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中职校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以贵州中职学校为例

2016-03-01何国伟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贵州办学中职

何国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4)

西部中职校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以贵州中职学校为例

何国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4)

贵州深处西部腹地,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省份,在诸多方面均极具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中职学校更是如此。贵州中职学校虽一直积极稳步发展,但因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发展较为有限。存在发展分布不均、有机衔接的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总体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条件较为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及继续学习深造空间、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很有限等若干问题。对此,贵州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中职、高职和普通本专科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健全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通道,有力推动中职教育科学发展。

西部;中职学校;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一、贵州中职学校办学现状

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客观原因制约,我国西部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状态,诸多方面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教育的发展相对较为突出,而中职教育更是如此。现以深处西部腹地并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贵州中职学校为例予以论析。目前,贵州共262所中职学校,贵州中职教育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水平较为有限,主要体现在中职学校办学基本情况、基本办学结构及办学实力等若干方面。

(一)办学基本情况概述

现主要从学校地区分布、占地面积、办学主体及性质、实训基地、师生及生源等基本情况作简要概述。

首先,地区分布情况。贵州省262所中职学校分布在十个地州市中心城市及各县城所在地。从分布地区数量来看,省府所在地贵阳市84所,遵义市26所,安顺市14所,毕节市22所,铜仁市21所,六盘水市23所,黔南州20所,黔东南州35所,黔西南州14所,贵安新区3所。

其次,学校占地面积情况。从262所中职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来看,总体较为理想,除极少数民办中职学校建筑面积不足150亩外,其余都远超这一标准。校园占地面积作为办学基本条件之一,是一所学校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必备要素,也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所必须的硬件之一。从现有情况可知,贵州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办学前景。

再次,办学主体及性质。一般来说,办学主体按办学经费来源可分为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就其性质而论,又可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由此,从办学主体及性质来看,贵州中职学校绝大数属于公办学校。从学校类型来看,涉及农、工、商、医、师、建筑、电子、交通等为主体专业的若干领域。

第四,实训基地概况。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所设相关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贵州中职学校均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

第五,师生及生源情况。贵州省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较大,据贵州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统计,2014年全省中职校在校生总人数为932 929人,专职教师为27 563人,全省总师生比为1:33。其中,贵州省会贵阳市在校生544 462人,专职教师16 342人;遵义市在校生83 568人,专职教师2 270人;六盘水市在校生34 057人,专职教师910人;安顺市在校生20 054人,专职教师644人;铜仁市在校生38 450人,专职教师1 340人;毕节市在校生62 976人,专职教师2 199人;黔东南在校生59 990人,专职教师1541人;黔南在校生49 115人,专职教师1 606人,这八个地区总师生比大约为1:33。而黔西南在校生29 540人,专职教师578人,总师生比大约为1:50;新建的贵安新区在校生10 717人,专职教师133人,总师生比大约为1:80。从具体学校在校生规模来看,10000人以上的仅1所,5000人以上的学校有50所,4000-5000人之间有14所,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校生在1000—4000人之间,而1000人以下的学校有69所。

(二)基本办学结构概况

主要根据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资料从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硕博研究生学历学位)结构、职称(中级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师生结构以及集团化办学等若干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硕博研究生学历学位)结构。贵州省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不到20%,获得博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更少,仅有6所依托本科院校办学中职学校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并且所占比例极小,而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根本没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从学校生源来看,绝大数都是面向省内招生,极少数面向省外招生。

其次,专任教师职称(中级职称)结构。职称结构是指学校具有一定职称资格的人数比例。一般情况下,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方能达到基本标准。贵州省中职学校只有几所依托相关高校办学的公办中职学校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达5%以上,而获得正高职称的几乎没有,有相当一部分民办中职学校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还不足10人。

再次,双师型教师结构。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具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整个中职学校的发展大计。贵州省仅有102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50%,而大部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较为短缺。

最后,集团化办学概况。中职学校集团化办学是获取该校外生力量和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中职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趋势。贵州省中职学校集团化办学情况不容乐观,严格地说,贵州省只有不足一半的中职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形式办学,绝大部分学校仍然处于传统模式的办学形式状态。

(三)办学实力概述

主要从教学机构设置(学系设置)、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合作办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教学机构设置(学系设置)。据各校官方网站及实地调研资料可知,所有中职学校都不到10个系,最少的仅设置了3个系。贵州中职学校教学机构设置普遍较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规模。

其次,专业设置。从相关调研数据可知,262所学校所设专业均在5个以上,其中126所学校已达10个以上。并且专业设置较为齐全、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人才之需。

再次,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条件,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由学校官方网站及实地调研资料可知,贵州省中职学校科研实力总体较为薄弱,5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课题立项的学校极少,主持过省级以上基金项目的学校为零。

最后,合作办学及就业概况。合作办学是有别于集团化办学的另一种联盟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主要体现在有限资源的共享合作方面,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一定资源的互补。在实践中,通常说的合作办学主要是指校企、校政、校校等合作办学模式。贵州省中职学校施行合作办学的学校不足10所,尤其是与国外相关学校合作办学的更少。关于贵州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据学校官方网站及实地调研资料可知,所有中职学校就业率均超过95%。

二、贵州中职学校问题归因分析

首先,贵州整个中职教育尚未真正形成完全有机衔接的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贵州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服务和产品,也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但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等学历层次的教育还未得到有机衔接,而且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形式及类型方面也还未完全实现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贵州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为有限,也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其次,总体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条件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包括体育、实验、图书资料、后勤、师资、固定资产投资等诸多方面的设施及条件,尤其是师资力量、实验设施、图书资料等方面更为突出。师资力量的短缺和薄弱直接造成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科专业不健全,发展滞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实验设施和图书资料的落后和欠缺,也极大影响了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学生能力低下,以致整体办学效益不很明显。贵州仍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是导致该地区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主要因素。

最后,人才培养模式及继续深造空间有限。人才培养模式及继续深造空间有限是制约贵州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制约着贵州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贵州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较为传统、陈旧的模式上,创新力度有限,难以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对社会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和产品较为有限。此外,如前所述,贵州还未完全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办学层次有机衔接的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造成贵州中职学校学生欲继续深造的空间也很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贵州中职学校科学发展路径选择

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原因及受诸多主观因素制约,贵州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非常有限,为此,贵州中职学校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时代机遇,充分整合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挖掘潜力,合理选择发展路径,有力推动中职教育科学发展。

(一)统筹中职、高职和普通本专科教育协调发展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科学统筹中、高职和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实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1]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适应地方区域产业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技术需求,实现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沟通,实行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创造合适的条件,助其实现梦想,体现价值;不断完善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各层次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的有机衔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质、高效、实用。[2]为此,贵州省级主管部门须对其辖区内中职、高职及本科教育进行有效统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发展中职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办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激发一切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工程

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教学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还是学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设施等若干方面,都需要走出常规的操作层面,以更高的视野和科学理性的思考,来审视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可持续发展。[3]贵州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总体较为落后,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均难以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贵州省要实施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工程,一是政府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途径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创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二是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该工程建设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中等学校的培养培训,企业生产实践的磨练,职业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等多方面结合,持续不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努力。[4]可以依托省域内具备条件的普通中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和鼓励中职学校教师适时进企业实训基地学习深造,还可聘任或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中职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等举措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集团化建设。加大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力度,建设一批中职教育实训基地,为中职学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舞台和机会,切实提升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大力支持和鼓励中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形成更多更实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优质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高效配置、共享互进。

(三)健全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教育质量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职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受教育者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生产实践及其效益上来。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须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工作体制、做好教育质量全程把关、借助外部力量促进内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改进管理,[5]以切实促进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必须健全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重视第三方参与评估,尤其是吸收行业企业的指导评估。现实中,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涉及到三方面问题:一是人才素养,直接关系到质量标准问题;二是人才能力及水准,事关产品效益问题;三是人才数量,事关规模和结构问题,以上三个方面都离不开行业企业及一切社会力量的参与。

(四)创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之本,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魂。毋庸讳言,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领域输送急需的实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学方式的持续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中职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由于中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单纯依靠其校内培养,难以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须学校和企业积极联动、相互协调,共同构建两者相结合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利于适时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断提升相应素养,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和企业的主体功能。[6]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中职教育功能定位和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中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7]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借鉴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以及其他更好更科学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行具有贵州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两者都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前者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的弱点,适应性较强,能很快进入行业、企业的发展角色;后者有助于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动手能力较强,能使人岗有效匹配。因此,中职学校可开拓诸如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

(五)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良好通道

终身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各级各类教育要有机衔接。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都是成才之路的一种选择,求学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现实而言,成才之路相对中职教育显得较狭窄,其成才空间远不及普通中等教育,尤其是在学历层次上只能是专科,影响中职教育的成才机会。此外,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缺乏有效的转轨通道,一旦选择了中职教育,就难以转向,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且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须构建现代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相互沟通、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升级职业教育培养培训质量,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8]。这也是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的重要举措,还会使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也可为相当部分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学术研究创造良好机会,最终使中职教育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实用性教育。

此外,中职学校毕业生要继续学习深造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能力资历,故应适当提高中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技能型人才,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从根本上完善和改变社会的用人理念和政策,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技术工人享有一致的社会保障。

[1] 王瑞敏.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5).

[2] 杜祥培.地方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7).

[3] 王敏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4] 吴炳岳.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及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26.

[5] 王小怀.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4 (4).

[6] 吴建设.中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14(7).

[7] 王振洪等.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8] 李继延.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05.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Western Part of China ---Taking Gui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 Case

HE Guo-wei
(Guizhou Radio&TV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

Guizho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vinces in th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s. Gui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 such undeveloped area, has been restricted in development, such as backward teaching facilities, limited fund for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s and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teaching staff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problems, advocates that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should exert effort to ru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l.

western part of China;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harmonious development;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G718.3

A

1674-8689(2016)03-0046-04

责任编辑:张 静)

2016-06-15

何国伟(1976-),男(苗族),贵州正安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中等职业教育。

本文系贵州省2014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贵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状况调查研究”(编号:2014B21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贵州办学中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贵州,有多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