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能的对策

2016-03-0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中心初级中学戴国强

新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开课动能专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中心初级中学 戴国强



提升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能的对策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中心初级中学戴国强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重要支柱。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动能的大小,只有当教师具备了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时,其他外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因此,在学校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激发教师的动能,从而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进而使得校本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当前,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能不足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全,疲于应付;举足不前,安于现状;学习不深,懈于钻研。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而言,他们只是一部教书的机器,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入,结果往往会导致庸庸碌碌,按部就班,主体参与意识和工作使命感不强。造成部分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岗位待遇尚有差别,教师评价体系不尽合理,教师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显。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如何增强学校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形成共同的美好愿景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现代管理学指出,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如荣誉激励、薪酬激励等,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倡导公平,注重绩效。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学校不仅要在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而且也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学校要在坚持多劳多得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各教师的不同需求。要建立起合理的奖金评定和晋级制度,使教师的工作所得与其工作成果相联系。考核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提倡考核组与考核对象面对面考核。对于校长而言,应该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教师进行正确的对比,不把平均主义当成公平,不把按贡献大小所得的合理报酬差别看成是“不公”。

2.改善条件,强化责任。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证明,校长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教师创造做出贡献与成绩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其不断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同事和学生及家长的赏识,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学校的政策与行政管理,与教师之间的人事关系处理,教师办公、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增强教师工作的安全感都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只有在改善和优化教师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再去培养或强化教师的工作责任意识,才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能,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去体会工作的成就感,在不断挑战自我中获得乐趣,看到个人的发展前景。

二、引导激发教师教育热情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校本培训提高他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唤醒和激活教师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在培训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激发他们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1.尊重需求,因势利导。各个层次的教师对各类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普通教师或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更现强烈的是物质需要;骨干教师对于自尊和成就的需要比较突出;青年教师则有比较强烈的进修提高需要。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在采用物质激励增强实惠感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情感的激励,创设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让他们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2.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最简单实用的教师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有些学校校本培训大多采用集体备课、评课形式,常常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参照教材或者网上资料备课,或泛泛而谈、轻描淡写地评课,缺少深入的思考和专业的引领。基于此,笔者认为除了校本培训外,学校可以利用周边教育资源积极地与区域内的兄弟学校进行有效的协作联动。比如,可以组织兄弟学校之间开展教师课堂观察、同课异构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专题报告、论坛等不同方式的培训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

3.目标导向,促进提升。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目标作为导向,产生对动机的刺激作用进而激发教师动能。设置目标进行导向对教师有一种强有力的驱动,可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校长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状况,采用调查、座谈等方式,让教师参与制定出能够而且乐于接受的目标,从而将学校管理的目标与教师自身需要结合起来,变外加动力为内生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长应随时注意教师对目标的信息反馈,注意引导教师对目标价值有正确认识,当目标产生正向驱动力时,应当设法维持其强度;当实际结果小于期望值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引导教师及时调整目标,减少消极力量,让教师们在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就感,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4.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是内在因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校园环境的创设则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校长应通过培育尊重、理解、沟通的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环境,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最终把学校的理想、信念、价值潜移默化地迁移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意识之中,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5.交流互换,轮岗推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部分教师在既定的环境中待久了,不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思想。推行教师交流制度,通过科学、有序地流动,可以建立相对稳定、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例如,农村教师到中心城区的学校挂职,可以接受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自身的差异,从而奋起急追;骨干教师到偏远乡村支教,遇到不同的学情解决新的课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存在感。而轮岗制度,则是在同个单位中,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轮岗,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进而将外在压力转化为教师积极向上的内在动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适当施压提升教师动能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个人都有潜能,当面对各种压力时,就会产生竞争的动力,因此,作为校长也要适当对教师施加点压力,迫使教师朝着目标前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提倡多上公开课。公开课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成长。开课前,教师一起讨论教案,进行说课,借班试讲,在试讲的基础上再修改教案,然后正式授课。课后组织教研组进行评课。因此,应大力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公开课,勇于探索课堂的教学模式,尽快脱颖而出。上公开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业务进修的过程。有些学校总是要求新教师多上公开课,有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则不用上。其实,不论教师年龄长幼,都应该提倡教师多上公开课。刀不磨要生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在课堂的第一线勤于磨砺,才能够让刀刃永远锋利。

2.倡导业余阅读写作。校长要倡导教师业余时间多阅读写作。我曾经在一所学校推广过一个教师“读写时空”活动。做法非常简单,规定教师的某一段工作时间、某个地点为教师“读写时空”,让全体教师共同阅读自己专业的相关书籍。学校可以让教研组共同商议书目,让教师阅读专业书籍,鼓励教师在阅读中思考、在摘记中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唤醒教师对本学科的兴趣,不断产生新的动能,强化专业成长的自主性,抵消消极行为对专业成长动能的衰减效应。

如今,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因此让教师勤写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学校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将教学反思纳入量化的考核,相信教师会慢慢从被动的完成任务变成主动地去总结反思,从而增强自身前进的动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撰写教学论文,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科研能力;有助于检查疏漏,发现问题。教师撰写论文的过程是对于自己教学过程的一种很好的审视。没有人天生就会写,但勤能补拙。只要勤写,教师就能获得一种教学技能的提升感与职业认同感。

3.强化教学合作研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内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是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具体的每周教研活动中,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评课,只有大家在研讨中勇于说出其中的不足,发现真问题,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慢慢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再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动能是教师产生进取心的基础,是产生意志和毅力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动力。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动能,只要校长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激发教师教育热情,给教师适当施压,引领教师勤于读写,敏于反思、善于研讨,肯定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能,从而打造出积极奋进、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公开课动能专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