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瓦提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01高发水
高发水
(新疆农业大学校机关,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阿瓦提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发水
(新疆农业大学校机关,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本文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学校管理、学前教育对学校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阿瓦提县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要牢固树立教育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育布局,打造素质过硬的校长队伍,稳妥有效地推进双语教育。
新疆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科技是关键,劳动者素质是保障,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尤为重要,不仅担负着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职责,更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没有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尤其对新疆南疆这样一个农业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新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关系到新疆的未来。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新疆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疆的义务教育实现了“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现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教育发展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南疆基础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阿瓦提县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阿瓦提县地处新疆阿克苏地区,全县辖5乡3镇3个农业企业、1个牧场及123个行政村、9个社区、34个连队和80多个牧业点,全县人口30.84万,其中少数民族25.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总数的84%;①县内优势资源单一、财政收入渠道狭窄,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5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6.80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9.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仅为6302元,比全疆平均水平少2656元。②阿瓦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林、牧、副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资源贫县、财政穷县。
(一)阿瓦提县基础教育基本情况
阿瓦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4所,其中,小学83所,初中8所,高中3所。学前教育机构共有68所:幼儿园63所(均为公办双语幼儿园),附设学前双语教学班小学5所。全县学生数量38445人,其中小学生25142人,初中生25142人,高中生3257人,少数民族学生31712人。
阿瓦提县现有专任教师3262人,其中,小学教师1788人,初中教师966人,高中教师133人,幼儿园教师375人,特岗教师276人。全县教师专科学历1893人,占教师比例58%;本科学历1365人,占教师比例41%;硕士及以上学历4人。高级职称教师104人,中级职称教师515人,初级职称教师1624人。
2014年,阿瓦提县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为98.9%,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90.2%,少数民族学生高中上大专、大学的升学率为92.35%。2015年阿瓦提县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升学率为95.5%。高中上大专、大学的升学率为99.7%。
从以上基本情况看,阿瓦提县是一个人口众多,财政状况不理想,人均占有财力较少,教育摊子大,各级各类学校较多,教师、学生规模大,是典型的穷县办大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阿瓦提县财政困难,每年用于投入教育的财力有限,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更加有限,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短缺。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缺乏,办学硬件条件严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关怀下,虽然各级财政投入较大,基本完成了危旧房改造,但目前仍有相当部分乡镇和村级小学、幼儿园,没有解决冬季取暖和餐厅问题。由于自治区财政紧缺,教师周转房宿舍的项目和资金未能及时下达,阿瓦提县83所乡村小学中,具有教师周转房的仅有8所,90.3%的乡村学校没有教师周转房。③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内部结构、教师资源配备不合理。合格的双语教师短缺,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低、职称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41%,中级以上职称教师27%)。教师中还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就跨专业授课现象明显。作为教学基础和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基础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3.教师队伍不稳,外流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与同级其他部门相比较,受乡村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较差,教师工作压力大,交际面窄等因素影响,仍然有不少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受待遇和工作条件影响,有的要求调走,有的不辞而别,有的千方百计选择跳槽。比如,近年来,新进教师主要是通过特岗教师招录进行补充。特岗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再加之家都不在乡村,虽在乡村学校任教,但并不安心工作。
4.分散办学,效果不佳。由于历史积淀下来的原因,农村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办学体制,导致普遍存在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不合理、办学规模较小、投入零乱,办学质量不佳、管理困难等问题。以拜什艾日克镇库木艾日克管理区为例,库木艾日克管理区共有4个村,总人口6932人,却办了4所小学,其中,规模最大的学校,学生有272人,教师有13人。规模最小的学校,学生人数仅214,教师10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5.学校校长队伍管理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机制欠缺。以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为例,共有学校16所,担任正职校长16人(均为中共党员),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2人,占12.5%,专科14人,占87.5%。初级职称6人,占37.5%,中级职称10人,占62.5%。②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小学标准化办学要求,差距较大。
6.学前教育弱化,双语教师“一缺二低”(师资力量短缺,现有的教师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按国家幼儿园师资配备“两教一保”要求,共需686名专任教师,343名保育员,阿瓦提县现有375名幼儿教师,③保育员全由教师兼任或聘请。新招录的幼儿教师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就直接步入了教学岗位;在职幼儿教师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较低,全县375名幼儿教师中,具有资格证书的有330人,占比88%。③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
二、促进南疆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教育是民生之本的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根基”,教育是富民强县之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应该首先考虑这一问题。这既关乎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关乎教育的社会功能,更是中华民族延续的基础。
2.牢固树立教育强县、教育惠民理念。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强县、教育惠民意识,深刻认识教育强县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重任,教育事关民生之本,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有赖于教育。教育强县,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社会中,还能够发挥更多功能,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生产力,减轻政府就业压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教育强县又是推进教育惠民的重要基础,“抓教育就是促发展,抓教育就是惠民生”,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得起学、好上学、上好学,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也能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
(二)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从维护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高度,认清办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克服困难,加大投入。
1.争取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国家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如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小学生营养工程、双语幼儿园建设、农村中小学民汉合校、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等基础教育建设项目。不断争取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这些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和资金落地,充分利用中央加大对地方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力度这一大好契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向教育一线倾斜。
2.争取加大自治区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随着自治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集中有限的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和落实符合自治区实际的针对基础教育的经费和政策的保障、扶持,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县、乡两级政府,应积极加强和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以减轻当地政府的压力。
3.加大对口支援省份在新疆基础教育的投入。近五年来,党中央召开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19个省市加大了对新疆的对口支援力度。利用沿海发达城市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办学理念的智力支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对当地教育的投入。如阿瓦提县2010-2015年,已争取到绍兴市对教育的资金支持42595.26万元。⑤
4.加大县级财政对基础教育投入。要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投入偏短缺的问题,必须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县级政府把教育投入放在各项支出的首位,从战略上考虑问题,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有限的财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多方支持,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各界踊跃捐赠。特别是利用“访惠聚”活动开展的大好时机,充分调动各级“访惠聚”工作组的力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积极推进集中办学,提高办学质量
利用好政策,合理调整全县的教育布局,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中力量选择一面,先行突破,逐步展开,是阿瓦提县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的重点。
1.遵照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合理布局,改变过于分散办学的现状。将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使用,特别是乡村小学,要尽可能通过调整、合并,在一定区域内既要考虑到方便学生就近就学,又要考虑到最大限度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可在相对集中的若干个村,集中力量,握成一个拳头,建设好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大力实施农村小学教师“拴心留人”工程,为农村小学教师解决好住宿、交通、就餐等实际问题,在政策允许下,可根据县政府财力情况,制定出台有相对吸引力的鼓励政策,也包括职称评定向农村学校倾斜等等,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让他们“下得去”且“留得住”。特别是村级小学、幼儿园必须解决好教师周转宿舍、交通、办公、取暖、吃饭等基本问题,尽可能创造较好的条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及时补充双语教师队伍。对现有的师资队伍,不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员,进行分流。利用对口支援、支教、“访惠聚”工作组的资源,解决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安排汉语言专业大学生在库木艾日克管理区4个村小学实习支教和对口支援的浙江省选派援疆教师的做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既提供了实习机会,又解决了双语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
2.学校办的好不好,关键看校长。要建设好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校长队伍,树立政治家办学的理念。通过建立中小学校长绩效考评机制和教学成绩奖励机制,健全学校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用人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可靠、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强保障。
3.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只有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发展历史,才能加深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生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实践证明,一批优秀、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言教育。所以,让少数民族青少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有效提高农村青少年融入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文化,提高社会生存和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大力保护民族语言。所谓积极是要有积极的态度,所谓稳妥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有效是要有教学质量的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双语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在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进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双语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⑥各级各类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育的模式,切忌拔苗助长。[1]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双语教育的唯一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一要坚持深入开展双语教育政策和十年双语教育规划的宣传, 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家长到校体验、感受双语课堂教学。创造全社会破除宗教极端思想对双语教育的干扰,在全社会形成大力支持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农村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人才科技的园地,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到对策,才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阿瓦提年鉴》(2015年)。
②阿瓦提县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③数据由阿瓦提县教育局提供。
④数据由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教育办提供。
⑤数据由阿瓦提县政府提供。
⑥双语教育模式一为分语分科模式:理科课程(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高中数理化、生物、外语)和汉语课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语文、品德与生活、体育、艺术、地方课程、综合实践、历史、地理)使用民语授课。小学一年级起同时开设汉语课(每周6-8节)和民语文课(每周5节),初中汉语课每周6节,民语文课每周4节。双语教育模式二为汉主民辅模式: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同时开设民语文课程。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每周7节),三年级开设民语文课(每周2节)和外语课(每周2节);初中汉语课每周6节,外语课每周3节。
[1] 李儒忠.双语教育十论[1].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35.
(责任编辑:高 旻)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of Awati County of Xinjiang
GAO Fa-shui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erious problems of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of of Awati county of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 school management,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extremism on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people’s awareness of education as the vital thing will be aroused, the teaching conditions in the rural areas will be improved,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ing staff will be strengthened, the scale of education will be reasonably confirmed, a team of headmasters with excellent quality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will be effectively and steadily advanced.
rural areas in Xinjiang;elementary education;problems
G62
A
1674-8689(2016)03-0065-04
2016-08-20
高发水(1963-),男,河北藁城人,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