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式学习

2016-03-01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方开悟

新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探究过程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 方开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式学习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方开悟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显然,接受性学习不能实现这一目的。在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提出。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即“研究式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活动之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灵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与意识。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落脚点。

这需要教师角色在深层次上的重塑与转换,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由此,我们的教育应当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有待于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同时,教师应能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彼此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仅仅这样还不够,在研究性学习中,教者还应给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有效借鉴,和谐的情感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空间”与心理保障,能使学生在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环境中以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自身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与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正是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由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有所变化。如何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是成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大多数学生一看到“研究”就止步了,因为它多与“科学研究”联系。此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研究学习=科学研究”的狭隘模式,研究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大到一个专题研究,小到一句话、一个词的理解;研究学习并不等于写论文,它渗透于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培养研究者、科学家,而是培养一种独立精神、主动探究的能力,它们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这样,“研究”的面目变得可亲,一部作品中的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进行研究。如学习《项脊轩志》时,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也可以共同探讨散文的主题(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伤感等)。在学习中对课文各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中,学生将挖掘出更多的隐性信息。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法、学习的组织形式,其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同时又很注重过程与应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应以合作、参与的态度,进行适时恰当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他们的思维或方法出现疑难时可以给予适时的点拨。学习“《宽容》序言”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利用多媒体营造问题情境。借助资料与情境,通过认真解读,学生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无知山谷封闭落后,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人却安心定居?整个故事好像在体现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等等。这些问题有深度,学生在进行合作研究后对“某一规律”理解不透——他们的思维出现了障碍,也不了解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开“疑团”。这时若是“撇”下他们不管,他们的思路就会被卡住。显然,适当的点拨才能让他们继续其他方面的研究。于是,我要求他们无限放宽思路,“搜索”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异端”,把“异端”们的遭遇命运及他们所坚持的思想、见解进行比较,如布鲁诺、张志新等,他们都坚持自己的信念,都为了真理而付出生命的代价。通过思索、比较,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人类历史的发展呈螺旋形循环状态——社会总是在两大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前进、发展,很多时候,保守势力占据上风,他们往往以种种手段镇压与扼杀有求新意识的新生力量,但最终能够站在历史舞台的是新生力量;可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个“怪圈”,即当年的新生力量占有统治地位之后,他们又逐渐变成了保守势力,又重复着以前的保守势力的镇压举动——历史就在这么一个“怪圈”中不断发展。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走出“疑团”,学生归纳总结这一规律后,我又进一步引导、鼓励他们结合历史、现实谈谈这一规律的体现。这样,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经过研究式的学习,课内所学的知识不仅能理解掌握透,又可将它们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提出问题或解决某个问题时会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这时,他们会发现,教材、老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此时,我们就应指导学生利用有效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获取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获取丰富信息的快捷方法。

三、有效的学习方式的相互配合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判断、筛选、组合,形成新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构成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互动下,他完全可以成功地建构自己的知能骨架。建构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研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素质与意识的培养。

可是,会有这样的疑问出现:提倡研究性学习,是否就指所有的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仅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是否应摒弃以前的接受性学习、训练性学习?是否可以排除对其他新型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运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是活的,学习方法是灵活的,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都固定地需要哪一种组织形式或学习方式来进行。要想使学生得到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应当引导学生灵活结合其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并不意着味接受性学习、训练性学习全然被摒弃。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而且,中小学是学生认识感知的初步阶段,此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最为重要,可能力、品质的培养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基本的训练,这时,接受性学习、训练性学习非常重要,是研究性学习所不能代替。

研究性学习不是学生进行“单枪匹马”的闭门研究,教师的正确引导、同学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它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点让我们认识到: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之时,也应该引导他们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灵活运用其他能促进发展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学习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运用能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授课内容相切合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有效地“学”,在学习中能够研究一些问题,同时又可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取一些知识,使能力素质得到培养。

学习戏剧《雷雨》(节选)时,考虑到这部戏剧无论是人物的性格或语言等方面都值得深入分析、探讨。同时,为了改变学生一贯的学习态度,刺激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尝试运用“点拨——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先介绍与课本所节选片段相关的情节及不同的人对戏剧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评论,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认真解读剧本,查阅相关资料,阅读过程中要深入思考,自行提出疑难问题,后由小组共同探究解决,最后各小组汇总本组成员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提供本小组所发现的认为是有价值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这是一个“自读、自思、自述、自结”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与发现,然后进行合作学习与共同探究。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真正深入戏剧,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解读戏剧;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应是对周朴园性格的理解及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周朴园的性格具多元化,很复杂,他自私、冷酷、残忍、贪婪、虚伪却又有情,对侍萍、对他的三个儿子他都展现了不同的性格,有阴暗面,也有闪光点。至于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是可以肯定的,虽然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艰辛地生活,可当时的周朴园也是身不由己,当年的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重逢,深藏于内心、不易表露的甚至是自己不相信的感情自会流露,从侍萍的神态、动作都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学生自主研究、精诚合作、共同探究的成果,值得鼓励。有了以上的过程,学生会慢慢品味出文学作品原来很有意思——沧桑的感情及人物比现代版的言情故事、网络爱情更耐读;同时,他们还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只要掌握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也能走近与走进名作。

采用“点拨——创新”教学模式,我的主旨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并能灵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让他们明白: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其他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运用;沟通与合作使自己参与学习,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和引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线索、方法,多给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机会,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养成问题意识、积极的个性特征的超前的学习感。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吸取经验,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与用。

猜你喜欢

研究性探究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