿、协议转让、交易平台挂牌再流转等多种方式方法处置抵押资产。探索农村产权资产证券化,提高抵押资产流动性。三是推进政府增信机制。强化银政深度合作,争取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在贷款发生违约或处置抵押权出现困难时,取得政府抵押物收购或贷款全额风险补偿兜底,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四是参与信用体系共建。借助央行征信系统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在信用户、信用乡镇和信用村的创建工作中发挥作用,对守信的农户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形成诚信示范效应,改善“两权”抵押贷款信用环境。
1.吴琦.加快农村“两权”抵押业务创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06-08(B02)
2.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巴林左旗支行课题组.破除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制度“瓶颈”[J]当代金融家,2016(1):120-121
3.江苏银监局课题组.加快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研究[J]现代金融,2016(4):3-6
4.谢敬.农地“两权”抵押贷款创新的实践与路径突破——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海南金融,2015(7):39-42
5.高勇.农村“两权”抵押问题研究——基于我国部分省市的试点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2015(6):22-27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润州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